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地图和导航系统使得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但是基于最短路径的导航经常会将司机带进阻塞区域,使得"最短路径"变成"最久路径"。针对现有导航系统存在的这个缺陷,结合交通系统大量出租车的轨迹路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轨迹数据挖掘的最佳路径规划系统。经过行车频繁轨迹的导入,系统可以提供给司机一条过去在这个时间段大多数司机采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和网络优化等领域,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文章针对道路拥挤、交叉路口等待和单行道限行等方面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时间最短的最短路径算法。传统的最短路径算法中图的顶点是抽象的,不含权重的,改进的算法中图的顶点是有权值的,用来表示道路交叉口的等待时间。通过编程实现该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道路拥挤、交叉口等待和单行道限行对交通路径选择有很大影响。因此,改进的算法求得的最短时间路径更加符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机场场面飞机滑行路径的优化模型,该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作为优化算法,并通过实例仿真进行了验证。遗传算法与最短路径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其避免了最短路径算法中存在的滑行路径冲突现象,可以保障机场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在物联网环境下无线传感器路由节点的准确探测实现节点的定位识别,将在传感器节点的故障监测和目标识别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传统的传感器路由探测算法采用源结点追踪定位方法实现传感器路由探测,当源节点受到外界电磁场干扰时,路由探测准确性不好。提出一种基于最短路径搜索的物联网环境下无线传感器路由探测算法。构建了物联网环境下的传感器网络分布结构模型,进行传感器路由信息的量化分析,采用最短路径搜索方法进行路由传输信息的跟踪探测,采用线性阵列结构部署路由节点,能实现路由节点探测和定位的最短路径搜索。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物联网环境下传感器路由探测提高了传感器节点的生存概率,路由探测能量消耗较小,路由节点定位准确,提高了目标节点的识别和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自驾游时,由于时间有限且旅游景点较多,因此游客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游览更多的景点,就需要预先规划好外出旅游的最优路径。目前常用的地图导航软件一般只提供从游客位置到单个旅游景点之间的最优路径,并不能规划多个旅游景点间的最优路径。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对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改进,在算法中加入了指导函数h,实现了多个景点间最优路径的计算。最后该文以河南省部分代表性景点为例,采用改进后的Dijkstra算法,成功实现了多景点间最优路径的规划,验证了该算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的最短路径问题求解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遗传算法求解图论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并给出了该算法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实现,使用该算法可以很快地求出一批最短路径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一个分支的最短路径探索仍值得做更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最短路径问题是给定的网络图中寻找出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在最短路径的算法之中,各个算法也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性。针对Dijkstra算法、蚁群算法、A*算法的特点,经过分析与研究得出,A*算法在最短路径寻优方面比其它路径寻优效率更高,对A*算法的程序实现,为人工智能领域以及机器人路径应用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地价评估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而扩散性因素因子与定级区内各点最短路径的计算是土地定级估价的计算基础。以分区计算为参照,将A星算法引入到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中,通过八方向算法实现了最佳路径的寻找,通过实折点的引入处理实现了最短路径长度的计算,通过双层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提高了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高速公路交通网,车辆在高速公路网内从A点到B点存在不止一条行驶路径,可以有多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分散了交通流量,缓解了交通压力;与此同时,站点多、路网内错综复杂的结构,也给交通管理带来诸多困难,目前,对于车辆的收费大多采用按最短路径收费的方案,对于用户而言不存在多缴费的情况,但是给路网内业主利益拆分带来了影响,造成经济损失,在此前提下对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移动设备上实现道路最短路径分析的方法很多,在研究了各种方法后,本文综合利用ESR提供的ArcGIS平台,提出了在移动设备上实现最短路径分析的一种新方法。首先,在C#.NET语言开发平台下,使用ArcGISEngine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接口开发技术,开发路径分析的整体过程,并把该过程做成Dll功能组件;然后,把该功能组件发布成WebService,最后,移动设备通过GPRS无线网络调用该服务所返回的结果字符串,实现最短路径的分析。该功能可应用在应急路径指挥调度等案例中。  相似文献   

11.
