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汉语中.除了形容词、副词及介宾短语作状语外,名词、动词也可以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书中(包括一些资料)多有论述,而关于动词作状语却很少涉及,现将动词作状语的情况作一介绍。一、动词直接作状语,一般用来刻画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例如:①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主语 之 谓语”这类文言短语的结构形式。在这类结构形式中,虚词“之”,起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也就是说,原来的主谓独立句,在主语与谓语之间插入“之”以后,就不再是一个意义完整的独立句,而成为一个不能独立地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形式。例如: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相似文献   

3.
“甚大”作状语最早出现于东汉译经,魏晋南北朝和唐代译经续有沿用,用例甚多。与这种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甚大”作状语在中土文献中极为少见,我们只在《太平经》、《太平广记》、《祖堂集》、《敦煌变文》等几部文献当中发现了几个例子。所以,“甚大”作状语能在中土文献中出现,是佛经语言现象“直接移植”的结果,而其不能真正融入汉语,则是因为与汉语的语法规则有抵触。  相似文献   

4.
张文 《语文知识》2009,(2):80-84
对于“手”作状语时是否使用介词,本文得出了“音节标界限制规则”。另外考察了这一规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方苞《狱中杂记》中“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一句,有两个“作”字,教学中常被第一个“作”字难住。对这个字,课本注为“起”字,有的教师把“起”讲为“站起来”,把“作而言曰”译成为:“站起来说道”。这就完全离开了文章的原意。 我认为这个“作”的本意是“始”的意思,引申为“最先”“开头”讲。如“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N+地"结构,对这一结构中的N进行计量研究,并通过语义关系描述其中N的类型及其性质,同时讨论其中"地"的作用,比较分析"NV"和"N地V"结构的差异。我们发现:能进入"N+地"结构中的名词是名词词类家族中的非典型成员,多是表示动作行为性质、方式、范围的抽象名词,其弱空间性、无指性、性质义容易得到显现的特点,促使它相对具体名词来说更容易充当状语。"N+地"作状语能使表达更经济、更形象,有着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N+地"结构,对这一结构中的N进行计量研究,并通过语义关系描述其中N的类型及其性质,同时讨论其中"地"的作用,比较分析"NV"和"N地V"结构的差异。我们发现:能进入"N+地"结构中的名词是名词词类家族中的非典型成员,多是表示动作行为性质、方式、范围的抽象名词,其弱空间性、无指性、性质义容易得到显现的特点,促使它相对具体名词来说更容易充当状语。"N+地"作状语能使表达更经济、更形象,有着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鲁迅一生经历过清朝、辛亥革命时期、北洋军阀时期、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所以在他的文章里,涉及到的“钱”种类很多。从质料上看,有银币、铜币、纸币;从单位上看,有贯(串、吊)、文、两、元、角、分等。加之那些钱早已停止使用,且极少见,所以大多数读者感到生疏。本文试将鲁迅小说和散文中的一些“钱”的名称、单位、提法加以注释,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  相似文献   

9.
“之”用在名词主语与形容词谓语之间起什么语法作用,作何语言成分,至今很少有论及。本文汇集《诗经》的有关用例,并归纳成四类句式,从前人的训释出发,论证了这种用法的“之”是修饰形容词谓语的状语,属于指示代词;有时既可训释为代词作状语,又可视为主谓短语之间的助词“之”。这是由于“之”处于指示代词虚化为助词的中间阶段。从中,可以看到代词“之”的演变联系,有利于更加全面地系统地去认识和诠释“之”的用法,这对于教学、对古书的训诂与翻译都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独立主体结构作状语与分词语作状语兰州市三中张惠芳一、独立主格结构(简称独立结构)由名词或代词(作为逻辑主语)加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形容词、不定式、副词、介词短语构成。其作用相当于状语从句,用来表示时间、、原因、条件、、行为方式或伴随情况,使被描绘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两小儿辩日》一文,最后一句话是“孰为汝多知乎”。对其中的“为”字,课本注解的是“为,以为、认为”。(见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一册注②)笔者认为,这样解释缺少根据,实属臆断,在此,“为”应看作“谓”的通假字,也就是现代汉语“说”的意思才较合适。理由如下: 第一,“为”释作“认为”使同一条注解中的翻译和解词互相矛盾: 注解中先把“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成“谁说你多智慧呢”,显而易见,这是把“为”翻译成“说”了。但随后又解释说:“为,以为、认为。”那么,这个“为”到底是应解释成“说”  相似文献   

