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出重点把握阶段——谈第四组讲读课文的理解与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邓治安一、关于《我家的猫》的理解与教学建议这篇课文集中写了猫,猫的前面用“我家”来限制,告诉读者:作者笔下的猫,是他最熟悉的猫,他所以能写得真实、具体,是他长期细致观察的结果。这篇课...  相似文献   

2.
这次双城之行,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见到特级教师白金声。他外出讲学刚离开教师进修学校。 白老师是我们《黑龙江教育》的老朋友、老作者。每逢我们刊物有重大活动,我们都请他来参加。 编辑部的同事们熟悉他,是从他的作品开始;读者熟悉他,是因为读过他指导性、针对性、参考性极强的一篇篇文章;我对白老师印象深刻,除了因为他的文章外,还有他的“节奏”。  相似文献   

3.
哈皮小丸子     
恰同学少年,他是哈皮小丸子——一个搞笑的名字、快乐的精灵。在阅读这篇短文时,你也定然会与作者一同分享对他的喜爱,这应该是语言的魅力。在熟悉的生活里,感觉有时会成为一把写作之门的钥匙,但它稍纵即逝,请握住它,随时记下令你动容的事,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相似文献   

4.
[招数指津]一个从没到过北京的人,对北京的什么街呀路呀胡同呀肯定是茫然不知的,而他对自己的城市,对自己的家乡一定是了如指掌,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就是了解不了解、熟悉不熟悉。在阅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几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解读:而遇到的是自己熟悉的作者的文章.就感到亲切.阅读和做题都觉得轻松和愉快。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4日《现代快报》的一篇报道令人触目惊心——江苏某中学一高三男生李某做完人生的最后一次作业,揣着一本英语书从学校的六楼跳下,结束了自己18岁的生命。前几天,他的班级进行了一次月考,他排名倒数第三。老师告知他不可能考上重点高校了。据介绍,李某性格内向,与人交际少。熟悉他的人都说他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只做了两件事:永无止境的学习和考试。  相似文献   

6.
·秋明其人· 他有数十篇论文获奖或公开发表,在省内外作专题学术讲座数十场,出版了《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校长办学的哲学思考与实践》、《秋月明言——范秋明教育随笔与访谈》等多部著作;他是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专家库专家、全国优秀校长、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湖南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他叫范秋明,熟悉他的同仁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范".  相似文献   

7.
事实     
拿破仑个子不高,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然而,就在他就任法兰西皇帝期间,并不是每个人都承认这个事实的——有一天,《巴黎时报》的记者采访了拿破仑后,写下一篇人物通讯,其中有这么一句:“他矮矮的身材似乎变得高大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特级教师、“诗意语文”的开创者王崧舟,现在是中国小学语文界的“超级明星”,请他讲课作报告的,已经预约到2007年6月份;国内语文教育类媒体对他“穷追不舍”;不但专业媒体,甚至连媒体“大鳄”中央电视台也注意到了他——以他的一节有争议的语文课为主题而制作的一期“实话实说”节目,最近即将播出。给这样一位名师做“封面人物”,我们费了些心思:分别约请了两位记者进行了专门采访。有意思的是,两位记者提交的稿件角度各异:一位从校长的角度切入,一位从语文教育的角度切入。两个角度都写得颇为精彩,于是,我们决定把两篇稿子同时发表——希望把一个更真实、更丰满、更鲜活的王崧舟展现在大家面前。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本文写得很有特点。小作者以画像的形式,为我们描摹了自己最熟悉的人——爸爸。这个方法我们并不陌生.但小作者将人物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发生的趣事等结合起来写,如写爸爸的大眼睛时,就写与他眼睛有关的趣事,  相似文献   

10.
一、熟悉教材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及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反复阅读, 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问。  相似文献   

11.
侯文晓 《大学生》2016,(Z1):58-59
如果你是一名资深豆瓣用户,那么你一定知道那篇著名的《海淀知名书店指南》,也会更熟悉他的作者:王韧勉,而现实中的他,是清华历史系的博士生冯立,王韧勉是他的笔名。一个人,读过1738本书,听过3336张唱片,看过1232部电影。2015年10月2日上午,冯立在豆瓣网上推送了他的第79篇日记,题目是《如何让你的阅读更高效?——1700本书阅读总结》,这是他所写的"阅读总结"系列中  相似文献   

