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一课是教给学生如何测量太阳的高度,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的。 课前设计了如下思考题: 太阳东升西落,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总有一定的高度,你怎样向别人说明太阳的高度?怎样测量太阳高度?要求学生先看太阳,想办法说明他当时看到的太阳的高度,想办法测出这个高度。  相似文献   

2.
自然第一册《太阳和影子》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知道:正午的太阳影子最短,影子指向正北方。《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一课,要求让学生通  相似文献   

3.
自然第一册《怎样测量太阳的高度》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测太阳高度的技能。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讲清道理,为技能形成打下知识基础。 “道理”是技能的知识基础,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做,就不会有自觉的行为。《怎样测量太阳的高度》一课主要应讲清以下2个道理:①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用太阳的高度来描述,太阳的高度用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构成的角度来表示,②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长可以间接测定太阳高度的原理。这个原理是测定太阳高度五个步骤的理论指导,又是学  相似文献   

4.
《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一课,侧重于训练学生测定太阳高度的技能。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既使学生获得一些测定太阳高度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又使他们具有一些动手的本领,为他们以后逐步认识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至认识四季的变化打下基础。 据我们调查了解,这课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偏重知识教学,忽视技能训练。有些老师教学时把着力点放在“测定太阳高度几大步骤”,“各步骤要注意些什么”等知识性的问题上,根本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进行实际测量,使这一课的技能训练落空。二是片面追求学生的动手实践,忽视必要知识的教学。许多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还弄不清楚什么是太阳高度,这样的训练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以上两种现象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  相似文献   

5.
自然课的教学难点是指自然课中难教、难学的内容,它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解决自然课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其中,“对比”就是解决自然课难点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用“对比”方法解决自然知识的教学难点在《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一课中,“太阳高度”这一概念对于儿童来说是难以理解的,特别容易与“物体  相似文献   

6.
《自然》第一册第十三课“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是本册教材的难点。学生对用“角度”表示太阳的高度不易理解。按课文中的制图方法来测定太阳的高度不仅麻烦,学生也不容易掌握。为此,我在教学中,自制了一种“太阳高度简易测定器”。这种教具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学生用它能很快测出太阳的高度。现介绍如下。器材:木板制成的量角器一个(直径30厘米左右)。大头针、图钉各一枚。宽1厘米、长13厘米的马粪纸一张。制作:在马粪纸正中划一条中心线,将一端剪成箭头形状,做成一指针。  相似文献   

7.
<正>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往往在对比中一分高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前不久,《嫦娥奔月》一课两则不同的教学设计吸引了我:教学片断一:师:同学们,请你说一说,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写的是后羿为民除害,射下了九个太阳。师: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除害的?生:他登上山顶,运足力气,拉满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师:从后羿射日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8.
在我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两位老师执教了《夕阳真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一课,却不约而同地对“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这句话进行朗读指导。由于指导方式的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明显不一样,这激起我们对新课改以来朗读指导的思考。案例一师(:出示句子: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谁来读一读?(第一个学生大声地朗读句子)师(:在“慢慢地”三个字下面加“·”)谁再来读一读?(第二个学生再读句子。读得比第一位同学慢)师:再慢一些。(第三个学生读句子,读的语速更慢)师:读得不错。怎样把这句话读得更有感情呢?同桌讨论一下。生“1:太阳”要读得重一些。生“2…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课教学中,有些观察项目需要长期 进行,如第一册第十三课《怎样测定太阳高 度》,观察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第二册第一 课《我们来给大自然记日记》(分别在第二册第 十二课、第十八课,第三册第一课,寒假作业中 出现。第五册第十四课《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要用到观察记录)。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如何 指导学生进行长期地观察、记录呢?现以第四 册第一课第5作业题和第五册第一课第3作 业题(要求学生观察月亮在农历一个月中位置 和形状变化并进行记录)为例,谈谈我的一些 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体会之一 :上好第一节引言课  引言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课。学习的心情是复杂的 ,物理课要学些什么 ?脑子里挂满了问号。如何使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提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又不知怎样解释的问题制造悬念 ,拉开序幕。如 :太阳为什么会发光 ?风筝为什么会升空 ?夏天冰棒为什么会冒“白气”……以此触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 ;介绍当今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物理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同时在教学中还做一些既有…  相似文献   