12.
形容词在句中可以作定语、表语和补语,还可以作状语,具有副词的功能。形容词作状语一般用逗号隔开,根据情况可位于句首、句末,也可位于句中,相当于一个从句,具有以下语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doing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时,句子的主语与doing是主动关系,与谓语动作几乎同时发生。一、表示时间,可还原为含主动语态的时间状语从句。例:1.Crossing the road,the old man wasknocked over by a car.=When he was crossing the road,theold man was knocked over by a car.2.Having finished the homework,hewent for a walk.=After he hadfinishedthe homework,he went for a walk.说明:如果动作先于谓语动作发生,则用完成式:having done。二、表示条件,可还原为含主动语态的条件状语从句。例:1.Working hard,you will be able topass th…  相似文献   

14.
“物”这个词原意为“杂色牛”,如“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经·小雅·无羊》);后泛指“万物”,“事物”,《列子·黄帝》中讲:“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也可指环境、外物等,如“自其不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得”字句的状语,着重描写了“得”字句里谓词前作状语的词语的词类性质,认为作状语的词语主要有:副词、助动词、形容词、状词、固定短语、介词短语、表时间和处所的名词性词语。简要地说明了各类词语在作状语时的作用及其移位能力。此外,还分析了“得”字句谓词前有多个不同词语作状语的情形,指出这是增加信息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形容词及其重叠式在词汇意义上大致相同,但在语法意义上有较大的差别.通过对“二拍”进行穷尽式调查,并对状语位置上的形容词及其重叠式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语义关系、语法功能及语用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动词不定式作状语时用来修饰动词,可以表示目的、结果、原因、理由、条件等。下面分别加以说明。1.表示目的。例如:Hecametovisitourschool.(他来参观我们的学校。)“inorderto 动词原形”与“soasto 动词原形”也是动词不定式,用来作目的状语。“inorderto”可以放在句首,用于有意识的动词之前,而“soasto”不能放在句首,用于无意识的动词之前。再者,“soasto 动词原形”表示目的时,如果so与as之间有副词,动词不定式就不再表示目的,而表示结果。例如:Hegotupearlysoastobeintimeforthefirstbus.(他起得很早,为了及时赶上早班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18.
张彤 《考试周刊》2009,(52):109-109
英语形容词作状语是其句法功能之一,但并未被学生所熟知与运用.本文用实例分析了英语形容词作状语的意义,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句法功能,并在翻译和写作中加以运用,以使学生的书面表达趋向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形容词除了可以作定语、表语或补语外,还可以在句中作状语,具有副词的功能。形容词作状语用时,一般用逗号将其与句子的其余部分隔开。这种状语可位于句首、句末或句中。它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状语从句,具有以下语义和特征。一、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可以作状语,表示行为方式或伴随状况。有时,它会像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一样,表示意义上的增补,其逻辑主语是句子的主语。例如:1.Crusoestaredatthefootprint,fulloffear.(=Crusoe,whowasfulloffear,staredatthefootprint.)克鲁索两眼死盯着脚印看,内心里充满着恐惧。2.Heapproachedus,fullofapologi…  相似文献   

20.
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内涵,是我这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于是我选择了两样不起眼的“小道具”——一个刚出炉的烘山芋和两个外表迥异的苹果。前者为示范的“样本”,后者是练习的“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