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给儿子的,是我自己童年应该享有,却未曾得到的;我给儿子的,是一个孩子本该享受和吸收的;我给儿子的,是在尊重童真前提下的引导和接纳. 当孩子不爱写作业时 小学第一个寒假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初次获得解放,他们对寒假作业还没有那么凝重的认识.于是,儿子把幼儿园时的那些玩具又翻了出来,把要好的小伙伴约了来,家里所有的位置都被他们"占领".他又开始缔造他的游戏王国,那是一种归属感,是放松.是家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年,第一天接班,幼儿徐越的父亲见我是个扎着小辫、稚气未脱的姑娘,转身就跑。后来知道他是去求领导给他儿子转班的,我心里难过极了。但我并没有灰心,决心以自己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孩子的热爱,去赢得家长的信任。于是,我把爱孩子作为自己的天职,关心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细心地照料他们的生活。天凉了,帮他们把上衣塞进裤子;天热了,经常给他们洗脸擦汗;有的家长出差,我就把孩子带回家来照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进一步体会到:一个好的幼儿教师,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她还必须理解孩子,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被乡亲们用故事喂大的孩子。那些朴实的村民,就是我的故事老师。在童年的记忆中,我感到最愉快的就是听他们给我讲故事。三奶奶年轻时就守了寡,辛辛苦苦把四个孩子拉扯大。我亲近她的原因是她很会讲故事。在她讲述的奇闻趣事里,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儿子,那孩子生下来三天就能爬梯子。这个孩子第七天就死了。后来,他们两口子又生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愚智之间     
我给儿子讲了这个故事后,儿子笑了笑不以为然地说:“让我也会这样做的。”我给儿子讲的故事是: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小时候是个文静而怕羞的孩子,人们却把他看成一个傻瓜,常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一美分和一美元的硬币摆在他面前,叫他随便拾一个,威廉总是拣  相似文献   

5.
义嘉 《家教世界》2008,(4):14-14
孩子5岁时,我们家移民到美国,我把他送到附近一所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可谁也想不到,儿子才去了5次就不想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  相似文献   

6.
苁容 《家庭与家教》2004,(12):12-13
当很多的家长为自己孩子撒谎的问题而感到头痛时,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几乎没有这样的烦恼。因为从儿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和丈夫就把“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的思想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灌输给儿子。在家里,尽管我的零钱到处乱放,但儿子从没有悄悄拿走过;儿子在幼儿园做了错事也从不对我们隐瞒。所以,在我的意识中,撒谎是与儿子无缘的,因此,当有一天发现儿子对我们撒谎时,对我的打击可以说是相当沉重的。  相似文献   

7.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总是被歌曲中一家人温暖、甜蜜的感觉感动、包围着,很久很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的幸福港湾。可现今就有许多的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被父母关爱的甜蜜。我们班上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时常与家长沟通怎样使孩子感到他们的爱。小宇的爸爸是海员,长期出海,一年半载都难碰面,可孩子对爸爸一点也不陌生,爸爸每到一个地方,就打电话给儿子,讲述儿子感兴趣的事,让他知道爸爸的行程。想爸爸的时候,小宇也可  相似文献   

8.
爱的作业     
一天,老教授在授课时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在支撑着他们。"三儿子说:"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的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市的李女士最近正为一件事而苦恼:去年夏天她托关系、找门路,好不容易才把儿子送进了一所"热点"初中就读.可孩子入学不久就显出了疲态,过去活蹦乱跳、精力旺盛的儿子周末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床睡觉,连话都懒得和父母说.李女士和丈夫最初还以为是初中课程增多、孩子一时无法适应所致,所以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事情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两天孩子回家,竟然冲他们喊起来:"你们给我找的是什么破学校,让人连觉都睡不够!"并口口声声提出要转学.  相似文献   

10.
<正>问:半年前,儿子吵着闹着要"拓麻歌子"。看到那么多小朋友在玩这种玩具,我也给儿子买了一个。半年后,儿子的兴趣一点也没有减少,他反而越来越着迷。我有些担心,这是否会影响他的生活和学习?担心的妈妈答:非常荣幸与您分享这个问题。看得出,您对孩子成长的细节非常关注。的确,您所提到的"拓麻歌子"玩具现在非常流行,很多孩子在玩,超市、玩具店也在出售这种玩具。据了解,很多孩子知道怎么上网给自己的宠物找朋友,有的孩子把"拓麻歌子"饲养到了三四代。可见,这种  相似文献   

