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商时期,作为动物实体的大象广泛参与了先民驯养、田猎等生活及生产活动乃至宗教祭祀活动。先民和大象的这种密切关系,使得"象"作为概念具有了从自然属性升华到哲学范畴的前提条件。先是在一系列的社会政治生活事件中,大象逐渐具有了神圣性。神圣性是大象由自然属性向哲学属性、文化属性转换的关键一环。这种神圣性使得"象"之所指从具体到抽象,具有了更广泛的象征性,这一点已经从殷商青铜器的象纹饰和象形制品中清晰地体现出来。考古发现还同时表明,用大象作祭牲已然是殷商祭祀活动中的一种常态,并且祭祀对象大多是先王。这也印证了殷人服象之传统和帝舜服象传说在殷商先民中所形成的对象的尊崇之情,因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先民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而有很深重的忧患意识,这体现在他们创造的文字之中.在甲骨文中,关于灾祸的词很多,常见的有:灾、(因)、尤、蛊、艰.引起灾祸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上帝神明和祖先、天象、战争、疾病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于《殷商甲骨文字系统再研究》中的常用字,穷尽性统计出结构对称性甲骨文。结果表明,甲骨文存在结构对称性,并且数量多,对称性明显。先民在造字时追求对称性的审美心理和思维特质,这种对称性来源于先民自身和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4.
先请看这样几个“挖空心思”用例:①为了防止中邪得病,原始先民挖空心思将桃木利用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桃木的文化功能已从单纯的驱鬼逐疫拓展为能抵御一切凶邪灾祸的吉祥物,从而予中华民族以无与伦比的心理呵护和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有成熟体系的汉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甲骨文构形,人们可以看到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殷商社会面貌。"姓"、"妻"等汉字的甲骨文字形明确地反映出殷商社会群婚、抢婚的习俗,"葬"、"官"等汉字的甲骨文字形,客观地体现了殷商社会天葬、船棺葬的习俗。这些婚丧礼仪是先民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祭祀是古人隆重而盛大的仪式,这种古老的礼仪带给先民心理上的归属感与依托感,其中包含着先民对神灵膜拜和对祖先的怀念。祭祀的重要性决定了祭品的重要与考究。在先民的祭祀活动中,除了人们熟知的牛、马、羊以外,一些古文字中还记录了一些其他的祭品。  相似文献   

7.
奇特、古朴的水文是水族先民距今六千余年前的伟大创造。它是一种与殷商甲骨、金文同根同源,却远远早于甲骨、金文的古老文字。水书初创于帝喾高辛时代,发展、流播于唐虞夏商之初,在中国文字的发展史上曾经起到过上承"三坟",中通"五典",下启殷商甲骨、金文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有成熟体系的汉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甲骨文构形,人们可以看到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殷商社会面貌.“姓”、“妻”等汉字的甲骨文字形明确地反映出殷商社会群婚、抢婚的习俗,“葬”、“官”等汉字的甲骨文字形,客观地体现了殷商社会天葬、船棺葬的习俗.这些婚丧礼仪是先民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殷商时代科技成就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科学技术繁荣发达,其中先民在天文学、医学、数学、化学等诸多的研究方面,早在殷商时代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许多领域处在世界的前列。这在甲骨文中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10.
殷周天命观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密切关系。原始先民对至上神人格与意志的幻想产生了“天命”观念。这一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明显变化:殷商的“天命永恒”——西周的“天命可变”——周末——“天命可咒”。古文化由殷商“神本文化”向西周“人本文化”转移。而古文化的人文精神正肇端于此。  相似文献   

11.
土家人认为邪是由鬼神带给人的灾祸,于是采取各种措施,使用各种实物并举行各种活动避免鬼神的危害,由此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辟邪习俗。  相似文献   

12.
羊,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温良、慈善的动物;羊文化,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羊"字,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一期)、(?)(二期)描画的都是一个羊头的形状,字形很突出羊角向下弯的特征。在小篆中,"羊"字写成"(?)";后又隶变为"羊",我们今天的写法即是根据隶书而来。以上说明早在殷商时期,羊已成为先民的生存伙伴。文字是记录生活的符号,蕴涵着传统  相似文献   

13.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从殷商甲骨文至今,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为古老,而且使用人数众多的文字。中国汉字以其独有的魅力,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经的沧桑,传承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黄昏时分是一天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时刻.殷商先民在造"昏"字时赋予了它诗意般的内涵,这一诗意创造给了后代诗人无穷的艺术联想,他们常常是在黄昏时分诗意大发,浅斟低唱,写出了一首首惊世杰作.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天文学的国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说:"三代(夏商周)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日知录》)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远古时期我们的先民对天文的重视确是不争的事实。早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就有不少关于天文方面的记载;甲骨文的一些字形结构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天文在先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运用有组织的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文字出现以后就有写作活动,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就记录了这种活动的内容。社会日益发展,人类不断进步,客观事物愈来愈纷繁,人的思想感情越来越复杂,写作活动也就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出现了内容不同、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7.
鲁渊 《现代语文》2007,(3):118-119
中华民族自古有"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战乱、灾祸带来死亡和破坏,善良的人们厌恶它、惧怕它、诅咒它.加之古人的愚昧和迷信,认为语言与所代表的事物有某种必然联系,把表示战乱、灾祸的词语看成是战乱、灾祸本身.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忧郁感,并设法在语言活动中避凶就吉,用相关词语指代.古人对战乱与灾祸的婉辞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了基本方位词,从造字构型角度而言可看出先民已有空间概念及把握空间方位、认识世界的能力;从构词角度上可以看出方位词在当时的语法功能及其表达形式。这两者共同体现出殷商社会时期人们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及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虽然《周易》是一部神秘的书,但我们大致都会同意它是根据商周时代占卜记录编成的一部古书。因此《周易》所反映的社会历史也大到致可以认为是殷商和西周的历史。其中有二三十条卦爻辞记录当时狩猎活动和畜牧业的情况,郭沫若先生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曾经列举了《易经》中数十条有关渔猎和畜牧业的记录,闻一多先生《〈周易〉义证类纂》也对渔猎  相似文献   

20.
从殷商各类甲骨卜辞都能考察出殷人的尚文意识,而战争卜辞则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殷商时期的战事,同时也展示着战争叙事的独特风貌。战争卜辞的文学魅力体现在语、句、篇以及叙述风格上,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