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莫微佳 《教学月刊》2023,(10):43-47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精准分析学情和生成反馈,注重结果的生成过程。教师要明晰以数据赋能为背景的“教—学—评”内涵,建立以思维画像为核心的可视化架构,以精准定位让学习目标可视,以反复暴露让思维过程可视,以系统开发让学习评价可视。教师要利用情境化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的思维在一系列学习行为中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展示与暴露,并结合其迷思点,在高效的交互过程中实现思维共享、精准教学。  相似文献   

2.
精准教学的实施需要以一定的信息和数据为基础。网上阅卷系统数据收集的过程就是学情反馈的过程,数据分析的过程就是学情诊断的过程。利用网上阅卷系统对命题质量、学生成绩、教师教学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是实现精准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网上阅卷数据及其分析技术的精准教学不但提高了试卷讲评、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且促进了优质校本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有效地实现了教师“精准教”和学生“个性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 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 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符合新课标倡导的“学为中心”教学 理念。本文在探索实践高中物理生成性教学基础上,提出了有 较强操作性的生成性教学的设计路径、教学模式和应变策略 等,为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 思路。  相似文献   

4.
赵淑英 《新疆教育》2013,(2):109-109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引领我们的教学不论在思维上、方式上、还是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另一不足现象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如教师仍然把教学过程当作是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上课仍是在执行教案的过程。面对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不少教师尚未掌握、接受必要的反馈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使得“生成性资源”不但不能更好地产生效应,反而出现一定的课堂“失控”现象,因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人工智能+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开始广泛关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精准教学。从目前课程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精准教学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反馈与管理。基于此,本文以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推精准教学的价值,并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下实施精准教学的具体路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达到的境界。“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教育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和封闭性成为可变的教学活动。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培置“动态生成”资源,实施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电大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载体,对网上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的宏、微观管理是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之本,远程教学监控策略规划及应用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制定监控策略的基础上开发了多种远程监控功能,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数据报表,利用报表提供的准确数据信息,通过“事中监控”、“过程分析”、“评价反馈”和宏观与微观管理、监控技术与人工管理相结合等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目标,实践证明其对网上教学推动与调控的显效性。  相似文献   

8.
“生成性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生长和建构,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调整形成的活动过程。这是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的重要方法。“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过程。生成性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学识渊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弹性设计教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  相似文献   

10.
何文清 《现代语文》2014,(12):79-80
教学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也是智慧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重预设与控制,更要充分关注动态和生成,通过多想多讲多探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和生成意识,构建充满蓬勃生命力的语文课堂。“生成性课堂”是依照“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以“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为基础,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标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课堂教学:“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因此,生成性成了新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成性课堂突出教学活动的主体性、互动性、开放性、多源性等特点,特别强调过程性、体验性等教学目标,体现了课堂是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新理念。构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是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效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论证式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成的论证内容量大且复杂,教师评价与反馈往往滞后且难以保证质量。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的出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能。与ChatGPT互动的质量取决于提问设计,如何向其提问成为获得有效反馈的关键。基于“初始提问”和“优化提问”两种提问设计,利用ChatGPT对50份学生论证内容进行评价与反馈,从反馈精准度和反馈类型两方面对其效果展开实证比较发现:“优化提问”下ChatGPT的反馈精准度(含精确度和召回率)高于“初始提问”,但在两种提问设计下的反馈召回率均低于精确度,且在量化评价维度上的精准度表现优于质性评价维度;基于两种提问设计,ChatGPT均能针对论证内容生成任务型反馈、过程型反馈、建议型反馈和情感型反馈,但相较于“初始提问”,其基于“优化提问”所生成的反馈更具组织性、解释性和针对性,而两种提问设计下的情感型反馈均表现出“就事论事”“中庸”的特点。为有效发挥ChatGPT在教学评价与反馈中的潜能,教师需做好提问设计,发挥其在情感反馈上的优势,并对机器反馈进行把关,同时注重培育学生的反馈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的成败,既有教师教学中的预设因素,也有来自教师对学生信息的处理及由此引发的“生成”性教学因素。预设即教学设计,设计要关注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生成”则更多展示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智慧性。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生成一节比较完善的课。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一些英语教师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相似文献   

13.
精准教学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据驱动型教学的典型代表,已逐渐形成由精准学情分析、精准目标分析、精准内容分析、精准路径选择和精准教学干预等核心环节构成的一般教学流程。以精准教学实践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和技术基础的不同,提出精准教学1.0和精准教学2.0概念,并分别对其内涵和教学实践路径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精准教学实践中呈现出的学生观、教学观以及教师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学理性反思,提出:在学生观上,精准教学应尊重学习者作为一个生命实践体的本质属性,而非简单的数据集合;在教学观上,精准教学应突破“特殊认识活动论”的分析框架,努力在预设性路径和生成性路径之间寻求切实的平衡点;在教师能力维度上,为保证精准教学的有效实施,应将数据素养作为教师必备的能力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辉阁 《天津教育》2023,(27):98-100
<正>在“双减”政策不断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压力,实施精准教学评价,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对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精准教学评价的意义,分析了教学评价构建原则,进而提出小学数学课堂精准教学评价策略。“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传统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更是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双减”实施与教育发展和学生利益有着直接关系,要想在实现“减负”的基础上实现“增效”,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迸发火花的过程,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在这种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闪耀着创造的光辉,教学成了一种教师艺术创造的历程,学生则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勿庸讳言,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物极必反,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却常常被“途”中的…  相似文献   

16.
王志宏 《小学生》2010,(3):40-41
传统教学认为,教学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强调遵循预先设计的程序,按步实现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理论则强调,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预设性因素,还应关注过程中的生成性因素,强调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以上三种教学观念,以“从‘预设’走向‘生成”’最为广大教师所推崇。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课堂生成”认识不够深入,使“课堂生成”走入了另一种误区。本文就一些相对典型的教学案例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反馈”上好生物课在生物课教学中,反馈就是教者在实施目标过程中,对学生的反映及时进行搜集,然后进行分析整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矫正,促使目标达成.生物保教学中的反馈有如下两种形式。一、信号反馈。如在“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教学中,当教师在实施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实施新课标教学理念,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新课标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它的内部展开逻辑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新的教学观是教师运用知识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开展教学,如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展开“放与收”的设计,即选好一节课中的“大问题”,把科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然后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一次“放”和“收”的过程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放”是“教学资源生成”的过程,“收”是师生互动、回应反馈、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过程,“放”是为了“收”得更有针对性,“收”是在“放”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生成性”的教学方式被看成是深度学习的标志。在中小学校的生成性教学课堂中,师生共在共构的生成共同体没有形成,师生在生成中的“对话”深度不够,教学实践陷入困境。其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实践偏离了生成性哲学思想,既对生成的主体结构存在误解,又对人的反思批判特质把握不准。中小学校要实现以生成性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不仅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构建“生成”共同体;还要准确认识人的反思批判特质,培养学生反思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