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12月13日,由北京电视台和时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时尚大典"在北京上演。本次活动集合了国内顶尖设计师和娱乐界人气明星的强大阵容,集视觉表达、时尚文化评点、原创设计绽放、年度时尚事件颁布于一体。  相似文献   

2.
2011年11月26至29日,今日美术馆举办了名为《观》的展览,作为策展人藉此展览着重探讨了关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在当代博物馆中的呈现方法问题,以期对博物馆的展陈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包容性博物馆”概念在世界博物馆学界愈发引人关注。在英国,许多博物馆都在展览中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并实践这一概念,并且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本文回顾并总结了英国国家级与省郡级博物馆在展览中关于“包容性”的四种实践,分别为:信息层级化、临时展览、随展活动和索引博物馆。这些类型的实践已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较为成熟与成功,可以为中国的博物馆包容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12,(22):31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7月24日,《时尚知道》双频道开播及APP上线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江,出版副总裁瘦马,战略副总裁张扬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都市之声频率总监孟昕等出席了本次活动。时尚传媒集团正式宣布,继2011年时尚传媒集团携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国内第一档时尚广播节目——《时尚知道》后,2012年《时尚知道全新升级,更具时尚娱乐意味的姊妹篇亮相央广文艺之声FM106.6周一至周五18:00-19:00黄金档。与此同时,《时尚知道》广播APP应用也于两周之  相似文献   

5.
时尚与媒体是某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大众传媒推动着时尚的风行流转.本文简要追溯了中国电视媒体"时尚化"的发展历程,较为全面地阐明了中国电视"时尚风"的发展态势以及总体特点,即泛时尚化、娱乐化、频道化和活动化,并从受众分析、模仿与超越以及品牌建构三个层面加以辩证地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2013年起,苏州博物馆尝试以项目组的运作模式统筹大型展览,将展览与教育资源整合,通过策划与展览相关的教育活动,吸引青少年进一步走进博物馆。这些与展览内容密切相关的传输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活动,不仅让青少年更易了解策展团队的主旨,了解展览的内容,通过教育活动中青少年的反馈,策展团队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展览的观展效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展览与教育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博物馆》2009,(3):87-87
2007年7月2日至2008年1月13日,俄罗斯“中国年”人文活动的重要展览项目“丝国之路——5000年中国丝绸精品展”先后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远东艺术博物馆、喀山鞑靼斯坦共和国国立博物馆和莫斯科国立历史博物馆展露风采。展览遴选了中国丝绸博物馆182件(套)承载中国5000年丝绸发展与外传历程的珍贵丝绸文物和相关展品,分为古代与近现代丝绸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赵霞彪  王扬能 《档案》2014,(12):55-57
正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逐步加强,各博物馆所形成的陈列展览资料也随之增多。对此,博物馆应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这将有助于总结陈列展览活动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改进与提高今后的陈列展览,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向社会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管理的体会。一、充分认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重要性博物馆档案不同于其他行业档案,有其自身的特殊  相似文献   

9.
数字展示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使其摆脱了传统展示方法对展示空间、展览内容以及观众参观活动的束缚,增强了展示效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博物馆展览及相关文化产品与公众之间的实时互动互联。博物馆运用数字展示技术时应明确使用目的、内容、对象,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充分利用交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展览是博物馆实现社会责任、服务广大观众、对外传播服务、直接和公众发生关系的基本手段。而博物馆展览评价是对博物馆面向公众的重要产品——展览绩效的监管、检验、督促以及优化。国外对博物馆展览评价研究与实践由来已久,而国内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博物馆展览民间评价体系的深入研究,结合中国相关国情,从建立中国博物馆展览民间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入手,进而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博物馆展览事业发展的中国民间体系的评价标准,最终探究中国民间体系将为学界、业界带来的多重功用。  相似文献   

11.
徐宁 《中国博物馆》2011,(1):117-118
2011年10月,友人向我推荐了一本由国外考古学家、艺术史学家和博物馆学家撰写的题为《中国博物馆手册》的书。据了解该书作者是三位外国记者与专栏作家。他们凭借在中国多年的游历经验,特别是参观了中国两百多家博物馆,以外国人的角度介绍了各博物馆的藏品及展览特色等,书中也介绍到了我的家乡南通市的一些博物馆。出于好奇之心,我当即网购下了该书。在大致翻阅后发现,该书共收录各类博物馆216家,提及的博物馆均按地区、省、市划分,  相似文献   

