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是语言滞后现象。语言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媒体在写新闻、播新闻时常用一些过时的语言、词汇来反映当前的生活。二是网络语言及外来词汇现象。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多,一些网络语言越来越多地被年轻人运用。对网络语言除了出于规范目的采取“堵”的办法外.更应考虑采取疏导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有时也称为“网络媒体语言”或“网语”。 广义的网络语言由三种成分构成:一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3.
《大话西游》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管我们怎么看待,《大话西游》已成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我们身边确实生活着一群标志鲜明的“大话一族”,《大话西游》式的语言也成为了一大网络语言。据说《大话西游》还造就了一种“场”,在这个由特定人群构成的“场”中,人更容易与他人交流与沟通及获得理解。尤其在大学校园中更象征着时尚和前卫。所以,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一、理论的必需与必要 《大话西游宝典》是有关《大话西游》的第一本书。《大话西游》既然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图书当然也会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该书和《大话西游》一样,又上演了一个神…  相似文献   

4.
郑晋鸣 《青年记者》2016,(19):47-48
时代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进步,不断催生新的语言风格与形式.幽默活泼、让人耳目一新的网络语言频频见诸报端,让向来严肃庄重的纸媒传递出“与时俱进”的气息.但值得注意的是,“逼格”“蛋疼”“然并卵”“屌丝”等不雅网络语言泛滥成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侵”传统纸媒.为博人眼球,不少市场类报刊甚至肆无忌惮地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标题,例如《萌萌哒球童,足联派来的逗比?》《四川“蛋疼”车祸4万枚鸡蛋碎了一地》,类似的“标题党”深谙“新闻卖点”与“网络热点”,看似出奇制胜地迎合着受众猎奇求异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李嘉全 《新闻三昧》2005,(11):26-27
“MM”、“恐龙”、“粉丝”可能将成为课堂上禁用的教学用语。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字法〉办法(草案)》中规定:汉语出版物、国家机关公、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用法规来规范语言使用,将网络语言纳入法制化轨道,这个国内首次将规范网络语汇行为写入地方性法规草案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芹 《出版广角》2013,(22):84-85
历经十年,网络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为语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互联网普遍融入我国人民生活,一股关于网络语言的潮流正在兴起。由于网络语言本身所独具的魅力,其迅速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并引起了很多学者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语言上,为寻求网络语言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努力。在这一研究领域,颇为成功的是安志伟博士的著作《网络语言的多角度研究》。该书内容广泛、表达形象,颇具研  相似文献   

7.
审读札记     
肖江 《记者摇篮》2007,(1):34-34
笔者在从事审读工作时,感觉到互联网媒体对纸媒的冲击,我认为有必要在使用汉语言时应加以规范,应以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主要工具书。因为目前网络语言很流行。据统计,我国网民达1亿多。其实,纸媒作为千百年来的大众传媒优势依旧,记得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就曾发表过一篇社论,题目是《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该文强调:“党的组织和政府机关的每一个文件、每一个报告、每一种报纸、每一种出版物,都是为了向群众宣传真理,指示任务和方法而存在的。它们在群众中影响极大,因此必须使任何文件、报告、报纸和出版物都能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使思想为群众所正确地掌握,才能产生正确的、物质的力量。”之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又于1956年2月1日颁发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前年又出版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里笔者就审读过程中积累的关于语言表述方面的小识求教方家赐正,一个目的,为纯洁祖国语言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0,(3)
<正>网络语言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语言形态,已经被广泛使用并引起了学界重视。学者韩凝撰写的《网络语言传播与社会效应》(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年5月)一书探寻了网络语言研究的全新路径,与过去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网络语言的修辞方式、语用特点、交际场合不同,本书从传播学和教育学等不同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打开了对网络语言研究的新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9.
《文汇报》发表王磊的文章提到:从“打酱油”、“宅男宅女”到“圙”、“槑”,一份“2008年网络流行热词”这几天悄然流传。排名靠前的“热词”折射出市井文化的智慧和生活新变化,却也面临“危害”正统语言纯净度的争议。而相关学者却宽容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另类,认为网络用语的“对垒”成为网民“自我成熟”的注脚。  相似文献   

