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三省同志: 来信奉悉。 前些年与李达同志(武大校长)及周世钊先生,同一时期都寄有九疑山产品(泪竹、墨刻、泪竹杆毛笔等)及赠诗。主席《答友人》是答我们几人的,郭老说:“友人不是一人,是多数,这样标题,很妥。” 我的赠主席诗,数十年前(约二十年前)已为宁远县人传抄过,我久已忘怀了。兹因你们询及,默写于下:  相似文献   

2.
一 刘双全是自学成才的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永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九疑书画院院长、南京徐悲鸿画院高级画师。他出生于九疑山,成长于九疑山,工作于九疑山。因此,他自称九疑山人。还在幼小的时候,他就迷恋山间的竹笋,喜爱林中的山雀。长大后,他更喜欢往山里拱。第一次进瑶山,他是那么激动不已,甚至在山道上翻了几个跟斗。后来,他迷上了绘画,不仅爱恋祖国的名山大川,更深恋着古老而神秘的瑶山。大山里留下他太多的汗水和欢乐,瑶寨里有了他好多的亲人和朋友。有了山,才有了他一大本一大本的速写,一大箱一大箱的画…  相似文献   

3.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与宁远九疑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崇尚舜帝,登临九疑,表现了积极入世.希望得到援引的心态;九疑山也是仙真羽客蜕形之地,故李白来此地求仙炼丹,追求超越现实束缚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明万历蒋《九疑山志》,是现存最早的九嶷山专志。清嘉庆吴玉山《九疑山志》继承其主体内容,后面又有陆续增刻,时间延续至光绪年间。研究古代九疑山文化,此二志可概其全。九疑山属于典型的自然和文化价值相结合的双重遗产。发扬当地各民族共建的优良传统,加强区域环境资源的保护,把九疑山建设成凝聚民族感情、体现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理想游览胜地,《九疑山志》能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湖南九疑山旅游区以舜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与具有美感的典型山岳自然景观相匹配,资源品位高,特色强,可开发潜力大。九疑山旅游区的开发应注重舜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开发。具体开发方向为远古生活街与远古园林、祭舜盛典场面、瑶寨风情和“原始”特色的生态旅游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湘妃与斑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竹一枝千滴泪”。千百年来,湘妃与斑竹的传说,一直作为坚贞不渝爱情的象征,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苍梧山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传说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在洞庭湖边听到舜帝去世的消息,“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斑然。”或说“二妃将沉湘水,望苍梧而泣,洒泪成斑。”(王象晋《群芳谱》)这是传统的说法。但据九嶷山的传说,娥皇、女英闻讯后,前来九嶷寻找舜帝的下落,她们在丘陵丛中趟出的一条小路,就是今日潇水的河床。两妃追及九嶷,可是“九嶷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泪洒道旁竹上,“瘢痕苦雨洗不落”,指纹合血泪留于竹千,“色抱霜花粉黛光”。最后,二妃化做了娥皇,女英两座山峰,仍然矢志不渝地守护着舜帝的英灵。  相似文献   

7.
苍梧绝非自汉武帝时始得名,实乃颛顼时之交趾地,舜帝时属杨州徼外之地,舜南巡及死葬之所,周时属楚,为秦所并,秦亡为赵佗所封,汉时武帝立为郡。湖南之九疑山乃为纪念舜巡葬之苍梧而命名苍梧山,零陵是舜之衣冠冢,九疑,乃异冢之谓也。  相似文献   

8.
校报实录     
九疑山学院报》最近头版头条刊登《湖南九疑山学院被称方‘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原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授匾仪式上,“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的匾额被授予了湖南九疑山学院。这所学院是山老一辈著名教育家乐天宇教授于198眸创办的。全国人大有关领导说,今后民办教育应加强学术交流和教学,办出特色,逐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9.
帝舜南巡到九疑,最后崩葬九疑。这么一来便形成了帝舜的九疑情结。那么帝舜为何要南巡又为何要到九疑?是否到过九疑?是否崩葬九疑,等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国的文史学者,至今仍然众说纷绘,莫衷一是,一直未能解开帝舜的这一九疑情结。  相似文献   

10.
苍梧绝非自汉武帝时始得名,实乃颛顼时之交趾地,舜帝时属杨州徼外之地,舜南巡及死葬之所,周时属楚,为秦所并,秦亡为赵佗所封,汉时武帝立为郡.湖南之九疑山乃为纪念舜巡葬之苍梧而命名苍梧山,零陵是舜之衣冠冢,九疑,乃异冢之谓也.  相似文献   

