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较大,体育基础设施不足,体育意识薄弱,以及城乡收入的差距等,造成了在农村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广西武鸣“三月三”中民俗体育开展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俗体育在“三月三”中开展良好,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对于此次活动中民俗体育的参与性较高。通过分析民俗节庆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提出在农村地区,利用其地区节日多的特点,将民俗节庆中现有的一些具有较强娱乐健身性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恢复并且改造开展;扩大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在民俗节庆中的比例和规模,结合民俗节庆活动,强化民俗体育项目在农村人口心中的地位;建议农村地区在闲暇时间组织举行一些竞技性较弱、交流性较强、大众参与性较高的民俗体育交流会,以促进农村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节庆体育活动是农村传统节庆活动的形式之一,它在增进邻里关系、提高村民健身及对促进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部分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组织时间、活动内容及活动经费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组织时间多为春节、元宵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政府支持不够”、“缺少专业人员组织”及“节庆体育活动经费不足”是影响节庆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节庆体育文化作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严峻挑战中,失去了价值依托,丧失了信仰支撑,极大地制约了节庆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传承节庆体育文化,创新开展模式势在必行。要将信仰回归到节庆日中,使原生态的乡土文化气息得以传承;以人为本,依据不同人群的年龄特征、需求和节庆日特色对节庆体育活动进行类化参与、类化开展,创新开展模式,让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永葆内涵并得以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进行,如何构建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方面进行探究和实践。农村节庆体育作为传统的节庆活动形式之一,在增进邻里团结、提高村民精神面貌、继承优良文化传统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当前农村节庆体育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困难成因的基础上。就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节庆体育的突围,提出了挖掘传统资源,因地制宜等几项措施。为农村节庆体育的新发展,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节庆体育是我国农村社会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对当代和谐农村社会的建设有特殊的价值和影响,从正功能上看,节庆体育能促进农村和城市和谐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村际关系和谐发展、促进农村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是,节庆体育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内容,难免存在一些影响和谐农村社会建设的消极因素,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研究节庆体育对和谐农村社会建设的影响,探索节庆体育的发展途径,无论是对节庆体育的继承发展,还是对和谐农村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调查节庆体育在潍坊市农村开展情况。方法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潍坊市农民节庆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潍坊市农民对节庆体育活动持肯定态度,喜欢参与的节庆体育项目存在年龄、性别差异,以民间节庆体育为主,不拒绝现代体育项目。影响潍坊市农民参与节庆体育活动排在前3位的因素是"没有时间、劳作辛苦无精力、没有组织无法参加"。结论进一步增强农民参与节庆体育活动的意识;重视农民节庆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人员的培养;加大政府投入,拓宽筹集渠道,保障节庆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注重地方文化特色节庆体育内容的创新与时尚潮流活动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政府给予农村节庆体育经费资助的难度加大,农村节庆体育活动需要更多地利用当地群众和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捐资,应重视组织引导大量回乡过节的村民参与健康的节庆体育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以灵山县农村节庆体育活动为例,通过对农村节庆体育状况的分析,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农村节庆体育活动的由盛转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学生参加乡村节庆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既能对节庆体育活动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暴露了大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和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农村节庆体育活动的机会进行实践锻炼,大力发展农村节庆体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节日体闲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10.
对大型体育节庆活动的特色进行研究,并从中得到一些规律性的启示,对办好节庆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大型体育节庆活动的特色进行研究,认为:山东省大型体育节庆活动形成了以节庆本位优势为突破口,以体育主题赛事为助推力,以地区特色节庆活动和时尚创新节庆活动为表现形式,实行节庆活动条块分割的安排策略等特色优势.其发展特色对我国体育节庆有4个方面的启示:1)明晰节庆主题目标定位,彰显节庆自身特色优势;2)大力弘扬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发展节庆主题赛事;3)将节庆营销与城市营销相结合,追求节庆综合效益;4)积极探索节庆运作市场化,不断提高节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村落是农村的主体,村落社区的建设是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村落社区体育的发展是村落社区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体育的发展必须要关注村落社区体育的发展。本文在介绍村落社区体育的基础上,探讨村落社区体育的特点,分析村落体育发展的社会意义,为村落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奥林匹克运动“心脏”的奥运村,在奥运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在现代奥运会历经36年之后,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首个奥运村于1932年出现在洛杉矶,它为未来的奥运村树立了理想的模型。奥运村从最初的概念发展成为一个实体,并不断发展变化,逐渐丰富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是对奥林匹克价值的进一步诠释。奥运村建设的目的是为运动员构筑适宜的社区空间,以利于传播友谊、促进交流,实现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和平与进步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地区"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现状及其差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认为,江苏省13个地级市、64个主要涉农县(市/区)、15 606个行政村全部按三类及以上标准建设了体育场地,968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有39915个较大自然村进行了健身点的建设。在行政村体育场地建设方面,苏南与苏中、苏北之间都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反映出苏南地区行政村体育场地建设标准明显高于苏中与苏北地区,苏中与苏北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方面,苏南地区较苏中和苏北地区规模大,建设速度快,体育设施档次高,苏中和苏北地区差别不大。在较大自然村小篮板安装方面,苏北地区自然村小篮板安装数量明显多于苏南及苏中地区,苏南地区则多于苏中地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体育活动成为衡量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新农村怎样开展好武术活动成为整个"十二五"时期河南省新农村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渝东南地区农村群众体育锻炼的人群结构、体育锻炼行为方式和项目、体育认知态度以及体育消费、职能部门人员设置、体育经费政策措施等方面展开实地调查与分析,提出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舆论宣传及指导,充分发挥旅游优势带动乡村体育发展,大力挖掘民间乡土体育,探寻重庆农村体育发展的新路子,为使渝东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群众体育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内涵的分析,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基层政府体育职能弱化,农村体育主体力量削弱,而体育是新农村人力资本建设的载体,是塑造新农村农民的重要途径,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纽带.因此提出农村体育工作要重心下移,实施文体结合管理,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建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浅析江南水乡城市景观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江南水乡在城市化建设中所涉及面临的地域化和国际化、传统和现代、继承与创新等方面作了浅薄分析,希望更新建设后的水乡城市景观既符合当代城市生活,具有独立性;又使人们的历史心理和城市记忆得到真正的延续,与传统城市景观产生适宜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均已建设好并投入使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选址比较合理,工程建设在“附近中小学”和“村委大院”。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村委会管理”为主,但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监管力度不够;“工程”经费不充足,且筹集渠道少。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国第四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的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辽宁水源涵养地和林业带,也成为辽东地区的天然屏障。宽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体育资源,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研究宽甸满族自治县农村生态体育的发展,可以促进宽甸的新农村建设,发挥宽甸农村生态体育旅游的龙头作用,同时也为其它市的乡镇以生态体育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