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跃进民歌运动的发生不仅仅是主流意识形态单方面诉求的结果。民歌作为一种具有深层蕴含和多种功能的特殊文学样式,它的功能性因素同权力话语的时代要求实现的高度契合也是导致大跃进民歌运动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1958年的民歌运动,是一场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更是一场文学的“大跃进”,它积极应和当时甚嚣尘上的政治“大跃进”和经济“大跃进”,致使整个社会充溢着一种浪漫浮躁的诗情。它是政治权威话语的产物,其发生的原因与外部的权威导向密切相关。其创作者的民间身份(立场)显然被质疑并被消解。新民歌运动的形成其实就是集体主义膨胀的一个文学结果。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大跃进民歌运动一直是单纯地从文学艺术的角度予以否定和讽刺,而对它在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意义认识不足.21世纪初,有学者从政治话语对知识分子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改造的角度将其纳入20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历程中加以评述,认为它是文艺大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对于民间话语本身缺乏批判.民歌这种形式为什么会被权力话语选择而一跃成为时代的主流话语?这场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盲点都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民粹主义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题中应有之意,而大跃进民歌运动毫无置疑的又是构成这种民粹主义的一大浪漫而神魔的重要内容。若从浅表的考察来看,这场空前(!)绝后(?)的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为政治哲学动力、以几亿工农兵群众为创作主体的全民诗歌大批量生产的运动,似乎只能称作一种狂躁浪漫的精神闹剧;但从深层的考察来看,它就完全不能说是闹剧了,准确地说这个运动自始至终隐伏着民粹主义和新村主义的诗化哲学的魂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长河中,民歌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各个时代、各个时期的文学注入鲜活的生命源流,而其中的“乐府民歌”更是在这中间始终闪耀着璀灿的光辉。从汉乐府民歌到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再到唐代新乐府民歌,以至于到现代形成的李季为代表的“新时代乐府民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继承、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心声,它最真实、最生动、最直接地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而民歌又是其中最珍贵的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人民斗争走上了新的阶段,也使反映人民生活斗争的民歌取得了更辉煌的成就。民歌中出现歌颂党和毛主席这一主题,是它跨上新阶段的标志。党一直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和人民结成了不可分离的血肉关系。随着革命的胜利进展,这种关系日益发展和巩固。我们这篇文章打算从(一)各革命斗争时期民歌、(二)反右斗争中的民歌、(三)大跃进民歌、(四)各兄弟民族民歌等几方面分析党和人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是劳动人民为表达内心情感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唱形式,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动写照。而歌词在民歌中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得歌词逐渐成为民歌文学中的主力军。本论文从陕北民歌歌词鲜明的形象性、大众化的人民性、优美的歌唱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其特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潮汕的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文学价值.潮汕古民歌由居住在潮汕的疍、畲、獠、俚等少数民族传唱,但根据潮汕民歌文献资料记载,至迟在明代潮汕地区已经有民歌文献资料存在,而清代以后潮汕民歌呈现了辉煌状态,渐渐被地方文献和文人笔记、诗词所关注.这些民歌呈现了潮汕地区丰富的人文景观,狂欢化的精神便是这种人文景观的直接呈现.本文拟从巴赫金诗学出发,探讨潮汕民歌的狂欢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喜迎更大跃进的一九七八年来到的时刻,《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了,华主席为《人民文学》的光辉题词下达了。这是我国文化生活中意义深远的大事,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信着重谈了格律问题、形象思维问题和新诗的形式问题。多少年来,毛主席对于新诗的形式一直非常关心,早在写这封信之前,就指出:新诗要“精炼、大体整齐、押韵”,并且反复指明: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在这封信里又提出了“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  相似文献   

10.
建安作家直接继承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大力发展了乐府民歌的体裁形式和表现手法,创作出许多有血有泪、慷慨悲凉的优秀诗篇;以其丰富深广的社会内容、悲壮真挚的思想感情和刚健明快的艺术风格而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12.
汉乐府体诗歌的产生是汉代乐舞繁兴的必然结果,它随着乐舞的繁兴而产生,并成为继“诗”、“骚”之后中国文学史又一新诗体。汉乐府诗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诗歌体式、语言容量和表现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引起汉代文人的注意并开始模拟它们,将它们引进文坛,为后世多种诗体特别是直接为五言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钟敬文先生民间文学的学术历程起始于客家山歌的调查与研究,是客家山歌的天籁之音激发了他对民间文学的浓厚兴趣。搜集、记录和研究客家山歌是他田野作业的最初尝试。尽管是初步尝试,这些成果却符合民间文学的学术规范,特点突出,达到很高的学术水准,具有引领现代民间文艺学学风的开拓与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经注》是郦道元实地考察、广搜博闻的心血结晶,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因此《水经注》在叙事上体现出明显的诗性特征。诗性特征是指在客观记述山川物理、风土人情的同时,以优美精到的文字传达出一种情怀之美,在描山绘水的同时有一种超越客观的人文情怀。读者在阅读山川物理的同时,能够唤起多层次的审美愉悦和审美联想。具体表现为:一是写景状物中饱含感情,蕴蓄诗情;二是采用骈散结合的叙述方式,讲究节奏韵律及音调和谐;三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四是引用民歌民谣增添诗意氛围。  相似文献   

15.
汉水民歌源远流长,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产生于商周时期,在流传过程中又接受了三秦、湖广民歌的影响.汉水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情歌、仪式歌四类.劳动歌包括劳动号子与山歌两种;生活歌包括控诉阶级压迫、反抗黑暗社会、揭露封建礼教三种;情歌中既有倾诉热烈情意的,又有赞美情人优秀品质的,还有反映劳动与爱情密切关系的等等;仪式歌良莠交杂,精华与糟粕并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史诗神话、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先锋情结、女性意识、身体写作等命题的全面寻绎,可以发现90年代诗坛呈现以下特点:史诗神话已离我们远去,长诗与作只是诗人们理想主义情怀的某种实现;“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例题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对立,倒是有着很强的通约性;先锋情结趋于淡化,乡土意识开始回归;走出身体写作的误区,成为诗歌中女性意识自觉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明清民歌时调中的商贾形象呈现出多样性.当时的民歌时调与小说、戏曲等文体也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既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明清民歌时调这种兴盛诗体的旺盛生命力,也展示了新兴经济力量与时尚诗体联姻中呈现的商贾形象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8.
中原古代民歌,随着客家先民从中原一带迁徙到赣、闽、粤三省交汇地区,又与当地土著音乐结合,逐步产生了独特的客家采茶歌。明代后期,采茶歌又与杂剧及地方音乐文化相融合,最后形成了今天的客家采茶戏。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诗诗体建设,“重建诗体”中“重建”二字并不确切,容易引起误解,新诗诗体建设不是古体诗的再现,也不是现有诗体推倒重来,目前尚提不出一个理想方案,不必在这方面去限制诗人,应在实践中自然形成或形不成。新诗应建立常规诗体,强化诗人的诗体意识及文体意识,通过改良方式来重建新诗。要重构一种历史诗学,据此讨论诗学文类内部现代化运动的复杂关系,重建“歌”与“诗”的关系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