11.
《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是小学三年级自然第一册课本中难度较大,教学目的要求不易实现的一课。 这一课的教学,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相配合,如正确地使用量角器,认识并绘制直角、作垂线等。但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还没有掌握这些知识,对视线、水平视线、人看太阳的视线等,学生知识欠缺,不易  相似文献   

12.
质疑与改进     
小学生在学了《自然》第五册第十四课《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之后,课后设计了一道实验演示作业,要求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回答以下问题:“用手电筒在同一高度垂直照射桌面和斜射桌面,看看照亮的面积是否相同?你能用这个实验解释为什么太阳高度大时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气温低吗?”小学自然第五册《教师用书》对上述问题给了这样的答案(见102页):“通过实验,学生会看到:当手电筒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的前几页,安排了八幅彩图和汉语拼音字母的十种基本笔画,这就是入学教育课的教材。教师应该教好。但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有些老师对这部分教材不够重视:上课时,有的引导学生看看图,简单说说了事;有的一课时就把这些内容讲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安排入学教育课的目的认识不清。怎样重视和搞好“入学教育课”的教学呢? 我的设想是这样的: (一)了解编写意图,认识教好“入学教育课”的重要性。儿童在开始学习之前,先学习入学教育课的教材,这是符合刚入学儿童特点的。  相似文献   

14.
要教好小学自然常识课,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儿童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内在的动力”,它能抑制疲倦,克服各种困难。教学中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熟悉的自然现象,从中提出新问题,以启发儿童学习自然课的兴趣。例如上第一课“我们周围的自然界”,教师提出:我们抬头仰望天空,能看到些什么呢?天上有火红的太阳,明亮的月亮,闪烁的群星,还有变幻无穷的风云;再看看大地又有些什么呢?地上有高大的山岳,奔腾的江河,浩荡地海洋;广阔的原野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和我们人类;沉睡的大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等矿物,这就构成了自然界。然后提出;在自然界里太阳为什么火红?月亮为什么明亮?星星为什么会闪烁?风云为什么变幻,为什么会刮风下雨?自然界与我们有什么密切关系?这时学生就会浸入沉思而想怎样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在此时就可顺势指出:学习自然课就能懂得上面所提问题的道理。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自然第一册《太阳和影子》,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知道:正午的影子最短,影子指向正北方。《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课后作业,第一题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测,了解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并要求每次观测时间间隔相同,中间一次要在一天的正午。第二题是通过定期实际观测,了解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并要求以正午时的高度为  相似文献   

16.
“改”教材     
李莉 《四川教育》2003,(12):40-40
教材上《太阳》一课有这样的问题: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我感到这一设计太笼统,不能完全打开学生的思维。为此,我对问题进行了修改,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你知道太阳公公从哪里出来吗?请画一画,说一说。(2)学完儿歌,你想对太阳公公说什么?这么一改,学生可喜欢啦!修改后的第一问,其实是想让学生学着儿歌的韵律编写儿歌。先画后说,让学生有了说的对象,降低了儿歌编写的难度。同时“画一画”也符合儿童愿意动手操作的特点,激发了说的愿望。来看看学生编的儿歌:沙漠里,太阳从海市蜃楼里走出来;田野里,太阳从泥土里拱出来;操场上,太阳从运动员哥哥…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了解太阳的一般情况,了解太阳能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投影仪一台、投影片四张、计算用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吗?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 (学生口述故事。) 师:后羿为什么要射掉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太阳呢?这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怎样的心愿?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1课,太阳(板书课题)。 评点:用《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导入课题,提问题,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正午太阳高度会随太阳直射的移动而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纬度有怎样的关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有什么特点?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又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而上这门课的大都是兼任教师,可供参考的资料又很少,因此如何上好这门课?怎样提高社会课的教学质量?社会课同原来的地理、历史以及思品课有什么不同?有些农村教师甚至提出社会课应该怎样备课,怎样进行板书设计等十分具体的问题。可见当前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是十分实际的,也是非常迫切的。据此,我们编发了这一组文章,冠以总名称为“上好社会第一课”。顾名思义,目的在于帮助广大社会课教师上好入门课,上好第一课。同时也欢迎大家对以上问题继续探索,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20.
课堂真正的主体是儿童。在准备"认识周长"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究竟是要教师教学设计的精彩还是要对儿童的学习真正有帮助?教学究竟应该如何顺应儿童已有经验,怎样理解儿童的学习困难,促进每一个儿童更好更深入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