12.
熟悉李镇西这个名字,源于1998年读他的《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时隔6年的今天,我又读到了他的另一本著作《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教育这块园地里不懈思考与继续探索的足迹。这些年来,李镇西先生没有停留在“爱心教育”的成功之中,而是一刻也不歇息地继续探索。但是真正让他下决心为民主教育鼓与呼的,还是源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一篇报道:“9名年仅十一二岁的学生被班主任强迫用小刀、剪刀当众刮脸,直到流血为止。”这一事件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把谴责的矛头…  相似文献   

13.
心系大草原痴情育园丁——记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斯力更本刊记者□杨裕南1996年教师节前夕,内蒙古师范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十佳”评选揭晓,数学系德高望重的蒙古族教授斯力更名列榜首。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斯力更入选,当之无愧。这也只是他从教38年来获得的无数荣誉...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在成都见到了2D03年高考陕西文科状元薛琦,刚开始,他有些腼腆,言谈间会不经意低下头去,微笑。后来,交谈下去发现他是个很开朗的人——只要跟你熟悉了,他可以敞开胸怀,一路谈笑风生,亦庄亦谐。这时的薛琦已在北大求学数月,他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流露出一个聪慧少年的快乐心性,我们的沟通轻松而自然。  相似文献   

15.
管士光  葛笑政 《甘肃教育》2014,(15):127-128
正忠民先生的新作《雀鷇新谭》就要出版了,他嘱我们各为其写一篇序文。因我俩想说的话、要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索性举二人之力,合写一篇,也算是联袂作序吧!我们和忠民是同行,彼此熟悉。不同的是,相对于我们,他身处名副其实的"地域高地"——黄土高原,也处于同样名副其实的"精神高地"——黄土高原的出版界,且已坚守多年。他所供职的单位,是为读者出了不少好书的敦煌文艺出版社,我们不难从网上看到该社有着怎样的担当:"西部文学的圣地,  相似文献   

16.
一、熟悉教材 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 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及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问。  相似文献   

17.
编辑在电话里要我写一篇《遇见》的歌词赏析,说已经把歌词发到了我邮箱里。我握着听筒在那头轻轻地笑他多此一举。我是多么熟悉这首歌啊,不光是我,还有那些在成长里跋涉的孩子们——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一个美好秘密。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0月2日上午,冯立在豆瓣网上推送了他的第79篇日记,题目是《如何让你的阅读更高效——1700本书阅读总结》,这是他所写的"阅读总结"系列中的第17期。而如果你是一名资深豆瓣用户,或许读过他那篇著名的《海淀知名书店指南》,也会更熟悉冯立在网络上的化名:王韧勉。到目前为止,他的豆瓣主页上,记录着他读过的1731本书,听过的3336张唱片,看过的1232部电影,以及众多评论和日记——多年的坚持使得这些数字显得异常庞大,王韧勉这个名字也成为豆瓣读书类推荐栏的常客。  相似文献   

19.
偶尔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有风格的小偷”。这篇文章着实让我感动了一番。这篇短文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20年前,作者林清玄刚当记者不久,面对一个手法细腻、讲求风格的小偷,竟百感交集。他回去以后写了一  相似文献   

20.
白求恩是加拿大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他因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而献身,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使他成为中国几代人都极为熟悉的人物。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医学博士还喜爱文艺创作,甚至到中国后还抽暇写过有关中国的小说。1940年5月,香港《大路》杂志复刊号上,刊出一篇署名诺尔曼·白求恩的文章《中国肥田里的秽草》。这篇小说,发表于美国《进步周刊》,是该刊第一次发表关于中国抗战的文艺作品。小说写河北平原保定城外的乡村,一位平生劳作的老头儿,他的一生“好像就是和他的敌人——秽草作永无止境的斗争”。眼下,日本人占领了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