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晓江 《寻根》2005,(1):90-101
窗外是如注的瓢泼大雨,三菱吉普的雨刷在不停地左右摆动着,我们一行四人乘车艰难地在山间公路上驰行。车过奉新县西塔乡,猛然间雨小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司机停下车,钻出车门。呀,这大雄山真的是太美了:一条溪流蜿蜒曲折从山间奔来,水有些混浊,却欢快地流淌着。翠绿的山峰被大雨一洗,  相似文献   

2.
王屋山访道     
李留文 《寻根》2005,(5):110-116
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神话而名闻天下,“主七百里、高万仞”的描写,使人们对王屋山产生高大峻伟的想像。今日一游,不仅叹服于自动化的神奇,理凶杀于这里几千年中化文明所造就的深厚文化积演。作为一座道教名山,王屋山就偈一本线装古书,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相似文献   

3.
情寄鸟吊山     
我的家乡在鸟吊山下,小时候,每当几只绿鹦鹉“格格格”地欢叫着相约飞到我家后园梨树的高枝上,啄食熟透的大麻皮梨时,祖母总坐在园中老李树下水井边的  相似文献   

4.
冰雪佩茵山     
肩背雪鞋,我走在明媚的晨光中,只觉周身寒气阵阵,凛凛袭人。不过,此处小住数日,会让人为之渐生敬意,因为这寒冷中透着几分清爽。你瞧,空气如此干爽舒适,清新宜人,每吸一口气,湿润的鼻孔就如净化过一般惬意。我迎着空中簌簌飞舞的雪花,走在一条清扫过的白色小道上。那是五天前用盐融化过的,而残雪已结成了冰。只听见脚下轧轧作响,如同踩在干爽的玉米屑上。寒风刮起,犹如磨刀一般霍霍直响,伴随着那山谷深处传来的阵阵狗叫声,似乎也就在脚后。气从鼻孔呼出,就像一股挥之不去的幽灵,笼罩在眼前。我步履艰难地走着,眼前的道道炊烟,如白色的旗杆,…  相似文献   

5.
青山在那个乡间,一个莽撞瘦弱的少年背个绣花包,朝乡村小学跌跌撞撞地跑去,被踩踏起的那些灰尘:洁净,轻盈,刺鼻。他朝对面的山上望去,湛蓝的岚烟,正清洗着他的目光。我是那个少年,我们都是那个少年。那个刚从师范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那块摇摇欲坠的黑板上写下"青山"二字,俊秀优雅,最让我感到羡  相似文献   

6.
那天是赴一个朋友的约会,经过议会的时候,已是傍晚。在渥太华3年多的时光里,数不清多少次经过这里;所以,对这里已经熟视无睹了。此时,太阳的余辉尚存,议会边的华灯初上,一盏盏地诱惑着我,我的心和我的车离开了既定的路线,拐向议会山。加拿大议会坐落在渥太华河畔的一座山丘上,美丽的丽都运河在这座山丘的脚下与渥太华河相汇。与华盛顿的美国国会一样,这里也被称作议会山。不同的是,华盛顿的国会山承载的是一个穹顶的罗马式建筑,而加拿大议会山是整个北美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群。议会的哥特式的屋顶,划破了统治着北美大大小小的都市那千篇一律的…  相似文献   

7.
鸡山情     
鸡山,是当地人对鸡足山的称谓.我对于鸡足山,打小并没有多大的印象,只知道每天太阳西下时就是从鸡足山的金顶坠落,于是鸡足山仅只是一个方位的代词:西方,太阳落的地儿. 小时候的鸡足山,矗立在家西面遥不可及的地方,尖尖的,在一丛黑影的顶部立着,就好像一位巨人,奶奶总是指着告诉我那就是鸡足山,那里有一座塔,很高很高.我会问奶奶,你去过吗?奶奶含糊其辞,说去过,我就追着奶奶问这问那,奶奶笑呵呵地说这说那,总是满足我难填的欲壑.其实奶奶说的什么,现在大抵记不清了.到上学的时候,学到一首古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时,我脑海里冒出来的就是鸡足山的那座塔.我本不知道那座塔的名姓,我想那塔应该就是楼吧,那可摘星辰的楼该比鸡足山的塔高吧!于是就两个手指捏成一条缝,放在眼睛的前面,遥看去,那鸡足山连同塔也就一指头那么高,欣欣然.  相似文献   

8.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12,(12):80-81
想去水目山游玩的念头由来已久,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八月的一个周末,在朋友的邀约下,终于有幸前往。在祥云县城稍做停留后,我们一行四人便驱车奔向据说安放着佛门圣物舍利子的水目山。以前曾经间或翻阅过一些关于水目山史料,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和尚受戒、吴三桂问卜、大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等记载,都充分说明着水目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越南中部广南省的会安和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至此,越南已经有顺化、下龙湾、会安、美山等4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会安位于越南中部,属广南省,距越南中部最大的城市岘港市30公里。会安城建于秋盆河北岸,临近大门河口,商船进出很方便。越南的许多产品通过秋盆河、永奠河、巴冉河、长江(越南中部的一条运河)运到大门河口,再转运到会安。古时候,会安被称为“大占海口”。中国、日本、南洋的商船经常进出会安港。到了15世纪,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也来到会安经商。在17世纪,会安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商港,一个国际馆里分别供奉着妈祖、关公、伏波将军等,终年香火缭绕。在会安,中国式的建筑到处可见,而且保存得很完整,既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也没有因修建高楼大厦而拆迁。现今完好保存下来的会安许多古建筑、古街道,体现了中国、日本、越南文化与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街道的布局、建筑的式样,既展现了中华建筑的古朴和优雅,又融入了当地人的自然审美观和生活情趣。游客在这里既能欣赏到古老的文化传统,又能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气息。古老的会安不仅经历...  相似文献   

