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读完“朱老师骗人 !”这个案例时 ,内心感到更多的是欣喜。因为———我们的孩子敢说真话了 ,我们的老师开始在孩子大胆的直言中反思教育了……不可否认 ,朱老师和张老师都是认真的 ,他们试图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来帮助孩子学习 ,但遗憾的是 ,他们忽略了孩子是以一种怎样的虔诚来对待老师托付给自己的任务的。因此 ,当他们发现自己认真完成的任务是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故意营造的 ,他们所感受到的当然就是受骗。造成教师这种善意的举动和孩子的不领情之间矛盾的原因 ,就在于我们的教学太注重教学的内容 ,而忽视了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2.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本书,书上有这样一个案例:中国小孩在读小学时,一回家妈妈会问:小明,今天上课听讲了没?老师教了什么?而美国孩子的妈妈常问的是另外一句话:彼得,今天你又问了老师些什么?看完这个案例我被深深触动了。作为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也常会问孩子类似的问题。可是这种教育抑制了孩子的智力发展,使得他们从小就不敢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几个衣衫褶皱的孩子,也许将是守卫边疆的卫士;几个拖着鼻涕的孩子,也许将会坐在北大、清华的教室里……他们,都以老师的吐哺之心成就了父母的成龙之望,而老师对他们自己的孩子却缺少那必要的耐心,也许因为他讲得太累了,因为他们是老师。因为他们是老师,卧倒病榻,...  相似文献   

4.
案例《雨天能看到日出吗 ?》的最后一幕 ,与其说是“困惑” ,不如说是“尴尬”。孙老师的担心不无道理 ,平时教育学生要说真话、做真人 ,这雨天如何写出“日出”的作文 ?但我们的孩子真了不起———此路不通走彼路 ,雨天看不到日出 ,以前看过的不也可以写吗 ?真该好好表扬这些敢于求异、思维灵活的孩子 !孙老师精心准备的“思想教育”———像捧空花盆的男孩一样做个诚实的孩子 ,语重心长 ,入情入理 ,孩子们“羞愧地低下了头” ,因为他们被故事的内容感动了 ,因为他们习惯于一种思维———老师说的 ,总是对的。可他们忘记了 ,自己也是一个独…  相似文献   

5.
缺蹄的小羊     
他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毫无疑问,他和其他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他更漂亮,更聪明一些。但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些,这一切只因为一个不幸:他左手的小手指比别人少了半截,那是他很小的时候一次意外的结果。事实上,从小到大,并没有人嘲笑他的不幸。他的父母时时关爱着他,每当他到一个新集体中,他们总是预先通知老师他们的孩子那与众不同的地方,并请求老师的关照,务必使他们的孩子不要因为这点而受到伤害。从小到大,他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以及朋友都做得非常好。比方说,体育课的时候,高大健壮的体育老师会严厉地命令每个孩子必须在单杠上做至少五个引…  相似文献   

6.
许多老师和家长为现在的孩子担忧,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心灵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各种压力使孩子无法摆脱;而另一方面,确实也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教给孩子学会直面挫折和失败。如何让孩子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如何培养现代人的情绪品格,是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7.
正丹麦小学没有严格的期末考试,也没有各种优秀学生评选。比起成绩,老师更关注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他们是否快乐、自信、有安全感。没有模范生,只有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因自信而快乐,敢于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投入精力。低年级:书本老师选,课程学生定低年级的孩子,课本由老师确定,内容则由学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细心的教师都会发现,一年级新生脸上的笑容是特别生动,也最令人心动。其实,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源自他们敞亮的内心,因为他们都是带着奇异的梦想走进校园的,毕竟没有梦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梦的生活是平庸的。但是,当他们完成学业走出校园时,我们却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少孩子脸上已没有了进校时灿烂的笑容,而眼里则多了些黯淡,孩子脸上的笑容哪里去了?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外国的教育参观团来我们这里听课,这堂课是观察说话课。老师拿了一只小乌龟让小朋友观察,小朋友们高兴极了,有个小朋友竟得意忘形地学乌龟爬了起来。老师认为…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天心区铜铺街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有57%的学生为外来务工子弟。这部分孩子的家长不少还是生活在温饱线上的辛苦人群,因为忙于生计,也因为自身接受的教育有限,他们大多疏于管教孩子,对于如何管教孩子更是知之甚少。于是他们简单地认为将孩子全权交给老师是最好的办法--在他们的意识里,还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立足于现实的生源情况,我们认为,将对家长的教育纳入“铜小”的教育视野,是“铜小”人当仁不让的责任。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扩大我们的教育地盘,将我们的教育从只教育小孩延伸到教育他们的家庭。  相似文献   

