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家校合作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家校合作的目标、职能、渠道、内容和效果等方面。治理的策略包括: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统一家庭和学校的育人理念;以书面文件的方式,明确家校教育的边界和责任;建立沟通规则,规范家校沟通的内容;以教育法规为依据,完善家校合作的机制;构建家校共同体,推进协同共赢。  相似文献   

2.
杨舒娜 《成才之路》2021,(15):22-23
少先队不仅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而且担当着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启蒙的育人重任.文章从学习章程规范仪式为红孩子打好基础、爱国主义教育打好红色底色、时事教育增强接班人、主人翁意识三方面,对如何精心组织少先队活动、有效开展政治启蒙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为例,论述家校融合的方法,认为家校融合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学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办学特色,基于实践凝练思想的理念,以校级家长委员会建设为抓手,寻找适合本校的家校融合路线图,探索家校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家庭、学校各自为阵、社区资源不能有效开发与利用等。笔者通过对当前德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大环境,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在体验中育德,立德。  相似文献   

5.
吴永德 《青海教育》2021,(1):40-40,42
构建美好教育生态,需要通过多种方式集合校内校外优质育人资源,将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相互共融、同生共长、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文化多元共融、师生齐生共长的育人有机体.职业学校致力于家校社三方合力育人,构建美好教育生态,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氛围和家长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家校共育已经成为创新教育模式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面对新时代初中家校共育的困境,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推进优良家风建设,提升家长育人能力,以和谐的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教师》202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小学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握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建立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探索创新实践路径,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式交叠影响方能取得整体育人的效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双减的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得到广泛关注,协同目标逐渐回归育人,传统样态迫切需要更新,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诸多新样态。但是,家校社协同育人仍然存在协同目标不一致,协同主体缺失,协同资源分散且缺乏流动,协同过程低频率、单向度与缺深度等问题。数字化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重要契机,可以通过促进深度互联、加强资源的明晰共享、形成协同治理的线上平台、推动泛在学习赋能协同育人。政府作为元治理者,需要明确各方职权范围,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搭建协同育人线上平台,提供相关培训和开展评估,积极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数字化转型,并关注协同过程中可能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少先队组织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必须高举旗帜跟党走,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策划与组织少先队实践活动,要切合时代脉搏,瞄准立德树人,基于问题解决;主题突出一个"小"字,落实一个"实"字,内容要融入时代元素,贴近生活与社会实际,形式要丰富而有趣.注重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体验,注重研究过程中全面...  相似文献   

10.
11.
江苏省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立足校情,多次走入学生家庭,走进其他学校,走访所属街道社区,多方沟通,意在通过协作,推动家校社共育良好新局面的形成。家校协作,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校际协作,发挥各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校社协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育人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运用校社家共育的形式十分适切,具有高度可行性。综合实践活动比任何学科课程更重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真实体验,学校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是补充,社会教育是延伸,只有构建三者生态共育才能使这门课程得到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各主体共同分担教育责任。21世纪以来,家校社协同育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教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三者具有不同的责任属性:家庭承担最低限度的底线责任,学校承担中间层次的契约责任,社会承担中高层次的契约与道德责任。然而,由于信息限度、专业权威、职能错乱等因素阻隔,造成当前家庭、学校、社会各教育主体责任模糊、责任错位或者责任缺位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功能出发,明确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指向。家庭教育指向学生的人格修养,是人自我实现的人性基础;学校教育指向人的社会化,是人自我实现的生长点;社会教育指向人的未来发展,是人自我实现的助推器。为更好地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出应从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完善学校教育制度、加强多元主体合作、发挥家校社协同作用四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责任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家庭、学校各自为阵、社区资源不能有效开发与利用等。笔者通过对当前德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大环境,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在体验中育德,立德。  相似文献   

15.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整体发展,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效举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扭转只重视智育而不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功利化倾向,就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合力育人的重要作用,即积极开展家校社共育。在雄安新区新建的高标准社区中,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居民知识技能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为此,雄安容和教育总校以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举措谋发展、求突破、见成效,针对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孤立、社区教育的模糊问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即开展家校社共育探索,以期能为其他学校进行家校社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第一初级中学为例,针对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存在家长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学校忽视家校沟通的双向性、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提出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同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不利于学生成长。当前,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存在一定痛点,对此,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协同合作,有效防控校园欺凌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的高三家长会应聚焦学生的主体成长,从"育分"到"育人",充分发挥家长会的德育价值。借助问卷调查这一载体,从高三学生成长的关键问题出发,帮助家长和学生从关注"分数"转向重视身心健康成长,实现价值引导;借助双向问卷调查,实现家长、教师和学生的三方沟通;通过家长会后的班会课,引导学生的反思与成长。  相似文献   

19.
叶枫 《教师博览》2023,(24):60-6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在学生阅读与家校社协同育人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四级读书链”“三层评选”构建全方位阅读环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多元的阅读课程,引领学生探索文学世界。文章采用“1+X”的差异性策略,以学校为中心,引导家长广泛参与、深度共建,争取社会全力支持,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融合,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20.
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之一,我国正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观念禁锢、角色失衡等弊病。而早前西方国家对家校社合作共育已有不少富有成效的经验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但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理念、认知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国外经验并不能完全满足和解决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症结。站在国外经验的视角下进行本土创新,从权责“边界”、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性对话、多渠道开发社会资源及“双线融合”模式等维度切入,探寻具有本土特色的家校社多元互动育人机制,是面对新形势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