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忠斌 《新体育》2023,(20):88-90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随后提出了“双减”之下小学体育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希望对小学体育的顺利推进和小学生体能以及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兴 《中华武术》2022,(6):75-76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学生家庭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要合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改革不断渗入高中体育教学,从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因此“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学校体育活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艺术、劳动等活动势在必行,此时的体育教育地位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田径教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是个重要的课题。通过规范教学管理制度,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扎实的课程建设,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课外体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加强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方面。“双减”政策为中小学课外体育发展带来契机,在此背景下推动中小学课外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决策部署的重要工作,也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关键环节。因此要从目标定位、内容构建、政策研制、督导评估、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思考,切实推进中小学课外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价值、困境,并提出保障策略。价值:助推政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助力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内外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学校体育治理。困境:组织效能发挥受限,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制度规则约束力弱,工作机制尚不健全;资源供给内容有限,运行机制动力不足;数字技术支持不足,治理机制尚不完善。策略:以多主体协同为核心,为广泛参与提供组织保障;以政策制定为举措,为长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以多形式供给为基础,为高效服务提供资源保障;以数字赋能为支撑,为高效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背景下,国家对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及规范课后延时服务做出最新部署。体育作为课后服务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发挥其应有之效。以“主体—客体—内容—手段”为逻辑主线,分析我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形成的多重逻辑及现实困境。研究认为,师资力量薄弱遏制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主体供给、运动安全顾虑制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客体参与、内容单一阻滞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全面均衡发展、支持手段有限阻碍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社会联结。研究提出,实现多元主体支持,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扫清障碍;提升客体主观能动,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参与提供行为动力;丰富内容体系,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均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改善支持手段,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实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等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等方法,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武术必修课的教学特点,探讨在体育院系武术课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通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具体分析"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中的实施,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望为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所需求的体育教学模式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小学体育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场域—资本—惯习分析框架,对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中孕育“强体、立德、增智、育美、尚劳”功能,具有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困境体现在:学校分层体育位置边缘化,学校体育开展的资本保障供给不足,“唯分数论”传统惯习固化,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基于此,提出“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纾解路径:以提升学校体育场域位置为关键,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资本供给为保障,提高中小学生课后体育服务质量;以破除“唯分数论”传统惯习为导向,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峰 《体育师友》2022,(1):68-70+73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现有问题,并从新形势下的构建要求、目标体系的构建方向、内容与教材的选择和完善、课程结构的全面优化、建立多维度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构建策略,旨在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双减”为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也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以角色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困境进行审视,并提出纾解策略。结论: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存在角色模糊、角色超载、角色冲突、角色“无能”4大发展困境。提出:提高实际地位,加强行为规范,破除角色模糊;健全奖励制度,调节角色超载;明确教学重点,化解角色冲突;促进专业一体化发展,突破角色“无能”;制定教师成长方案,实现教师能力可持续性发展。旨在实现职前职后的联动发展,坚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信念,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双减政策的推出,使得体育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很多地方中考体育分数100分,体育工作搞的好坏直接影响双减政策的执行。目前中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好多学校对体育训练重视不够,主观应付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训练方法缺乏合理,家长重文轻体育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中小学田径训练发展,导致训练效果差。因此要重视这些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策略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田径训练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的重要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青年一代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广受关注,在新时代这一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中考与高考的重要性使理论学科课程受到极大的重视,同时课外培训机构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断加重。而体育课则受到忽视,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不足,这是导致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解决此问题,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减负政策,鼓励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保障身体健康,为开足开好体育课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给我国学校教育带来了新局面和新气象。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学校体育焕发出勃勃生机,小学体育教师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小学体育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更新以往老旧教育观念、成功提升自我以适应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节点。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为主,对淮安市小学为应对“双减”政策而展开的体教融合举措进行研究分析,以淮安市小学体育教师的未来前景为核心,提出如何改变其自身现状来应对新时代体育变革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双减”政策是对宏观社会经济进行的调控,课后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工程,对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公平、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减”政策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机遇为:国家政策支持体育类培训开展,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法治保障;重塑健康成长教育生态,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发展空间;严禁学科类补课行为,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时间保障;学生体质发展切实需求,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需求保障。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挑战为:校内资源不足制约了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普及性;绩效保障不足影响了学校落实课后服务的积极性;管理体系不健全阻碍了社会力量的参与性;校外培训资本化混淆了教育结果的公平性。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实现路径为: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参与,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育新格局;健全绩效保障评价机制,探寻课后服务提效增质新举措;构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体系,厘清各级管理职能新思路;明确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积极践行五育融合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师是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为体育教育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分析“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减”改善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并对教师个体内在环境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要求体育教师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育体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作业指导能力。为有效回应“双减”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研究基于整体、联系的视角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从教师生命存在的内、外环境入手,以“教师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路径。在优化内部环境方面提出,营造教师生命发展的文化生态,唤醒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自觉、聚焦生态个体的能动作用,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减轻不合理的工作负担,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并从保障休息权、加强课后服务补贴、完善硬件设施以及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等方面强化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机遇,剖析我国青少年俱乐部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国家政策的支持、教育理念的转变、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是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仍然面临发展容易受到制约和影响,缺乏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家-校-社”联动不足等挑战。提出推进策略:明确促进青少年体质发展目标,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强化学校主阵地,促进“家-校-社”联动发展机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此保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苗国龙 《体育教学》2023,(S1):81-82
近几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校对作业和课时量的减少,同时也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为更好的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生活方式,笔者从教学方式、师资队伍、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探讨“双减”政策下校外体育俱乐部进校园的建构路径。研究显示,“双减”政策下校外体育俱乐部进校园的可行性表现在国家政策的出台为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提供了支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性为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提供了契机。现实问题与困境表现为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行业发展不平衡、学校领导对“双减”政策存在认知偏差、校外体育俱乐部自身因素的不稳定性3个方面。实施路径:加强相关部门对体育俱乐部培训行业进行监管;统筹体育俱乐部场地资源,合理利用学校场地;发挥体育俱乐部的多种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培育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足球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双减”政策实施后,校园足球文化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夯实,此时开展校园足球文化培育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以双减政策为背景,通过梳理校园足球文化及其培育内涵,探讨校园足球文化的培育价值,剖析校园足球文化的培育困境,并针对性提出路径选择,为进一步发展校园足球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校园足球文化培育是多种文化共生的结果,具有教育、体育、健康价值,然而这一过程目前存在功利导向和教育初衷背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重心失衡、游戏属性和生活属性双重缺失的困境。校园足球文化培育路径选择是突出教育评价方向、注重以人为本价值、复归“游戏-生活”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2021年7月24日,为减轻在校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以及学习压力,提升教育质量,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由此,体育学科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发挥出足球应有的育人功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目前足球在校园中的开展状况进行研究,旨在探索校园足球的发展路径,对足球在校园中的进一步普及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