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树立“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心灵自我塑造的能力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认为,道德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任何外在的结果,而只在于个人心灵的自我塑造,人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独立世界,必有自己的精神起点,道德教育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必须以心灵陶冶作为教育的起点。“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而要塑造优秀人格、呼唤心灵、“铸造灵魂”、开  相似文献   

2.
对儿童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走进儿童心灵的过程,亦即灵魂的教育。当教育远离或外在于儿童的内心世界和心灵之时,教育就会变成了一种外在的强制性塑造式的机械活动;而当教育走进或内在于儿童的内心世界和心灵之时,教育就会成其为一种价值引导和促使儿童自主建构的创造性精神活动。前从根本上来说是保守主义的、非人道或反人道的教育,而后则是自由主义的、人道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概念何意?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教育教学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教师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4.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显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小课题研究最普遍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本土应用过程中,李普曼P4C基于实用主义倾向的价值理念逐渐割裂了儿童与哲学间的天然联系,而课程开展的难易度也使儿童哲学探究的可行性日趋复杂。以初代P4C为依托,源自夏威夷的小p哲学在秉持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的价值理念上,以灵活创生、民主平等的包容模式给予哲学活动无尽的开放性与可能性。P4C课程的根基在于对话,对话的实然表现更应立足倾听“儿童声音”的立场,对话还应在智性解放中重构哲学教育。未来的P4C课程,可将大P哲学与小p哲学巧妙“中和”;鼓励儿童在自然与社会图景中启迪心灵;以“儿童友好”为教育旨归,政府、幼儿园和高校应在哲学教育中系统筹谋、联动促进。  相似文献   

6.
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教育的中心问题乃是人的自我认识问题,也即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达成德性与幸福的问题。“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认识自己无知”,由此保持自我不断地求知智慧,也即“爱智慧”,乃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反诘式对话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个体成长乃是从天性舒展出发,逐步过渡到理性的生成。苏格拉底哲学教育主要面对成年人而非儿童展开。儿童教育乃是从儿童身体自然出发,激活天赋本能与生命活力,走向积极而非节制的儿童生活。伴随个体成长,个体开始以反思走向个体精神自觉,教育也从诗性教育转向哲学教育,由此而显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与哲学教育的审慎。  相似文献   

7.
生命哲学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它比较关注体验与理解,强调直觉的方法。当我们在生命哲学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时,我们倡导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规范的权威者转向与儿童平等参与的体验者;教学过程应从知识、规范的灌输、训练转向对个体精神的“教化”;教学目标应从教育价值的外在诉求转向对儿童内在心灵的陶冶。  相似文献   

8.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及产生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理想的自我与实践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应时时进行。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层面上看,教育发展代价问题的本质是一种教育发展的负面价值和辩证否定;根源于教育价值目标的选择过程,教育实践主体的局限性,教育活动成本的实际投入,教育实践手段的不同选择,教育价值目标的转换过程;表现出客观性、普遍性、滞后性、二重性特点;对教育发展有七个方面的影响;其合理性选择的标准有必要性、可行性、有利性、公平性,方法在于理性把握代价的“度”、合理分担代价后果、建立良性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创始人,在多学科中颇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教育哲学充满了深奥的“过程”、“机体”思想,他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是他的过程哲学的具体化。他提出整合教育,塑造“智慧人”;提出教育节奏,重视教育过程;关注教育关联性,提出首创精神。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反思,在洛克哲学中,被看做是心灵通过对自己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关注和反省,产生“内部经验”与知识的途径。黑格尔把反思看做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1] 以此看来,反思是以自我及自我的思想、活动为意识的对象,通过不断地内省、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观以及杜威和陶行知对“做”的教育理论探索,结合对中国社会和教育实践变革的反思,本文对话双方提出了实践教育哲学这一饱含鲜明时代精神的新教育哲学形态。在实践教育哲学看来,实践不仅是教育的现实品格,还是人的教育和生成的本质要求。离开了实践活动,不惟没有本真的教育,人和社会也会处于一种异化状态。实践教育哲学观照下的知识教学追求人的培养目的与手段,教育内容的感性活动基础与理性认识,科学真理与生产劳动之间的统一,旨在实现教育实践本身之理性自我澄明、人性无限完满和教育价值创造这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达万物一体之审美人格这一实践教育哲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不等于职业培训,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素质提升,职业教育要以塑造职业人格和培养职业精神为宗旨,要视职业为志业,敬业如神、尽职尽责;同时不忘教育本质,要以转识为智、化性为德为鹄的;在技能培训中,要通过化技为艺、由技进道以达“庖丁解牛”般的出神入化境界,从而使职业教育也能回归“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快乐教育”的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中技术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化生存阶段,关注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既是技术哲学界的使命,也是教育界的使命。本文侧重于从价值论的角度来探讨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价值论强调价值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本质,并不是贬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我们把“教育中技术的价值“理解为技术对于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人的价值,本质在于手段价值和目的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儿童读经运动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儿童读经运动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一个经典教育运动。从中国传统教育来看,读经仅仅是众多学习方法之一,四书五经也仅仅是传统基础教育内容之一,在不同教育阶段教学应该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在教育哲学中。儿童读经的理念最接近于要素主义教育和永恒主义教育。相对于当前强调知识技能的应试教育,儿童读经就其在道德教育与文化教育方面的价值而言,的确有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活着,在活出自己,实现“自我”,即进行“审美实践”。以“审美实践”为基础,一种与众不同的、全新的“自我美学”的建构,将使美学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取代“经济哲学”或“吃饭哲学”,在消除人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人的“异化”现象、探寻人“审美欣赏‘及精神生活的特点与本质、求得人富裕之后”精神家园“的建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形成为21世纪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本走向。  相似文献   

17.
肖梅庭 《甘肃教育》2013,(22):39-39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对新时期的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教育本应是“心灵的导向和人格的塑造”过程,也是促进人健康成长的过程,但现代教育追逐物质效益,忽视精神文化的开创和弘扬。下面.笔者谈一谈在教学、学生、对自身认识几方面,自己是如何认识并把握数学教学本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过客》篇中通过塑造“过客”这一独异的“精神界之战士”形象,郑重审视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哲学关系,从而揭示出“向死而在”的哲学意义和“反抗绝望”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心灵世界是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的,而传统的教育教学,首先是一种“授予”,一种“塑造”,一种“传递”,乃至一种“控制”。基于这种观念的教育教学结果,除了捍卫了教师主宰的权威,便是对儿童创造天性毁灭性的打击,屈服于教师或授予“标准答案”的孩子,开始为作文编造假故事,说假话,谈假感想,甚至找出一篇范文,改头换面,张冠李戴,瞒天过海,不难想象,这样的教育教学是如何将儿童活泼的心灵变成一个死寂而荒芜的世界的。学生自我创造的丧失,个性的泯灭,教师的指导缺乏创新意识,这样长此以往,学生怎么会写出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作品呢?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的“自我”观是在哲学、心理学有关“自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把“自我”看成是能动的、积极向上的统一性,认为“自我”的力量是巨大的,强调自我潜能与人性的充分发挥,充分展现了人类善良、自由、积极向上的一面。但由于忽视社会化、脱离社会实践,这种自我实现最终只是一种虚伪。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我实现主不开社会实践,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通过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人格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