10.
青城山     
青城山道教第五洞天,全称"洞天第宝仙九室之天",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酉南15公里,距成都70公里。该山背靠岷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八处胜景,峰峦叠嶂,诸峰环绕,远望形状如城廓,故名"清城",又叫"清城都"。青城山以幽静闻名天下。自汉以后,此山...  相似文献   

11.
哀牢山的山     
在云南众多的山当中,哀牢山可谓独树一帜。神奇、俊秀、苍茫、美丽,是我周围的人常常形容的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漫步灵应山     
正外地游客来巍山旅游时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巍宝山,巍宝山以她的巍峨峻峭、呑吐烟霞,幽深隐秘、龙翔凤翥而吸引着四方宾客。但是游客们又往往忽略了另一处颇为玲珑剔透的好去处,那就是位于南诏古城之东两公里许的灵应山和元珠山了。这里有着巍山十六胜景中的两处胜景:东山济胜、仙桥练雪。沿着盘山公路驱车而上,不一会就来到一个山垭口,垭口北侧有一小山,其山坡向北延伸到一条山箐里,山脊形如一头亚洲象的脊背,整座山就像一头大象将鼻子伸到山箐里去喝水,所以取名  相似文献   

13.
《五藏山经》“华山贡道”简释李盛铨《山海经·五藏山经》(以下简称《山经》)①记载着史前期中国社会的26条交通道路。这26条道路,即古贡道。案《山经》的编排次序为各条山系,山名即自然城镇,即原始贸易交换市场。由山川自然地理、经济资源以及民族或部落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鸡山幅     
江静龙 《大理文化》2014,(10):80-81
鸡山,是当地人对鸡足山的称谓。我对于鸡足山,打小并没有多大的印象,只知道每天太阳西下时就是从鸡足山的金顶坠落,于是鸡足山仅只是一个方位的代词:西方,太阳落的地儿。小时候的鸡足山,矗立在家西面遥不可及的地方,尖尖的,在一丛黑影的顶部立着,就好像一位巨人,奶奶总是指着告诉我那就是鸡足山,那里有一座塔,很高很高。  相似文献   

15.
撵山汉子     
一阵雷声,犹如成千上万担核桃从天庭倒向人间,猎人传宝躲雨的石崖被震得落下尘土。传宝把火药枪拽过来搁在面前。然后,抖去头上的尘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良渚文化出土玉石璧所做的音乐声学测量,讨论了良渚文化玉璧形制特征和音乐声学特征,以及它们对我国出土具有良好音乐性能成组玉石璧产生的影响。良渚文化大量出土玉璧的环体形制、尺寸大小厚薄、孔径大小、加工时肉面上留下的痕迹,都可具备良好的音乐声学特征,是玉器当中唯一可以充当入乐功能的器物。良渚文化时期古人类可以利用玉璧发出的清润悦耳的“乐音”,与自然或神祖沟通。良渚玉璧的意义,伴随着“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的出土,揭示了长江流域“礼乐”文明从这里发源,向四方扩散,最终在与黄河流域礼乐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在西周建立起成熟的“礼乐制度”,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东方的礼乐之邦。  相似文献   

17.
幸好还有你     
忆馨 《世界文化》2008,(9):29-30
这是一个夏日的黄昏,迷雾似的细雨静静飘洒着。在美国新泽西一条车水马龙的街道上,36岁的斯基特警官站在道路中央,紧张而有序地指挥着来往通行的车辆。在他对面的人行道上,站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儿,他专注地久久远眺着斯基特警官,脸上泛着悲喜交错的神情。  相似文献   

18.
在蛾山彝族自治县城西塔甸镇大西村西北的大西山上,世居着彝族支系纳苏人。纳苏人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热情好客,在这片大山的黑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劳作,唤醒了沉睡的大西山、创造出了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化。纳苏人每年的“咪蔸夺”,更是令人感到纳苏先民古朴的化神韵。  相似文献   

19.
焉支山记事     
周步 《寻根》2013,(1):106-112
我在这座焉支山下生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中,我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河流。这些山山水水沟沟壑壑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周氏先祖在这里生活了六百年。山脚下的坟院里,埋葬着我的十几辈先祖,坟院上空的灵魂,就是这片土地的岁月轨迹。我很小的时候,在山坡上放羊,或者做别的事情,无意间发现这些山坡上有耕种过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杨卓如 《大理文化》2021,(11):88-91
在志奔山的腹地,苍茫的林海之间,磅礴群山拱卫之中有一块高山草甸,一条晶莹透澈的小溪淙淙流过,草甸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潭.传说这里有99个龙潭,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则是志奔山龙王的宫殿,掩蔽在一片古木森天的柏树林里,清澈晶莹,深不知底.岸边一棵高可摩天的柏树上,长年累月栖息着一对金雀,每当有一片树叶落进水里,它们立即飞下来,将其衔出,使潭水始终保持一尘不染.据说,只有那种心地比潭水更加清纯的人,才有福气见到这潭真正的龙潭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