11.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考辨─—兼论唐代驿递制度蒋凡一韩愈七古《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下称《八》诗),在韩诗中别开生面,读来另有一番滋味: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  相似文献   

12.
最近"《九疑山赋》拓本"亮相学界,落款署"柳公权书",又一说柳宗元所撰。九疑山,舜帝之陵;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宗元,古文大作家。则此可谓三绝碑。而作为碑刻多有可疑之处,又多不合《舆地纪胜》、《方舆胜览》等宋代史书以及明清方志记载。此文收于明初永州方志,非柳公权所书,亦非柳宗元所撰,疑为南宋末道州宁远人黄表卿所作。后人用此仿柳公权书伪刻。论文对《九疑山赋》拓本真赝问题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3.
“大禹治水”历来都说是治洪水。可洪水有大有小,大的洪水是不能人治的。(见卫聚贤《古史研究》)从先秦古籍的论述来看,夏禹所治的洪水是泛滥于天下,使五谷不生,民无所居,兽无所处。这样大的洪水怎么能治呢?夏禹用的办法是“高高下下,疏川道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治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泪越九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万历年间蒋鐄所编纂的《九疑山志》,既是编纂最旱、也是现存最早之一部关于九疑山的专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该志书所据文献资料的缺乏和粗疏,蒋氏亦未能进行认真细致的辨析整理,仅用三个月时间匆匆速成,故存在着一些舛误疏漏之处。如将后人篡改自初唐诗人骆宾王并将其托名于唐代太和年间状元、延唐(今湖南宁远)人李邰名下的四首诗不加考辨地收入;以及将唐人所撰之一首诗作为西汉舂陵载侯刘熊渠的诗收入等。迄今为止,尚未见有人发现这些问题,并予以考辨,并以讹传讹。故明晰其作者,对地方文化史研究水平的提升和今后地方志书的编纂工作,均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登鹳雀楼》注释廓疑太湖县玉珠乡马安山小学吴明开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写的《凉州词》和《登鹳雀楼》,世称绝唱,垂名千载。自实行全国统编教材以来,这两篇就被编人中、小学教科书,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材虽经多次重编,这两首诗均未被淘汰。九年义务教育五...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绿色的山,五百里井冈,竹海茫茫.叠绿堆翠:  相似文献   

17.
设疑·制图——我教《雁荡山》□安徽孔宪锋在教学沈括的科技说明文《雁荡山》时,我一改过去让学生逐字逐句翻译,概括段落中心意思,并理解前后两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设疑与制图相结合的教法,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文意,沿着作者的思路当一回小学者与游客。...  相似文献   

18.
《九疑山赋》拓本重新面世以来,学界真赝辩论激烈。说赝者多以文章是南宋黄表卿撰写为据。图志、家谱、书典等史料一一否定赝品根据。《九疑山赋》文意、避讳、典故等不符南宋国情民意,而是唐朝盛世情景,景名、词、典等清晰表明是唐代湖广第一状元延唐县九疑山人李郃撰写。李郃、柳公权同朝为官二十三年,关系很好。《九疑山赋》拓本是真品。  相似文献   

19.
撩开一层层迷梦的轻烟,露珠滑过绛珠草尖,那是几百年来我的泪。 青竹摇曳,凉风袭袭。我守在古琴边的凉榻,更觉得,潇湘馆内伤心地,正是情浓时。泪竹斑斑,不知是湘妃泪还是我的泪。回想烛光憧憧,我和宝玉坐在青竹旁,他说:“妹妹,我以后不会再惹你生气啦!”  相似文献   

20.
“虞舜与九嶷”大舜文化研讨会于2012年9月26-27日在湖南永州宁远召开,参会学者70人,参会论文54篇。清华大学教授、海内著名专家李学勤先生的文章《虞舜在中国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以提纲挈领的风格,讨论了9个方面的问题。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唐之享会长的文章《促进民族融合的伟大历程——试论舜帝南巡的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从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等多方面,探讨舜帝南巡在民族融合中的伟大贡献。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谢玉堂会长的长文《舜葬九疑的新思考)),提出并解答了两个问题:(1)舜在百岁高龄的晚年为什么还要去江南巡狩?(2)舜为什么身葬九疑?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虞舜与九嶷”,会议收到“舜葬九嶷”主题论文14篇,“舜帝南巡”主题论文4篇,合计论丈18篇,是近年来关于虞舜与九疑山关系问题的最为集中的探讨,论文从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突破,为今后的递进研究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此外,在“舜文化”的文化史研究、“舜文化”的精神史研究、“古史研究”、“家庭伦理、勤政廉政、和谐社会”研究、“舜文化”与旅游经济研究、“文学、诗学、美术”研究等6个方面,也有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