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1993年《职业技能鉴定规定》颁布以来,有关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已基本趋于完善,逐步形成以社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鉴定对象的差别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鉴定工作也遇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2.
民政技能人才是民政领域掌握特殊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从事生产和服务性工作的一线从业人员,主要分布于福利、假肢、救灾、殡葬等领域。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存在着鉴定机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质量问题,需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鉴定站管理、在线平台开发以及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等手段不断提升鉴定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宁波港务局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六个职业技能鉴定试点企业之一 ,在开展企业内鉴定试点工作中 ,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也暴露出许多不足 ,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进一步推行企业内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企业内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1 企业内职业技能鉴定涉及面不够广每个企业的工种都不是单一的 ,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工种多 ,人员分布不均。目前企业内职业技能鉴定试点的对象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一些主干工种 ,涉及的工种还不够广。2 缺少鉴定规范和标准化试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主要是考核职工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把劳动部《关于实行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内容落到实处,我省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了贯彻意见,在41个试点工种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试点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始建立起来;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的管理得到进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矛盾和稳定就业局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建立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聚焦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不断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能鉴定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目前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权威性、技术支持和激励机制,分析产生原因是证书含金量低、基础薄弱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因此,需要树立技能鉴定的权威性、夯实技能鉴定工作的基础、建立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励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是提升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技能鉴定工作还存在着院校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而应从宣传发动、制度建设、教学改革以及理论研究等方面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如何将这一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关键是要有一个健全高效的组织机构,一套科学严密、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一种能充分调动职工参加鉴定积极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要有一个完善的鉴定场所和一支高素质的鉴定工作队伍。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搞好职业技能鉴定的前提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大屯煤电(集团)公司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为例,我站建制为一独立的处级单位。为了充分利用公司技工学校的教室、场地和…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督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原劳动部在开展首次全国鉴定质量大检查前 ,在提出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要求的同时 ,提出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监督 ,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督导员队伍。但是 ,我国在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监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政策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督导员只能对鉴定所(站)组织实施鉴定过程和考评员考评过程进行监督 ,不能对劳动行政部门和鉴定中心实施监督。其次 ,监督体制不健全。劳动行政部门制定政策 ,又监督政策的执行 ,核发、管理证书的过程没有接受监督。虽有上级监督 ,但…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原劳动部颁布《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提出了“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几年来 ,在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综合管理下 ,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了较大发展 ,鉴定网络已经建立 ,国家题库正式启用 ,鉴定覆盖面不断扩大 ,鉴定质量不断提高 ,职业资格证书已被大多数劳动者所接受。但是 ,从总体上讲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仍不相适应 ,职业资格证书权威性不高 ,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 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条例》尚未出台 ,一些地区的“工考委”仍在…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教学评价的实质是“应会”的评价,是对学生技能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的评价,它构建了突出技能点考核的“任务式”教学模式。文中还分析了计算机教学评价的设计技术的七个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12.
根据石家庄各山区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9岁女生各项身体素质测验结果,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定量地描述了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弹跳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相互关系,针对速度素质敏感期的9岁女生为提高速度素质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提出合理意见,旨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同时重点提高速度素质,同时为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和学生速度素质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发展速度素质首先考虑与其关联度较强的素质手段,而关联度较低的素质练习手段恰恰是其发展的障碍和弱项,应作为教学练习中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人才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应用型本科工程人才的素质要素,按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理念,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人才素质拓展体系要把握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工程素质和身心素质等6个方面素质要素,围绕素质拓展训练、职业导航和实施保障及评价3个环节构建。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质量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质量制度与规范、质量行为方式及其物化形态的总和,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创建学校质量品牌与特色,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高校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狭隘化、形式化、功利化、割裂化等认识误区与实践偏差。为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质量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构筑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创新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质量文化宣传与教育、加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以便切实提高高校质量文化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质量及其保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质量问题始终是一个战略问题。目前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界定大致可分为模糊质量、产品质量、目标质量、显象质量、外适质量、内适质量、个适质量、绩效质量等。不同的化传承、价值取向、教育制度和考察视角可以透视出不同层面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而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又会导致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但尽管如此,多姿多彩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高等教育质量及其保障仍然有其共性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论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涛 《辽宁高职学报》2002,4(5):103-104,107
想提高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什么叫素质。素质教育中素质的概念乃是一个专用的综合性的概念。素质可以多方位观察:从横向上划分,有方向性素质与能量素质;从纵向分析,有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从教育阶段划分,有基础素质、专业素质专项素质。高等教育(含高职教育)阶段的重点则是专业素质。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化学过程而不是物理过程。素质各要素只有结合成一个新的结构才能成为素质。素质是一种内在的、无形的、综合性的、全面的内在潜能;因而只有通过全面素质教育,获得完整的潜能才叫素质。  相似文献   

17.
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美术教育应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通才基础的美术教育专才,其素质教育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人素质、专业素质、现代科学素质及健康素质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分数与素质之争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延伸的一条内线。生活直观和大众教育哲学告诉我们:分数就是素质,分数具有素质显示功能,素质需要分数的标尺。分数的诞生引起了素质观的变迁,深化了人们对素质的认识。当代素质观应建基于“新三论”——素质一环境协同论、素质自生论、素质单维测评论,它们为沟通分数与素质提供了一条通道。分数所代表的学习素质,“追分行动”对人的素质的诱发和滋养都说明了一点:分数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9.
音乐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素质教育的内容看,学校重视的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对音乐素质教育普遍重视不够。调查显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偏低。笔者分析了大学生音乐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Higher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any given nation. In the Namibian context,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have been put in place at both n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level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and units responsible for quality in institutions. A crit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in higher education shows that although they claim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improvement and accountability,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s tend to have an accountability and compliance focus and to promote managerialisation and bureaucratisation of academia.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built on a strong quality culture, tend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success than externally driven quality assurance. Thus, to promote genuine quality, more energy must be invested in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capacitating and strengthening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