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学校重建     
《上海教育》2003,(4B):9-11
这是一所经过合并而显得“庞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几乎“都不达标”——土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生均电脑数均不“硬”。但就是这所公认的“薄弱”学校,却正在做着一件让人听上去多少觉得有些惊讶的事——  相似文献   

2.
追求学校教育质量与效能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旨.学校效能研究从揭示学校对学生的成就影响开始,其间经历有效学校运动到学校改进运动,其目的是改进学校,使学校成为有效能的学校.学校效能研究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方法论上不断革新,试图揭示学校效能的因素,在实践层面为政府以及学校重建提供理论指引;同时学校效能研究面临着政治化、专门化和技术化问题,问题的解决有待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学校制度重建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并没有真正触及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缺乏对学校教育体制的认真和严肃的反思。教育改革推进困难的症结在学校,根源在体制。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是学校育人功能的重建,其中包括学校外部的和学校内部的改革。重建的方向是:以校为本的学校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建立。面对我国“千校一面”造成的教育实践经验的贫乏以及由此导致的学校教育功能的异化与退化,可能的求解之道是:学校必须建立以校为本的制度,充分尊重不同阶段学校的独立性,脱离行政的控制与干预,脱离应试主义的藩篱,使学校教育回到以人为本的起点上来。基础教育改革首先必须关注学校,尊重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独立的教育价值,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放在首要的地位,恢复学校育人为本的教育功能,还学校以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重建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场所 ,学校文化应该丰富多彩。工业化时代的学校以追求数量和效率为目标 ,学校的文化内涵被弱化。今天 ,必须充分认识和丰富学校文化之于学生发展的价值。为此 ,要重新对学校进行定位 ,鼓励每一所学校走校本发展之路 ,重视学校课程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重建学校竞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强调竞争.竞争能坚定意志,激发潜能,开启智慧,是提升工作质量或效率的重要手段.竞争行为在学校呈现已久,校长鼓励教师竞争,教师鼓励学生竞争.但过去的学校竞争多表现出封锁、隔离、各自为战,甚至互相嫉妒和不择手段的特点.这一特点与建设和谐校园不协调,有悖于新课改互动、交流、合作、共享的要求.为建立良性的学校竞争机制,使竞争能适应新课改和社会生活的需求,必须重建学校竞争文化.  相似文献   

6.
7.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些问题深深地嵌入在这个复杂系统的内在结构之中,不打破并重建这种结构,这些问题就无法被摆脱或解决。尽管我们多少已经意识到,并在消除这些问题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不断改进分析方法,并取得了一些点状的进步,学校里可能也没有人故意制造这些问题,但是它们却依然存在。这是因为,它们从本质上都是系统性问题——系统的内在结构决定了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行为特征。只有看清整个系统的结构,认识到系统自身恰恰是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杨恒喜 《福建教育》2005,(12A):13-14
新一轮课改的深入进行,把重建学校文化提到重要位置。所谓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守的,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着手重建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雨 《甘肃教育》2008,(12):1-1
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垮塌,大批学生遇难,举世为之伤痛。在悼念这些鲜花般生命的同时,许多人也就校舍建设质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质疑。眼下我们很快将面临学校的灾后重建工作,有关方面应该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与学校文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它关系到学校特色的形成、教育环境的优化、学生发展的质量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引起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本刊第2期刊发了北京教育学院季苹同志《学校文化的反思与再建》一文,展开了对学校文化的探讨。本期,我们约请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就学校文化建设的某一问题,发表见解,希望对于更好地理解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雨 《甘肃教育》2008,(14):1-1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进程,受灾地区的学校重建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规划和方案也将陆续出台。但如何更科学、更有效、更节约、更长远地谋划灾后重建工作,恐怕不是一般意义上拿出个把重建方案那么简单,需要做大量的调研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工作,需要面向未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适当超前,使灾区的学校重建工作建立在更新的理念和更高的层次水平上,并与今后较长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以防止重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归结起来.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13.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正在从"近代型"向"现代型"转变,学校组织变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学校组织的特性诉求学校组织功能结构重建,重建后的学校组织功能应当是在满足受教育者发展的同时满足教师的发展;重建后的学校组织结构应能从多方面体现学校组织的特性和功能,成为教师健康、主动、真实发展的保证体系;学校组织功能结构的重建将带动学校组织文化、制度、机制等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14.
何谓机制?机制就是指人们做事情的方式或方法,是指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学校正常的运行机制,使学校工作出现了全面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15.
何谓管理?管理指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是集中人的脑力和体力达到预期目的的活动.管理水平不仅表现在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上,也取决于如何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比如工作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采取何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面对1998年罕见的洪涝灾害,公安县委、县政府把抗灾复校、重建校园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把水毁学校的重建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过硬措施,切实保证水毁学校重建工作的资金投入。 一是开展自救互救活动。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开展“三拿出”(即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一对口”(即对口支援)献爱心  相似文献   

17.
李克良 《教师》2010,(23):9-10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在教育转型期的背景下,怎样重建学校文化,使之与教育转型相适应,这是现代学校校长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从重建物质文化、重建管理文化、重建行为文化、重建精神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19.
立足文化角度思考课程改革问题,彰显了课程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规范层面的文化逻辑相互分离、共享价值的文化再生产冲突、潜在假设的文化导向偏差,造成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受阻。因此,立足学校文化重建的思考向度,在学校文化本体追问的内在向度中,应形成潜在假设下的反思品质、催发价值观的性向转变、保持规范与文化的适度张力;秉持"全"的统筹品质,在关系思维的外在向度中,以学校文化的关系耦合性、发展可持续性为坐标,使课程改革在发展过程中得以"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20.
这次汶川大地震,灾区学校损失惨重,灾后重建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央已部署灾后重建工作,教育部正在组织落实。教育部要求举全系统之力,帮助灾区学校搞好灾后恢复重建。我们要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搞好地区间的对口支援,从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学校重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最坚固、最安全的建筑,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