12.
第四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把“中国首届服装新闻论坛”作为重要的一项活动,邀请海内外的时尚媒体记者,共同来研讨“时尚媒体如何适应中国服装产业和服装文化的发展,并与世界服装媒体形成同步发展态势”这个大家感兴趣的题目。这次论坛活动将会成为服装节系列活动的一个“亮点”,必将有效地促进和推动媒体与服装产业、服装文化的“联动”与“互动”.开创时尚媒体发展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艾晶  李晨 《中国博物馆》2012,(2):112-116
为了加强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学科建设,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3月,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艾晶和编辑李晨,拜访了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著名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先生。周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就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曾参与中国革命史陈列、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展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展等大型展览设计,1984年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8、1999、2009、2011年先后担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委,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特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艺术顾问。作者是周先生的门生,此次拜访,向周先生了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学科的发展情况,同时就当前博物馆陈列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周先生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4.
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普遍和最直接的途径。《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一书作者结合多年的博物馆理论研究和博物馆展览策划实践经验,直击当下我国博物馆展览策划的核心问题,对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所应遵循的理念、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工作提出了极为具象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5.
江琳 《中国博物馆》2015,(1):120-124
关于博物馆展览个性化的命题,其讨论一直比较热烈。多数博物馆工作者认为,博物馆陈列的个性化就是突出博物馆陈列的特殊性,甚至有人提出,具有地方特点的文物是博物馆陈列个性化的物质基础。这种将"展览个性"等同于"展览特性"的观点忽略了个性化展览的本质特征,即创造性的思维,而这种思维的创造性不仅仅体现在展览设计者身上,且与观众的个性思维活动息息相关。本文认为,创新虽是实现个性化展览的重要手段,但不论是内容设计还是形式设计上的创新,都应以促使观众思考作为展览个性化实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承接国际性临时展览所必备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举办国际性的临时展览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能否成功举办国际性大展,除了政府重视、财政支持和博物馆的积极努力外,博物馆的策展能力、专业化水平及展览条件等,都直接影响展览能否举办及展览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高层次展教人才、高层次展教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如何培养高层次展教人才,是当前我国科技博物馆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从分析世界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特点入手,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科技博物馆高层次展教人才的职业定位——“不仅是具有较高科学素质与专业技能、较强开发与实施能力的高级策展人和高级科技教师,而且是从事和指导展教工作相关学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准确了解和把握科技博物馆展教工作发展趋势并引领其发展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然后通过中外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对比、高层次展教人才所承担工作任务的分析,论述了高层次展教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科技博物馆展览与教育工作及其展教人员队伍的现状,提出高层次展教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科技博物馆的展览是否有结构上的要求?需要什么样的结构?本文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结构理论并结合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实践,对展览结构和教育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展览结构是关系到展览设计水平、质量和展示教育效果的重大问题,并影响到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因此,展览的基本概念结构是依据展览主题建立起来的,是设计展览的出发点,直接影响展览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科技博物馆的展览应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如何构建展览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展览结构与展品、与基于展览的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博物馆作为底蕴深厚的社会文化机构,既是历史记忆的储藏库,也是一所公众的社会大学。博物馆以藏品为基础,通过陈列展览宣传历史文化,对广大观众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能够及时地了解、获得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讯息是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第一步。博物馆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依托多种媒体加强宣传服务,将博物馆的展览、文化活动推广至社会各界,吸引公众注意力,避免出现"门庭冷落"、"自我欣赏"等情况,让展览成为博物馆与社会大众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本文以山东博物馆2012年举办的《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为例,探讨博物馆展览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1月页码:427定价:49.8元本书内容主要针对展览教育活动,以及与研究和藏品相关的教育活动。在书中,作者首先明确指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开放展览,而是理应围绕和配合展览展开延伸和拓展型敦育服务。紧接着进一步提出"观众参观前、中、后三阶段的教育活动及其一体化规划与实施"的思路。2010-2011年作者利用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和美国史密森博物学院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并结合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