10.
“网语”作为另类语言正走入人们的生活。在中国发展互联网已有6年多、网民已有1000多万的今天,中国第一部网络词典——《中国网络语言词典》诞生了。这部语词性的词典收词2000条左右,正文约40万字。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互联网联系了千家万户,带动了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并且迅速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对社会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这些语言的变异现象也引起了广大语言学工作者的注意,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取得了不少成果.山西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安志伟博士的著作《网络语言的多角度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网络语言》)[1]为网络语言的研究园地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在撰写该书之前作者追踪网络语言十多年,并有多篇论文问世.这次的专著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十年磨一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2.
闫坤  杨健 《新闻窗》2013,(2):66-67
《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头版头条刊登了《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网络热词“给力”一词竟然上了《人民日报》,而且是头版头条,此举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被官方承认、“转正”的标志。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热词的传播动力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是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传统语言在新媒体技术下的延伸,“火星文”是现代新兴网络语言的代表,伴随着台湾劲舞团等网络游戏的流行而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接受。在台湾的E世代中,“火星文”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次文化用语。  相似文献   

14.
金鑫 《报刊之友》2012,(11):98-99
本文从网络语言中盛行的“体”范式入手,对于这一现象进行了完整的描述,并且根据“体”范式流行的源头对其进行了粗浅的分类。文章由现象展开,对“体”范式所代表的网络语言的变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和对话目的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了在新媒介时代中,网络语言对传统的话语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挑战及对网络这个新媒介产生的反作用。只要进行特定场合的疏导和规避,“体”范式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的网络语言其实是语言发展中产生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5.
毛欣 《新闻战线》2022,(12):41-45
媒体语言承载着传递信息、宣传教化、舆论引导等功能,经由不同媒介元素的触发、互动与融入,虚拟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内部交流方式渗透进线下生活,网络语言逐渐呈现倒灌现实生活的流变,媒体语言的“目光”与“声音”属性得到一体释放,双向驯化的不仅是当中的传统媒体语言与网络语言,也包括受众与信息编码者。本文以此出发,聚焦媒体语言的自我演变,试图从传统媒体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双重路径,探析言语事件固化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媒体语言的叙事运动,探索其显性话语和隐性进程的构成机制,为思考媒体语言的建构路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大典》的书名谈起舒宝璋我兴冲冲地买了煌煌精装两巨册的《语言大典》,在使用过程中却多次感到迷惘,觉得这《语言大典》确乎是不可思议的“奇”书。首先,这本书本身就是不可思议。什么叫“语言”?《语言大典》的解释是:“为广大公众所使用所理解,并经长期应...  相似文献   

17.
美国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曾在一次研讨会上说.新的网络语言XML.是一种“更坦白的网络语言”.它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取代目前主流的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使得网上信息传播和交流更加灵活自如,人机交流更加自然便利.”我希望5年以后与电脑进行交流能像与秘书讲话一样”。 第一代网络语言,也就是目前仍占主流的网络语言HTML,是在1985年开发出来的。因特网能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现在的模样,HTML功不可没。众所周知,Internet上数不胜数的网页都是用HTML写成的。在网页中随便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查看源文件.在出现的文本框中看到的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网络语言实际上是社会大众文化发生变动的一种外在呈现、传播的载体和工具,是信息网络化社会背景下的大众文化发生变化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网络语言与社会大众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网络语言中可以窥见大众文化的特征,遂以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浅析网络语言的大众文化性,以期从文化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迪 《军事记者》2013,(3):49-50
去年11月5日.新浪微博的“头条新闻”栏目发布了一条微博。吸引了很多网友围观:“网络热词‘席丝’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居然也采用了如此‘潮’的网络热词做标题。这也表明.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党报也正在与网络密切融合——不但引领着网络文化也在吸纳网络文化。”该微博一时引来网络热议。本文将探讨党报新闻吸纳和运用网络语言的动因及其效果。以及党报更好地使用网络语言的建议对策。一、网络语言进入党报版面的动因网络语言从网友间的调侃娱乐走向正统的党报.其“转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MM”代表“美丽的女孩”、“酱紫”意为“这样子”、“偶”表示“我”……时下,这些网络语言正成为年轻一代网民的口头禅,同时也给人们的正常交往设置了一些障碍。广西近日出台地方法规,禁止在公文和教科书中使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