最短路径算法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地图设计中,最短路径算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最短路径研究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基于图论的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并在此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最后给出了这种改进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汪华兵 《科技通报》2015,(2):209-211
提出一种基于多叉树Pareto最优解集的火灾扑救路径规划算法,对火灾现场的环境地图和火灾演化态势进行重构,实现对路径的优选,采用Pareto最优解集,构建基于多叉树Pareto最优解集的火源动态发展态势下的火灾扑救路径规划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快速实现对火源热点的识别,并且规划路径能有效规避复杂建筑障碍物的干扰,实现对火灾扑救路径的最优选择。在动态未知环境中,对火灾扑救路径的规划和选择能达到最优,路径最短,分段较少,能有效地避免复杂建筑物的阻挡,有效节省了火灾扑救时间。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周塔 《科技通报》2013,29(2):97-99
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大陆2个公交网络中的度和最短路径之间的拓扑关系,发现了物理基础设施层中节点的度和最短路径之间呈现出高强度的负相关性关系.随后通过生成相同规模的随机网络,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也呈现出一致的负相关性,最后通过计算每个公交网络的相关系数,也发现了结点的度和最短路径之间呈现出很强的负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公交网络中度和最短路径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交通网络等抽象的图结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面对数据量大、结构复杂的图数据的最短路径计算,原始的最短路径算法已经不再适用,数据的并行化处理是大规模图计算较为常用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计算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因此多源最短路径算法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本文参考Floyd算法思想,提出一个并行处理的大规模图多源最短路径算法,该算法将图中节点与边的关系抽象为矩阵,再通过矩阵分割的方式,将超大规模的矩阵切分为多个子矩阵进行并行处理,减少最短路径计算中算法迭代时间复杂度以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朱正国 《内江科技》2011,32(10):98-99
本文介绍了GPS/GIS/GPRS技术在城市公交系统中的应用,并且引入了蚂蚁算法在最短路径算法中的应用一鉴于GPS/GIS/GPRS的功能以及最短路径算法的优势.把GPSIGIS/GPRS技术和最短路径算法引入城市公交系统中,能更容易地处理旅客发送的各个环节,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和决策分析,使得城市公交系统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水资源管理系统在处理“查询一个位置点附近最短路径、指定数量的水资源元素”问题时的低效率、不直观、不精确的缺点,运用ArcGIS强大的地图显示与空间分析功能建立基于最短路径的最近资源点地图服务模型,并在Flex中调用、处理这个模型,实现在水资源管理系统中高效、精确、直观地显示某一位置点附近最近资源点的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17.
以邻接矩阵为出发点,并根据邻接矩阵运算得到的可达矩阵判断是否存在从源点到目标点通路,然后从可达矩阵出发进行最短路径的搜索,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无效的搜索,从而减少了搜索时间;同时,以深度搜索优先首先找到一条通路,采用每次新加边长为可加边长中最短的原则,采用了新的定界手段,使用这些手段可以删除更多的活节点,从而减少算法计算量。结合这几个要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最短路径算法。  相似文献   

18.
曹睿 《内江科技》2012,(8):147+135
最短路径问题在解决很多现实性问题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算法为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等,本文主要研究了Floyd算法的JAVA语言实现过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存在障碍物的三维空间的最短路径规划,并采用蚁群算法解决这一问题。路径规划问题是计算机领域内的经典问题。它可以描述为已知起始点、c以及环境信息,并确定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线路。一般来说,所规划的路径必须满足距离最短或代价最小的目标。路径规划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我们的生活、工作、科研和娱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为系统地全局的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文章设计了一个基于基因微阵列实验数据的生物基因最短路径模型,并且针对最短路径模型构造新的观测计算方法最短路径分析法。通过对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计算机处理,生成基因本体论分类生成树,最后根据已知基因分层次推断未知基因的功能。实验表明,最短路径模型和最短路径分析法能够将具有相似生物功能的基因聚类起来,从而更加精确地揭露基因之间的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