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入手,根据当前中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构建符合我国农村新经济特点的与广大农民需要相适应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李莉 《软科学》2007,21(1):76-79
从制度变迁视角,以实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分界点,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前农村改革阶段、农村改革阶段和后农村改革阶段,研究不同历史阶段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事业中所承担的财政责任,并指出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承担财政责任的轨迹是:从间接支持到回避责任,再到直接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以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为主线,经历了几起几落。近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使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仅与广大农民健康息息相关,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对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做了历史回顾和理论分析。此外,还简单讨论了制度的构建与演化问题,并初步探讨了正在推广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保障已经成为人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处于农村的农民,医疗保障更是薄弱。我们党和政府,一直以来致力于以公平、正义为显著特征的和谐社会建设。解决好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是在和谐社会建设的道路上的重大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反思这个问题的现状与解决的必要性,并且落实切实可行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权益,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村医疗市场存在着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医疗服务价格虚高,同时由于农民自身购买力有限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窄,使得农民对医疗保障的有效需求不足.提出了解决农村医疗服务有效需求不足、实现农村医疗服务供求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乡医疗保障的统筹发展研究:理论、实证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呈现出嵌入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度特征.在全民医保的背景下,城乡居民基于经济联结和社会资本的行为选择,需要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筹资、管理、支付、服务和环境的统筹衔接.基于东莞、太仓、成都、西安四地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统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城乡医保整合的重要前提,不同群体医保受益的均衡是实现城乡医保整合的重要保障.因此,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核心在于公平筹资和均等受益;统筹发展方向是分阶段、有步骤地化异趋同,最终实现构建城乡居民健康保障体系的目标;统筹发展的政策路径可从制度框架、筹资机制、统筹层次、经办资源、管理体制、转移接续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的解读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5):155-156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建立和完善了医疗保障制度,中国也在积极致力于该项制度的建设。探讨了中国医疗保障现状、问题,并对几个典型外国国家医疗保障的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了我国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农民"看病难、看病责"已经成为影响其身体健康和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则有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缺失以及经费投入不足、医药过度涨价和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多个方面.构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体,以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民家庭合同保健制度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重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公共产品,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而决不能简单市场化。要按照公共财政和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调整投入的结构和比例,重点向公共卫生倾斜。合理、优化地配置卫生资源,引导卫生资源向农村基层社区调整,能就地就近满足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应大力投入各项公共卫生业务的建设和运行经费用于保证疾病监测、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防疫处置等。  相似文献   

10.
江璐璐 《科教文汇》2007,(7S):131-132
转型期我国医疗保障虽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建立起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但仍存在医疗保险覆盖面狭小,改革措施不配套,政府投入有限,在公共卫生领域还存在医疗费用昂贵、医患关系紧张、不少人缺医少药,不能充分享受医疗保障制度的惠泽等问题。因而针对政府在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事业领域供给不足的现实,应大力鼓励并发展我国NGO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性供给,以有效弥补政府失灵带来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药在农村初级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解决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给农村居民带来的沉重负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仅对中医药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供给失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居民应该享有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提供可及性的初级卫生保健是政府的职责。尽管以新农合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已经在全国推广,但是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重治轻防,个人负担比例过高等导致供给失灵,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改善。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政府在卫生费用中的比例,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和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建设健康的生态环境.加强卫生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作,建立国家健康委员会,制定体现健康的公共政策.把健康纳入政绩考核指标,有助于纠正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供给失灵。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农业及农村形势的几个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力 《软科学》2001,15(3):17-20
本文以丰富的数据资料描述了目前农业和农村形势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隐忧,又从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对目前形势的演变进行剖析,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就影响形势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4.
陈定洋 《未来与发展》2011,34(8):103-106,96
当前,安徽省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有:特殊自然条件、复杂历史因素制约安徽农村发展后劲;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使安徽付出巨大牺牲;长期的"汲取"型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使安徽县乡政府负债严重;安徽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尚未形成;农业支持力度弱,农业政策乏力等。因此,实现安徽农村跨越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反哺三农"的体制机制,激发农业政策活力;二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创新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扶持农民自治组织发育;四是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和培养新农民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汪岑杰 《科教文汇》2012,(15):63-6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关系到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前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成人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跨越,依照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不同模式的教育体系,为农村未来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成人教育是旧社会的传统教育向新社会的开放性教育转变的一个必要策略,随着成人教育的步步推进,对全民族素质有了全面的提高,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家校联动”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不容轻视,尤其是在相较于城市而言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文章主要研究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总结这类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易产生的问题,以及对家庭与学校在心理健康过程中的角色分析,从相关支持政策方面,加强合作与监督角度,提出了“家校联动”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希望能够以此构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联动的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在农村初中数学中,由于农村自身条件的限制,初中数学教学难以较好地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进行,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不断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极为重要。笔者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提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马云霞 《科教文汇》2011,(27):153-154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护生对卫生保健加以关注.主动去学.不断积累卫生保健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注重卫生保健,健康地度过一生。这是卫生保健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与护生共同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家庭的小型化,机构养老基础的不稳固,使得农村地区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高龄老人相对低龄老人而言,带病生存的几率更高,同时随着自理能力的下降,高龄老人更需要专业的照顾。发展社区照顾模式,整合社区资源为高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照顾,既可以解决传统家庭照料的困境,又可以弥补机构养老的不足,将是我国农村地区养老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