11.
我7岁的儿子虎子活泼可爱,性格开朗,动手模仿能力一级棒,是我们居住小区打孩子王”。这不,最近,虎子参加一个少儿夏令营」讲比赛,得了个优胜奖主持人姐姐问他准备把奖牌送给谁时,虎子大声地说尹送给爸爸。”我在台下听到儿子自豪的童声,眼眶一阵湿润。其实,虎子是个母爱为零的孩子,在他不到1岁时,他妈妈就和我离婚了,孩子的生活里只剩下我这个父亲为了把单亲家庭的伤害降到最低,给儿子营造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我费尽了心思,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悟出了“快乐成长”的培养方法,没想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坦然交流,让儿子感觉家”同样很快乐最让儿…  相似文献   

12.
儿子的爱心     
每当有人问儿子他最喜欢谁时,儿子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最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么多人我都喜欢。” 儿子的回答使我欣慰,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的爱心。 他看描写SOS儿童村的电视剧,当他知道了那些孩子都没有妈妈时,就动情地对我说:“妈妈,你当我和他们的亲妈妈吧。” 儿子对小动物们也充满了爱心。给他讲故事,结局如果是大灰狼吃了小白兔,他则会流下泪来,并一定要  相似文献   

13.
当下,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崇尚民主,有的秉持严格,有的提倡宽松。但是,每次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殊途同归,无意间说出一些"气话"。这些"气话",深深地扎根在家长心中,是他们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一个家长的教育心态和自身素养。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咄咄逼人。"气话"之一:"你给我……""你给我好好听着!""你给我把作业写了。""你给我把地板擦干净。"……  相似文献   

14.
我儿子刚开始学着拿碗吃饭的时候,他妈妈专为他买了一只袖珍小洋瓷碗.孩子几乎天天吃饭时都要把饭撒得四处都是,气得他妈老数落个不停.有次我在旁边吃饭,看见孩子吃饭时,他的小手一用勺子,碗就在小桌上乱转.我灵机一动,如果给孩子用大洋瓷碗,则稳定性增加,不就可以"稳稳"地吃完一顿饭了吗?第二天,我就叫他妈给儿子换了一只大碗,吃饭时,儿子端着饭,碗大人小,虽然样子可笑,可是从此撒饭的事就很少发生了.  相似文献   

15.
我在参加国学培训期间,一位妈妈给我打电话,焦虑地说了自己孩子的情况: 她无意间解开了儿子的手机密码,发现了孩子的秘密.在一个群里发现了有放黄片的现象;儿子和一个女孩聊得火热,并且用"老婆""老公"这样亲密的称呼.  相似文献   

16.
爱的位置     
那天下午,公共课老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国王有3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3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戴在头上歌颂您。"二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之下的百姓离不开您,让他们明白,是您在支撑着他们。"  相似文献   

17.
余飞 《中国教师》2011,(15):66-67
<正>一天,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十分得意,手里还举着一件小玩具,高兴得大叫:"看,老师奖励我的。"我和孩子的妈妈齐声说:"好孩子,真棒。"我随声问了一句:"儿子,老师为什么奖励你这件玩具呀?"儿子自豪地说:"上英语课时,一个同学在玩玩具,老师看见了,就把玩具给没收了,又说‘谁表现好,就把玩具奖励给谁。’这节课,我多次回答问题,老师  相似文献   

18.
曾听到一位华裔女士说:"我只知道我越懒,孩子就养得越好!"她不让孩子上数学补习班,只让他们玩24点和"大富翁"游戏;她不让孩子学这学那,只在他们非常渴望学什么时才给报名,若是不认真学,她就拉长脸说"要学就学,不学拉倒,我要把钱存起来养老";她给孩子讲故事时,累了也要他们代替她讲;家务大家分摊、分工合作,就连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也要把意见沟通一遍……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我在国内的时候曾给一个朋友的孩子翻译过留学资料。当时,他的儿子读初中二年级。这位朋友想把儿子办到加拿大。他说他儿子上的是普通中学,在班上成绩只是中等。现在国内考学竞争激烈,他担忧将来儿子考大学,甚至考高中都是问题。把孩子送出去读几年书,拿个洋学历,英语肯定也比在国内学得好,将来再回国,比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有优势。他说他能给孩子提供一年的生活费和学费,以后就靠他自己打工了。他还说,国外的孩子不都这样吗?在加拿大大学里学习工作的五年,我见过无数的小留学生。我曾跟其中一些人很熟悉,但后来他们渐渐都消失在我的生…  相似文献   

20.
范丰梅 《家长》2010,(10):29-30
邻居夫妇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每次我与他们夫妇俩闲聊,他们都会很自然地谈到儿子。渐渐地,我发现他们夸奖自己的儿子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孩子最近很听话。”而当他们说儿子的不是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