10.
正本期讨论的案例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但却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有的家长因为不认同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对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不理不睬甚  相似文献   

11.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具有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但每个父母都不知道该怎样去教。“怎么说得出口呢?”他们想,“要是有一个这方面的好老师就好了!”其实,这些家长没有认识到———你自己就是孩子第一任且是最好的性教育老师。别担心自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知之不多,不能很好地教孩子,因为比性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性榜样的树立。孩子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性方面的知识,但他日后照样可以成为一个态度冷漠、情绪忧郁、胆小怕事,有性功能障碍的人。而如果父母每天的言谈举止相亲相爱、温馨和谐、相互赞赏,无疑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为孩子…  相似文献   

12.
天平     
在老师的心目中,总会有一些自己特别喜欢和宠爱的孩子。老师经常把一些事情放心地交给他们去干。比如:让他们把桌子、椅子排好,帮助老师为大家放筷子,上课前帮老师拿粉笔等等。老师常常为这些孩子成为自己得心应手的小帮手而感到幸福骄傲,小朋友也为能帮老师做事而开心,干得十分起劲。有一次,我顺口说了一句:“请×××帮我做××事情……”还没说完,孩子们就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没有来!”接着,大家争先恐后地嚷道:“我来!我来!”争着帮我做那件事。我指定了一个平时喜欢捣蛋的小家伙帮我做那件事,因为他当时叫得最响最起劲。意料之…  相似文献   

13.
杨美连 《中小学电教》2008,(12):116-116
<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育孩子重要的就是要调动孩子的情绪,因为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情绪的影响,而赏识是调动孩子情绪的最佳方法。""生  相似文献   

14.
以前每讲完一节课,我总是习惯地问一句:"同学们,有没有问题?"听到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问题。"我引以为豪,觉得这节课很成功。一天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以色列的孩子放学后,父母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问了老师几个问题?问住老师了吗?"而中国的孩子放学后,父母问的第一句话是:"作业做完了吗?有问题吗?"不同的问题意识决定了以色列的孩子和中国孩子的成长。如今处于阿拉伯国家包围之中的以色列仍然可以说是很强大的,这和他们的教育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我意识到我错了。孩子从会说话开始,就有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到了小学问题变少了,到了中学更少了,到了大学几乎没有问题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教育研究者在北京选取了一个幼儿班、一个小学六年级班、一个高中三年级班,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儿,问那是什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转来邓兴普、谭和老师的这个研究性学习案例,拜读之间,被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国际视野深深地打动,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而叫好!同样的问题,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也提出过,但没有现在的这个案例那般打动我,因为那是大山里的孩子啊!这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春风正在深入,也说明了只要我们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他们一样可以进入现代文明。说实话,这个论题弄不好可能成为敏感话题,本人又非这方面专长,但为了这些学生,决心学习一番,并请教了这方面的专家,才产生了以下建议,供邓、谭两位老师及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点评这是一则如何以真诚来换取同伴友谊的成功教育案例.两个好朋友因为一时的冲动和鲁莽,加上家长的偏袒和干涉,使他们一度失去了友谊,成了"陌路冤家".然而,如何面对孩子之间出现的情感裂痕,引导他们学会谅解和宽容,和好如初呢?乔老师在情感教育课上,利用孩子喜欢的生动故事,唤醒了他们原本单纯的心灵,成功地使一对"冤家"化解了矛盾,真诚的关爱滋养了孩子的心田,改变了孩子一度出现的行为偏差.  相似文献   

17.
群言堂     
美国的孩子不怎么听话,只要不喜欢就没有耐心去做了。而中国的孩子比较听话,因为他们会考虑父母、老师等他人的感受。中国人相对于美国人,就更有足够的、长期的耐心努力工作,这  相似文献   

18.
让孩子享受     
从表面看来,享受孩子这一理念似乎充满了温情和关怀,仿佛真的转变了教育观念。但我认为,这种提法恰恰暴露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弱点,颠倒了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享受孩子”的主体是谁?是老师,是家长!而孩子成了什么?成了他们享乐的工具!正因为要“享受孩子”,所以不少老师总喜欢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叫学生对他们掏心掏肺,为此还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倘若学生真的有话想说,而且愿意说,他自然会主动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些胆子比较小或是害怕因失败而受到责罚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的环境,这有助于增强其独立性。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明确表示,绝不会因为孩子主动探索出现错误而去责怪他们,反而会因为他们的创新举动给予表扬。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久而久之,独立性就会  相似文献   

20.
《小读者》2012,(2):72-74
孩子优秀只是因为教育方法更优秀。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常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着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给孩子戴上“脑子笨”、“性格难以改变”之类的帽子,或者自认为学识浅、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实际上,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