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波。日暮伯劳飞,风吹鸟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相似文献   

2.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鬢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相似文献   

3.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相似文献   

4.
:忆梅下西洲”,西洲是美好的回忆,抒情的起点;“西洲在何处”、“鸿飞满西洲”,西洲则是对“郎”的埋怨,一怨人不到,再怨信不至;“吹梦到西洲”,西洲是凄绝情感的寄望。西洲贯穿首尾,层层推进心理情感的变化,形成《西洲曲》整体“清怨”的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5.
《西洲曲》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篇末引《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但莲子怎会“清”如水?笔者认为作者引用时有笔下误,应是“莲子青如水”。理由如下: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即有《西洲曲》全诗,此句是“莲子青如水。”当代的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吴小如等撰写的《汉魏六朝诗鉴赏》(上海辞书出版社)等许多书中所选的《西洲曲》此句也都是“莲子青如水”。②“莲子青如水”是颜色的比喻。说莲子“清”就不好解释。整首《西洲曲》从春天梅…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长期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人们对其传神的语言、浓郁的诗意和优美的境界赞叹不已,对作者篇末所引《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也是耳熟能诵。但莲子怎会“清”如水?笔者认为作者引文有误,应是“莲子青如水”。理由如下:(1)从出处看,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即有《西洲曲》全诗,此句是“莲子青如水”。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吴小如等撰写的《汉魏六朝诗歌鉴赏》(上海辞书…  相似文献   

8.
余冠英先生之《乐府诗选·西洲曲》中的释解,颇有几处令人费解。据考证“忆梅下西洲”的“下”字只能解释为“到”或“去”等;“单衫杏子红”中的单衫并非今日所言“衬衫”;“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一句中的“莲”非连蓬而是莲花;关于是曲的段落划分和主题思想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语文教师讲解时大多一语带过,认为与《采莲赋》的引用一样是以“闹”、…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长期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人们不仅对其传神的语言、浓郁的诗意和优美的境界赞叹不已,对作者篇末所引《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也是耳熟能诵。但莲子怎会“清”如水?笔者认为作者引文有误,应是“莲子青如水”。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西洲曲》中的解释 ,有几处颇令人费解。据考证“忆梅下西洲”的“下”字只能解释为“到”或“去”等 ;“单衫杏子红”中的单衫并非今日所言“衬衫”;“置莲怀袖中 ,莲心彻底红”一句中的“莲”非莲蓬而是莲花 ;关于该诗的段落划分和主题思想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原文中引用了《采莲赋》片断之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荷塘月色》引用这四句诗的真意何在?朱自清用它表现的情绪是喜悦还是哀愁?有关教学参考书提供了“有关资料”。如,吴周文《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极重要的一个方面,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追求过真正的爱情,又有多少人歌颂过纯真的爱情,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民歌作学,都写了大量歌颂爱情的诗篇,南朝民歌《西洲曲》就是一曲爱情的颂歌。它通过一个劳动女子的四季相思,歌颂了她纯洁、贤贞的爱情。题名《西洲曲》,“西洲”很自然地就成为贯穿全诗的中心线索,全诗四次提到“西洲”:开头有“忆梅下西洲”;诗中有  相似文献   

15.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属于“杂曲歌辞”。它产生的时代,大约是南朝齐梁时期。 《西洲曲》的西洲,究竟在哪里?有几种说法。一种认为,西洲在江北,是诗中男子的住处;一种认为,西洲在江南,是诗中女子的住处;一种认为,西洲在江北,是诗中女子的住处,一种认为,西洲在江中,是诗中男女相会、话别的地方。笔者认为最后一种意见正确,可以确切地说,西洲,就是武昌西面长江中的鹦鹉洲。温庭筠《西洲曲》说:“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崔颢《黄鹤楼》诗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相似文献   

16.
南朝民歌《西洲曲》写一个女子对情人的长久思念。其中有这样几句“低头弄莲子,莲子青  相似文献   

17.
离别相思主题的诗歌,多幽怨,悲凄,还时而透出美人迟暮的感伤,可以说这相思怎一个"愁"字了得。而《西洲曲》给我们展现了别样的相思之情,清新明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流露着相思的甜美。开篇"忆"字便揭示了相思的主题。值得让人推敲的是"西洲"与"江北"并举,"下"和"寄"连用,所以"下"不能理解为"往"、"去",而应该是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晶 《陕西教育》2009,(4):80-80
《西洲曲》可谓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言情之绝唱”。全文以“忆——寄——望——梦”为序,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诗中用不同的景物描写,表明季节的更替,随着季节的变化,展示了人物不同的活动,各种感情也随之自然地流露出来。景,描绘得细腻清新;情,抒发得真挚委婉。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谱写了一曲南北朝时期青年女子追求自由恋爱的情歌。  相似文献   

19.
李娅 《文学教育(上)》2008,(24):110-110
离别相思主题的诗歌,多幽怨,悲凄,还时而透出美人迟暮的感伤,可以说这相思怎一个“愁”字了得。而《西洲曲》给我们展现了别样的相思之情,清新明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流露着相思的甜美。  相似文献   

20.
翻读我国的古典诗歌,那一个个朴拙巧俏、意趣盎然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驰鹜翔园林”、“贪华风雨中”的左思娇女(西晋·左思《娇女诗》);“采莲南塘秋”、“低头弄莲子”的江南少女(南朝民歌《西洲曲》);骑着牛儿唱着《竹枝》,“不愁日暮还家错”的川东巴女(唐·于鹄《巴女谣》);“见人初解语呕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