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既是顺应“教育数字化”这一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内在要求。新兴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使得课堂时空边界、传统教材边界、线性学习边界、考核评价边界面临一定挑战,思政课教学和学习模式迎来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创新。同时,边界意识的模糊和缺失也导致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出现意识形态风险、育人功能减弱、实践教学失衡、信息茧房显现、学生隐私危机等一系列未形之患。要应对这些难题,必须重构思政课数字化建设的科技采择边界、工具理性边界、课程实践边界、信息分发边界,确保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分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人们理解政治生活的理论图式。公私域的界分对于现代民主乃至民主意识的生发具有基础性和建构性的作用。公私域的界分既是公民民主意识生成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公民民主意识存在的载体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网络与新媒体技术正在重塑教育生态及学生学习形态。“学习边界糊化”是指数字化生存背景下学生学习与非学习生活在时空及感知上相互交错、渗透与融合的现象,其内在机理为学习边界偏好、学习边界强度、学习边界管理三元互动,影响因素包括生活方式数字化、社会文化多样性、教育教学改革滞后等层面,后效涉及学业领域、休息娱乐领域及整体生活功能领域,可从诱因预防、后效优化、素养培养及制度保障等层面予以应对。未来须加强学生学习边界糊化现状、趋势、机制及干预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种种原因,公民在网络空间的隐私权常被侵害,个人信息被他人不法搜集、传播、处理和利用,公民网络隐私权应受到法律和技术手段的保护。网络曝光一些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信息有效推进了执政行为监督和对公权力约束,从而有效预防、遏制腐败行为,而国家公职人员的合法隐私权保护却被忽视。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立法规范涉及国家公职人员网络隐私信息的管理,既要保护国家公职人员属于私人领域的隐私,又要公开他们涉及公共利益的隐私,使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5.
隐私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概念不尽相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隐私的认识也是不相同的。隐私和隐私权应当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隐私包括比较广泛的内容,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个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公民隐私权是多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本人试图从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概念和内容着手,来谈一谈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宪政与公民社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公民概念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概念,它界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揭示了公民的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性,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公民个体的保护屏障,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公私法的划分对宪政具有重要的意义,私法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我国宪政建设应当以公民社会的建构为起点,将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相结合,并以经验理性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50-56
在公共领域中,公民仍然拥有相对的合理隐私期待,但我国司法对公共领域摄像监控下的隐私权保护,倾向于否定的态度。面对现代隐私权的新挑战,司法机关需要从比例原则出发,衡量公共利益与公共领域中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协调问题,同时也有必要在立法技术层面对公共领域摄像监控进行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面临新的难题,网络隐私侵权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现行立法中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是针对传统方式的保护,面对网络对公民隐私的冲击,有必要对现行立法进行修改和补充,建立一个完善的隐私权保护机制,以期更全面地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用者在平台上面临着更大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相比,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地将隐私保护的责任和权利让渡给使用者,自我消除作为信息分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协商成为最常见的主动隐私保护策略。但在平台与自我的双重规训下,自我消除功能的设置作为社交媒体平台技术框架内大众传播向人际私密传播妥协的隐私保护产物,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由社交媒体平台系统性结构和功能变化所带来的隐私风险问题。因此,隐私风险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交媒体平台与使用者的共同努力,以形成多维度个性化的隐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制度化是极其必要的现实途径,公民道德制度化是公民社会的必然要求。制度公正就是使每个人的正当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保障的制度规范体系,它是一种底线伦理,而底线伦理主要适用于公共领域,用于那些严重影响到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制度公正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和公民社会的道德基础。制度公正通过有效调节公民的善恶行为、公私行为和道德与幸福关系,从而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尤其视隐私如生命,视侵犯隐私权的事情如洪水猛兽。事实上,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也的确应该有一个前提——尊重和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2.
大学边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问题,“边界”之于大学既是一种崭新的理论视角,亦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在机构活动的层面上,大学边界可以确保人类高深知识与文化传播链条的连续性;在组织制度的层面上,大学边界的功能则在于维护大学在诸多社会组织中的独特性。在今天,对于边界的界定与坚守关乎大学存在的种种合法性;与此同时,超越边界则往往意味着大学失去稳定性,面临重新合法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聊天记录或存在于隐私空间,或存在于公共空间,或存在于公私交界空间,并可以进行跨场景转移.隐私空间表达多为交流感情,公共空间表达多为批判和动员,而公私交界空间表达侧重娱乐效果.在截屏技术的加持下,聊天记录跨场景传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带来信息失控的风险.因此,人们要遵守相应的空间规则,提高空间表达界限意识,培养良好...  相似文献   

14.
手机实名制的实现对于治理垃圾短信和手机犯罪,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净化手机信息环境大有益处。手机实名制的推行可能会对公民的隐私权保护造成一定的潜在威胁,当前质疑者的观点主要是:手机实名制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个人隐私能否得到妥善保护等。手机实名制与隐私权利保护并不矛盾,二者应当是并行不悖的。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在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前提下推行手机实名制。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在世界教育领域掀起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在此背景下,教育数据开放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矛盾关系日益凸显,世界各国均面临着教育数据安全治理与隐私保护的现实需求。作为在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上具备立法传统地区,欧盟已经在欧洲经济区内建立起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基础,数据伦理规约相协调,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国数据监管机构以及数据保护专员相配合的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立法与治理体系,为我国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9,(6):12-18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为教育变革提供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对学生数据隐私保护产生了新的威胁。文章从学生数据隐私的理解和相关研究入手,对学生隐私保护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学生数据隐私面临着智能技术与数据分析僭越隐私边界、互联网平台垄断风险骤增、传统"知情同意"数据保护架构不再适应等困境。随后,文章总结欧美国家的应对策略,具体包括设计隐私权及限制识别技术嵌入教育智能设备开发、社会组织协同设置教育行业自律条例、学生隐私制度建构辅以机构设立等。最后,文章提出学生数据隐私保护措施。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理清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的潜在风险,并为我国建立系统可操作的学生隐私保护规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移动通信和移动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人们能够快速、精确地获得自己所在的位置,但用户位置隐私遭到侵害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关于位置隐私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基于位置的服务中,服务的质量和用户的隐私是一对矛盾体,如何在保护用户位置隐私的前提下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是研究的重点。从身份匿名、数据混淆、轨迹隐私保护3个方面介绍了位置隐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可穿戴设备随着便捷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而日益普及,可穿戴设备时代俨然已经到来。这些可穿戴设备不仅可以让人的生理、心理等身体要素数据化,而且能让人与物的关联全面数据化。可穿戴设备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时时刻刻行为数据的生成,一个透明的、无时无刻不被监控的时代似乎到来,我们的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面临着威胁和挑战。因此,加强可穿戴设备的隐私保护是一个非常急迫而现实的时代课题,具体而言,可通过隐私保护法律制度、隐私技术解决策略、公民隐私教育来加强可穿戴设备的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19.
尊重和保护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隐私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隐私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不断的发展,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也在不断科技化,对犯罪分子的打击造成了困难,这时就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提高侦查能力,这便是秘密侦查,也可以称之为技术侦查。但是秘密侦查隐秘性高,对公民的隐私权发生了冲突,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既能打击犯罪又能保护公民隐私的中间点,应该建立审查隐私权的程序,对公民隐私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