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貌"是通过动词体现动作主体的一定意想和情绪的手段。泗洪话动词的"貌"可分为尝试貌和反复貌,它们的语法标记主要是虚词、语音成分以及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2.
冯青青 《文教资料》2008,(28):256-259
方言是一种财富,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记录语言发展轨迹的活化石.本文以泗洪方言中的马公话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合作人的调查和自己的语感,记录马公话中一些常用的词汇.前面给出了泗洪方言的音系,每一条词项后面给出了国际音标和解释,并有部分例句.  相似文献   

3.
语言标准虽一直被视为汉语方言分区的首要依据,但是语言外部标准如历史、人文、地理条件等在方言分区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方言分区合理与否.根据语言外部标准,传统上归属江淮官话的江苏泗洪方言归于中原官话相对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4.
5.
江苏通州方言处于江淮官话与吴语的过渡地区,其方言归属学界历来存有分歧。我们在该地发现了浊音送气或者说清声母送气带浊流的音读,这种介于清浊之间的语音形式,为我们揭示汉语语音史上的“浊音清化”过程提供了新的现实的线索,浊的成分可以看作阳调类声母产生送气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济源方言是豫北晋语的代表性方言,语音特征是有入声。本文通过方言田野调查,归纳济源方言的语音系统,记录古入声字在济源方言中的读音,可以看出济源方言有入声韵和入声调,入声韵排列整齐;560个现在还在使用的中古入声字中,近60%在济源方音中还读入声,还读入声的字中,古清声母、古次浊声母字占多数;还读入声的字中,约有三分之一可以两读,两读现象说明济源方言入声处于发展演变之中。  相似文献   

7.
江苏泗洪县位于淮河北沿、洪泽湖西岸。泗洪方言处于北方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交汇地带,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很值得研究。论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考察了泗洪话的“给”字句,比较分析了这些“给”字独特的语法意义、与众不同的用法,以及由此构成的特色句式,为现代汉语方言“给”字句比较研究提供了比较详实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8.
对于《西蜀方言》的音系性质,目前学界的认识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的成都方言;第二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记录的是成都周边的方言,或包括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片块方言;第三种观点认为《西蜀方言》反映当时成都话的文雅口语音。分歧的焦点在于19世纪末期成都话的入声是否已经完全消失。对比19世纪中晚期成都话相关文献可见,直到清末民初成都话的入声尚未完全消失,《西蜀方言》记录的是19世纪末期相对保守的成都语音。厘清这一问题,对进一步揭示成都话语音演变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属西南官话的贵州都匀方言保存了中古入声调类,但塞音韵尾已消失,调值已舒化。都匀方言入声的分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西南官话"入声归阳"的规律不同。有一些入声字已经完全归入阴平、上声、去声三调,还有部分入声字有入声和非入声两读。另外有少数舒声字有入声化现象,与上古汉语长入字在都匀方言中的遗留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从调类、调值、韵母等角度对下花园入声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并对比了下花园入声与太原入声以及下花园青老年入声的差异。结果表明,下花园入声的发展趋势是逐渐舒化的;与入声保留相对完整的太原入声不同,下花园入声字舒化现象较多,说明入声的淡化与消失呈包围状,即入声的消失是由边缘地带依次向中心地带进行的;青老年入声的差异说明入声的消失在青年人身上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计算马公话和泗县话两阶核心词的关系词比例,运用阶曲线理论检验,得出它们是同源关系。根据马公话入声的归派特点,认定马公话归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结合泗洪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运用语言接触理论,将泗洪话的演变分成两个阶段,即建县之初内部的中原官话向江淮官话回归的阶段和江淮官话受外部崛起的中原官话的影响而迅速向中原官话靠拢的阶段。文章预测泗洪话的性质将最终由江淮官话变为中原官话。  相似文献   

12.
顶级腐败是一航贪利性腐败不断升华的产物,具有一般贪利性腐败的一般属性,但是从其本质、特征、成因等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独自特性。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优秀的通史巨著,问世以来,研究者代有其人,史坛巨擘梁启超以其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识,深刻地体察并指出《史记》是中国、乃至世界史学中无与伦比的"超史"巨著。梁启超先生的看法是一个极富价值的理论见解,它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司马迁和《史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灵山横州话与北京话音系有较大的差异。声母方面,灵山横州话有声母[n η ],没有声母[st s sh s z],声母[f t t h ]为二者所共有,但与韵母的拼读情况不一致。韵母方面,灵山横州话比北京话多了12个韵母。灵山横州话没有舌尖元音韵母[ ]和卷舌元音韵母[ ],有丰富的带辅音尾[m n η p t k ]的韵母和声化韵母[m η],[ou]为二者所共有韵母,但所辖的字不同。从调类来看,灵山横州诂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下阳入十个调类,比北京话复杂。  相似文献   

15.
融安百姓话又称客话,也称土拐话等。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时基本不送气,只有1套塞擦音和擦音,边擦音[1]来源广泛,以母极少数字读[h],合一戈韵字绝大多数与合二麻韵字相混,豪韵字与歌韵字基本相混,声调9个。同音字汇收字3800多个.  相似文献   

16.
鹅埠“尖米话”不属于闽南话、客家话,也与广州话有别,是粤东地区一种比较特殊的方言。在语音上,尖米话保留了较多粤语成分,也有些与客家话相同的语音特点,并显示出受闽南话影响的痕迹。研究尖米话有助于人们了解汉语方言的演变以及因不同方言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变异现象。本文拟从语音上对鹅埠“尖米话”与广州话进行比较,力求体现该方言特点并探求其成因。  相似文献   

17.
由中职、中专升格转型而来的高职院校,教师群体心理现状较为严峻。文章分析了转型期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并综合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定的具可操作性的干预措施和矫正思路: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加强高职教师职业生涯开发管理;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教师角色的转换、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开展促进交流沟通的教师活动,对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调适;增强教师自身的调适水平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南京方言声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方言的两字组有五种常见的连读变调现象 ;上声字儿化以后声调读如阳平 ,“菊花脑”读如“菊花劳”之类现象可能是儿化变调的残迹 ;修饰亲属称谓名词的单数人称代词定语有读如阳平的变调情况 ;轻声与有些连读变调、声调组合会出现较多的交叉音位现象 ;南京话的入声的特色是“高”和“紧” ,南京话在稳定地保持着入声这一调类的同时也具有向普通话靠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对《聊斋志异》中有代表性的山东方言词作出诠释的基础上,探讨了这部分方言词语在历史发展中保存古音古义的方言特征,以期发现这部分词语在历史变迁中语义和语音上的变异状况,借此发现方言词与共同语在传承与变异的竞争中沉淀下来的山东方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