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首都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调查程序与研究方法首都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课题组基于生活方式的广义概念将调查内容分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休闲生活、生活习惯和消费生活5个部分。课题组抽取18所具有代表性的首都高校,对其本科生进行了分层抽样,其中一本院校16所,二本院校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方式、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08名在校学生进行了生活方式、自尊及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学习习惯、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核心家庭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核心家庭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城市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自尊具有文化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竟玉 《教育与职业》2012,(23):173-174
文章通过调查,从日常生活、学习状态、闲暇生活、人际交往、消费方式、恋爱婚姻方面梳理了"90后"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就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展开讨论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科学、健康的"90后"的生活方式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继国 《考试周刊》2014,(50):150-151
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90后"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等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把握不同年级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加强管理,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内地藏族和汉族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汉族与内地藏族大学生生活方式不同特点,寻找他们之间健康生活的差异,为帮助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品质和学习质量,以及学校体育教育进一步改革提供有关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一、首都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调查程序与研究方法"首都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课题组基于"生活方式"的广义概念将调查内容分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休闲生活、生活习惯和消费生活5个部分。课题组抽取18所具有代表性的首都高校,对其本科生进行了分层抽样,其中一本院校16所,二本院校2  相似文献   

7.
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积极改变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调查,从不同的侧面、多方位地深入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并针对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如何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和帮助已经沉迷于网络的同学调整状态,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出现普遍下滑的现象,主要原因与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对高校专科学生体质状况与体育生活方式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专科大一、大二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良好,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年上升,但至大三时下降至最低,存在很明显的年级差异。对调查样本中具有不同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大学生,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素质明显优于另一部分大学生。由此提出,应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予以深切的关注,加强体质健身教育,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怀化学院360名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就他们对课余生活的满意度、课余生活是否有计划、课余活动选择、课余生活方式、课余阅读书刊类型和对院系的建议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身课余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不高;学习、上网与聊天居大学生课余生活活动的前三位,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大学生对科技类书籍关注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元丈化的冲击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文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价值观及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生活态度观、生活消费观以及业余休闲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为实践中探索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方放 《成才之路》2009,(18):3-4
对哈尔滨市普通高校600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主要以课余进行体育锻炼为主,但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不但人数有限且锻炼的连续性较差。其中影响大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为此,针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新自我观念和改变价值取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北省高校的部分学生做"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现状调查问卷",考察了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并进行了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总体精神状况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他们的精神自主性增强,精神需求明显增长,精神生活丰富多元,精神生活层次明显,精神感受总体良好.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转型期旧的价值体系尚未瓦解,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呈现消极一面:如精神支柱欠缺、精神消费不良(缺乏主流精神食粮、新的话语方式有弊端)、精神生活空虚(缺乏学习动力、人际交往庸俗化、情感生活空虚、心理问题突出)、休闲活动单调等.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消费、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随着社会转型,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从量到质的变化。本文解读了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人际关系的特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负面表现的原因,提出了构建当代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立群 《大学教育》2023,(1):118-122+129
大学生是否认同和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整体低碳意识的发展。文章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某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就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低碳生活方式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低碳生活方式行为意愿对低碳生活方式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文章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和开设公共选修课,社会、家庭和学校联动,开展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绿色文明教育体系等建议,以推动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1):110-111,133
互联网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进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文章从网络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入手,反思了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危害,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提出了如何对大学生网络健康生活方式进行重构,这对网络文明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生活方式将决定人们的生命质量,健康的生活方式会给人们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因此,关注现代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天津高校男性大学生生活方式状况。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对学生体质健康有较大影响,不同生活方式的学生的体质存在显著差异。在体质总分方面,不同生活方式的学生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生活方式优生体质相对生活方式差生更优秀。在吸烟、参加体育锻炼方面,不同生活方式的学生的体质是有差异的,不吸烟和(或)参加锻炼的学生体质优于吸烟和(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访谈法对内江市两所高校部分全日制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生活方式外,还与环境、生物和保健服务因等素相关,但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加强卫生保健宣传,形成大学生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加强饮食营养、睡眠卫生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加强体育锻炼;引导大学生剖析现代社会的节奏特点,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活满意感量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存在显著性的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大学生活满意感的主要特点,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康玮 《考试周刊》2011,(38):188-188
本文通过调查湖北省部分高校学生的BMI和生活方式,研究分析了湖北省高校大学生BMI的总体水平和性别、年级分布,以及湖北省大学生生活方式对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之聚类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生活方式是近年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认知以至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北京大学为案例,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以社会学研究中生活方式及其测量方法为基础,提出了网络生活方式的概念、内涵及分析模型,并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北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通过因子萃取与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将目标研究人群细分为网络沉溺型、冷静保守型、信息前沿型和社交活跃型四种基本类型。最后,作者提出了根据大学生网络类型而实施分类引导的相关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