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金艳 《东南传播》2012,(8):42-44
本文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出发,回归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关注大众传播语境中身份认同所受的影响,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媒介环境,探究大众传播对其身份认同的作用。指出一方面符号标识与媒体再现不断强化其社会认同,另一方面主体性的缺失与话语空间的匮乏使其自我认同陷入虚化状态。大众传媒有责任调整视角,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确认自己的群体归属和获取自己的个性独立。  相似文献   

2.
舒曼 《新闻界》2015,(4):32-36,41
在现代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双重困境,既无法回到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他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使用参与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等质性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社区传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区传播是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及提升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要注意消除社区传播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新媒体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身份的认知,另一方面,在新媒体作用下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新媒体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身份的认知,另一方面,在新媒体作用下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郑宇 《今传媒》2013,(11):20-22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应运而生,他们在各个方面与传统的农民工有着很大差别。媒体不仅参与了对这一群体形象的建构,而且其报道会影响整个社会对该群体的评价与主观印象。本文运用量化统计法,并将数据进行编码后,输入 SPSS 软件对该群体报道的有效样本月份分布、报道篇幅、话语类型、话语主题、消息来源、报道涉及对象类型、话语立场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描摹出大众媒体关于该群体的报道图景,并探讨大众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建构的形象与成因。  相似文献   

6.
王鑫 《国际新闻界》2019,(7):147-156
《进城: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以下简称《进城》)一书,是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郑欣的新著,作者通过近十年的田野调查和学术反思,呈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大地上的异乡者”繁复且细密的存在形态,并在传播学的视野下观照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实践,以及媒介环境如何影响其在社会流动中的适应与认同,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身份“再造”与城市融入,为农民工这一社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传播学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治理群体认同危机与“消极群体”问题,需要合理利用档案的群体认同消解功能。档案的属性决定了档案具有作用群体认同消解的可能性,原始记录性能够去伪存真,揭露群体真相;记忆属性能够开拓视野,展示群体全貌;媒介属性能够寄宿话语,影响群体认知。文章从档案实践引发情感波动、档案查证启动认同消解、认同消解联结认同重塑三方面提出档案作用群体认同消解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受难者群体认同、外来者群体认同、“迷茫”群体认同为例,总结档案作用消极型群体认同消解的场景。  相似文献   

8.
徐东妹 《青年记者》2016,(21):34-35
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成为乡村潮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农民工群体.同时,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新兴主体,已逐渐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新闻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更是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度,其中,在网络媒体中,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报道更是不在少数. 新闻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广泛报道的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解构和重新编码,并随之传播给整个世界.特别是随着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新闻媒体以更加便捷快速的方式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传播开来,由此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得以为世人所熟悉.  相似文献   

