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梯形中位线定理”这节课是安排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之后,教材反映在字面上的内容较少,一个概念、一个定理及定理的证明,如此而已.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抓住“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这一点,通过类比、变式的方法,设计出富有探究性的问题系列,力求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实验探究—理论释意—实践与应用”的探究性教学过程:1 设计知识“最近发展区”,为探究性学习铺路图1CAI课件:如图1,演示△ABC及其中位线EF动画梯形ABCA′(点F作平…  相似文献   

2.
探究性教学过程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以“梯形中位线定理”这节课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说案 一、课前准备 1.备教材 "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人教版四年制《几何》第2册第4章11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梯形、平行线等分线段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定理.  相似文献   

4.
梯形的中位线(二)说课设计□葫芦岛市锦西炼油化工总厂一中李鸿雁一、教材说明1.教材简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及其性质定理。梯形中位线定理是梯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拓展与应用,又为今后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初二平面几何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一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实验,觉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现将过程简录如下.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2)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3)使学生学会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几何》第二册第四章第179~180页.“4.10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双基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证明:会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  相似文献   

7.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讲过三角形基本性质,三角形全等关系及边角不等关系后,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为基础推导出来的,它是对三角形性质的更深刻的揭示,在后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几何证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牢固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在几何题中的应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和训练。  相似文献   

8.
<正>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材中关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作出了证明.笔者认为,在学生掌握教材给出的"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关键环节,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进知识建构活动,从而引导新知识的生长,而学习者要主动建构自己的新知识架构.本文以"梯形中位线"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促进学生对梯形中位线的深刻理解.一、课题内容分析1.教学目标(1)掌握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会利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类比→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的探究过程,提高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学习没有固定的一个模式,也并非事事都可探究。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出以下的教学观点并进行探索。1、设计铺垫引导探究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观发现对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由于新旧知识问的潜在距离较大,虽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大多数学生都无法独立完成证明过程,因此,我们尝试通过“把一个三角形剪一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操作活动,铺设合适的潜在距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概括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并通过这一活动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方法进行铺垫,为学生提供一种教学协助,帮助学生完成在现有能力下的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中位线定理在解析几何中的功能西安铁一局铁中赵连城梯形中位线定理是梯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同样,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也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们有密切的联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以说是梯形中位线定理的特例.其共同特点是:在同一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说明中...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概念背得很熟悉,也知道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但就是不会解题。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笔者结合"三角形、梯形中位线性质"教学的实践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三角形、梯形中位线(一)”教学设计□葫芦岛市一中○刘彩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会用其定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例习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  相似文献   

14.
一、通览课标备教法首先要通览课标教材,然后结合具体教法基本特点和使用条件,逐知识点分析并确定适合该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梯形的中位线性质"一节,可组织学生用探究法和验证法了解中位线的性质,可用逻辑推理法来完成性质定理的推证过程,可用比较法来掌握梯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位线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的基础上开展的具有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转化"思想,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操作实验,感受数学之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材中关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作出了证明.笔者认为,在学生掌握教材给出的“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改善认知环境在教“梯形中位线”时,事先用电脑显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图形,然后采用动画形式擦去多余线条,保留梯形形状,得推论1。再通过动画平移出三角形状,得推论2。再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用动画反映以上操作,并用问号闪烁提问:可否出现梯形中位线?演示过程如下:由动画平移及问号闪烁,提出问题:连结梯形两腰中点所得线段会有什么性质呢?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自然联想到会有梯形中位线定理。这样引入新课题,学生的认知方式会随环境而发展。利用多媒体辨析、理解数学概念容易…  相似文献   

18.
中位线定理(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定理,在证题时,若能巧妙地构造中位线,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要知识内容,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与其它知识组合构成各种类型的几何证明题.落实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下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想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梯形的中位线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3.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梯形中位线性质是梯形的重要性质,是今后有关计算和论证的重要依据.作为性质教学课,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