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正所谓"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中国文化教育的奠基石,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更是一年级学生发展的基础.因此,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必须抓好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而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给了我们很好的契机,下面笔者以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结合统编语文教材更高效...  相似文献   

2.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  相似文献   

3.
廖莉莉 《考试周刊》2010,(23):230-231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年级有许多象形字,如《看画识字真有趣》一文中这一类的生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这类字,老师可指导学生看书,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把文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清楚,这样一来,这些字就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了,同时让学生产生神秘感,更能调动学生对母语文字的热爱,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汉字难学、难记,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怎样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呢?我在识字教学中注重识字的生活性和自主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教学中,我做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的尝试,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下面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汉字难学、难记,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那么,怎样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呢?我在识字教学中注重识字的生活性和自主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教学中,我做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的尝试,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下面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每个字都有音形义三个要素。一年级课本中所出现的词汇绝大部分都是最常用的,学生入学前在口语中已接触到;因而字词的音、义容易教也容易学。但字形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却是陌生的;加之汉字的字形复杂,每个字有一个形体,学一个字就得记住一个字形,这确是他们学习中最大的困难。一年多来,我对识字教学作了些改进,突出了字形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把我的做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9.
识字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识字.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董瑜 《考试周刊》2008,(20):203-204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然而识字过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又明显增多.一年级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识字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一年级的课本在识字编排上颇具匠心,首先采用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方法合理安排识字量。其次是采用多样化的识字方法有机安排识字内容。如依据汉字特点识字(象形、会意、形声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诗歌、韵文、谜语、反义词)等,在教学中应发挥教材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刚接手一年级这个班,我发现孩子们年龄小,情绪变化大,喜砍活动,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要求他们认真听课,这很难做到,甚至会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怎样才能做到让孩子对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瞩?  相似文献   

13.
李忠新 《考试周刊》2013,(28):65-66
<正>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学科学习。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学生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校一年级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进行教学。按照教材编辑顺序,先集中识字,后讲读课文。现将一年来识字教学的情况和一些设想写在下面,供同志们研究讨论。识字教材是这样的:先教汉语拼音字母,作为识字的拐棍。接着把讲读课文里的生字分两次集中,每次约200—300字,方式有看图识字,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部首相同的字,反义词(第三册中还有多音字)等。拼音字母的教学,我们用了三个多星期教完的。儿童基本上掌握了拼音字母的发音,拼读及拼写规则。在以后的识字教学和讲读课文中,我们经常指导儿童利用拼音字母注音、正音、说普通话,拼音字母成了语文教学中的有力工具。教完拼音字母,就进行看图识字。看图识字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放大图与表达图意概念的拼音字母同时在黑板上出现。儿童看了图和拼音字母,就能知道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给教师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但也存在不少困惑,特别是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成为推动课改前进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课改积极性。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识字量太大。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识字500个,其中会写100个,第二册要求学生识字800个,其中会写250个。一学年可利用教学周数为34周,平均一天识字达8个,如此大的识字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实际困难。2.教学时数安排过少。按教学计划,每篇课文安排两课时,在两课时里要完成识字、写…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其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今天,教师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找准教学切入点,创设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下。沉浸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同中,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7.
曾丹 《海南教育》2008,(9):71-71
今年刚接手一年级这个班,我发现孩子们年龄小,情绪变化大,喜砍活动,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要求他们认真听课,这很难做到,甚至会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怎样才能做到让孩子对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瞩?  相似文献   

18.
识字量大、枯燥无味是一年级识字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学识字有很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因此,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要高度重视,三年级以上也不可忽视,特别是三年级。三年级现已使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法,该教材立足于素质教育。这样,在教学方法上就既不能用过去师授式的“先识字,后读书”,也不能停留在一、二年级那种导学式的“边读书,边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而是要确立一种符合语文教学大纲精神,能够提高学生素质的新模式。 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一年级是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毕业转为一名正式学生的初级阶段,一年级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小学生多识一些字,那么如何有效地来教小学生多识一些字呢?这就需要老师去发散思维去教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