9.
成杰  林仲轩  罗炜 《新闻大学》2022,(9):73-88+119-120
从被视为社会特殊群体的“打工仔”到流行语中人人争做的“打工人”,话语表征着打工主体,也建构着打工主体的身份认同。基于此,本文提出话语的“认同互构论”,通过深度访谈探究“打工人”认同话语的自我建构、群体建构与社会建构。研究发现:认同话语的自我建构使青年群体呈现出矛盾且摇摆的“打工人”心态;成员身份标准的分歧,使认同话语的群体建构极为脆弱,全民“打工人”只是非体力劳动者群体建构的单向度共同体想象;认同话语的社会建构一方面遮蔽了传统劳资关系的对立,另一方面彰显了青年“打工人”和传统“打工者”身份联结的新可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民工的身份认同、融入城市文化等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同时,有关“赋权”概念及相关理论逐渐被纳入到社区发展的研究框架内.赋权理论强调社区、个人的自我行动与社区发展的有机联系,强调制度框架给予底层群体的赋权观照.本文以皮村打工者自我赋权为个案,对其自建文化活动进行实地研究,进而探讨我国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与发展中的身份认同、文化传播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社会现象。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产生了农民工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认同危机。"农民工"进入电影,进而成为主人公,有着一条较为清晰的外在线索可寻,但是"农民工"被影像化的内在过程和方式却较为复杂:先锋的策略、主流意识形态的政策需求,甚至是商业利润的考虑都渗入其中,这使得电影中的"农民工"形象发生了有意思的流变,并且在诸如创作者和农民工的关系、作品中人与人相处而呈现出来的底层社会的道德问题、底层影像与观众及真实社会底层受众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陷入某种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网站的特色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新闻前哨》2011,(4):46-48
分析农民工网站的使用现状、特点、使用动机、影响等,重点探讨农民工网站以农民工的利益表达为中心的特色,以及农民工网站对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提出农民工网站逐步实现数字化的互助社区的功能,农民工在这里构建了网络群体身份,产生社区归属感,并形成新的身份认同。最后分析当前农民工网站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谭文若 《新闻界》2013,(23):8-10
数量庞大、处境尴尬的"蚁族"群体已然成为不得不引起关注的新弱势群体,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媒体是"蚁族"群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场域之一,在媒介的使用中,他们主要通过自我范畴化划定群体边界,在与其他群体及其成员的社会比较中使群体边界更为稳固,并通过内群之间的互动与依存形成更强的群体凝聚力,构建起"蚁族"的社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群体,农民工的特殊性常被人谈及,并使该群体异于其他群体。从农民工的社会空间入手,利用语料库工具,研究农民工社会空间的话语生产过程及特征,以寻求农民工作为特殊群体的边界。研究发现,农民工的社会空间主要通过大众媒介话语对其职业空间、生活空间与文化空间三个维度而被生产,并兼具“内在闭合性”与“外在开放性”的空间形态,这直接导致农民工群体被圈在这个内在限制性的空间内;而外在的力量,尤其是占有话语权的媒体或政府,则可以在这个空间自由出入,并利用这套话语体系继续巩固其内在闭合性的特点,两者最终的矛盾导致了空间的“地盘之争”,即农民工群体要求扩展社会空间的诉求与媒介话语生产出的人们对于农民工社会空间固有认知之间的矛盾,并最终成为农民工群体的空间边界。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3,(23)
数量庞大、处境尴尬的"蚁族"群体已然成为不得不引起关注的新弱势群体,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媒体是"蚁族"群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场域之一,在媒介的使用中,他们主要通过自我范畴化划定群体边界,在与其他群体及其成员的社会比较中使群体边界更为稳固,并通过内群之间的互动与依存形成更强的群体凝聚力,构建起"蚁族"的社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读者群体。要使读物适合这个群体,除了应该区别"青年读物"与"新生代农民工"读物的不同之外,还应该增加读物的"实用性"。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读物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特异性的关注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杀马特"群体正是新生代农民工中最有代表性的群体之一。由于内在文化认同的差异,这一群体难以融入城市,出现了被边缘化的趋势。这种现状背后隐藏着中国在发展和转型期间的城乡文明之间的断裂,这种断裂既是对青年人的伤害,也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调查西安市雁塔区和长安区"杀马特"群体的心理状况以探索这一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并探索性地从西安市实际状况出发提出解决"杀马特"生存难题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于青年农民工,现在有一个正式的官方称呼,叫做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中我们又称之为农二代、第二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于农村并在城市里务工的青年人。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的话,2009年从农村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1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人数为1.509亿,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由此可以看到,目前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农民工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群体素描这批由80后、90后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用几个词来对他们进行一下群体素描。  相似文献   

19.
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社会是一个"公开展示的社会",也是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电视新闻、娱乐、电视剧、广告等话语形态在为社会消费提供展示的"舞台"的同时,电视话语也成为各种消费社会的"代言者".认同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动态的评估或判定,电视话语作为一种控制性的力量,观众在"消费"电视话语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作为消费者个体和群体的归属感,同时这种感觉也成为他们评估和判定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标准,也正是在这样的建构与互动过程中强化了观众作为消费者应有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与农民话语权——从农民工“跳楼秀”谈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然而在社会上却是声音最弱的一个群体。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话语正逐步被媒介主流话语所湮没,农民正面临着沦为现代社会失语者的危险。本文从近两年频频发生的农民工“跳楼秀”事件入手,列举了农民话语空间被限制、农民话语被掩盖、被扭曲的各种现象,初步分析了隐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力图从媒介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