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有”是篇章语法化的产物,是个以“有”为中心的静态性偏正结构。它表示V完成后在RT里的持续存在。“V有”的“有”并未语法化,它只分布在封闭的空间v后,和“了/着”没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 :1.作为词 ,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 ,带宾语 ,词性为及物动词 ;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 ,词性为助动词 ,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在句中充当状语。 2 .作为语素 ,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 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 ;还通“贪” ,通“德”。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几年来的语文试卷,作文占了“半壁江山”,要想在中考作文取得理想的分数,务必做到“一新一异”,即“立意新,表达异”。 “立意”,简言之。也叫确立文章的主题,它是全部构思活动的重要环节,“怎么写”主要靠它主宰,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材料就像文章的“血内”,结构就像它的“骨骼”。有骨有肉四肢发达、体格健壮,这当然就好了,  相似文献   

4.
早4     
我们对于“早”始终有种情结.重视它.利用它.甚至迷信它。“甲”固然有“早”的好,但晚了、迟了也不见得不能转变成“早”。  相似文献   

5.
现在流行着一个词语,理解它的人无处不在叫喊。仿佛它是一张特殊的船票,不管什么人,只要放声叫响它,就能登上“与时俱进”号客船。 我不知道它有没有标准答案,反正我在提起它时,是有自己的思考的。我认为,“与时俱进”的关键词是“时”,对“时”的理解如何,将决定着我们与它“俱进”的结果。 今天谈养成教育,就免不了  相似文献   

6.
元代散曲在语体特色、语句使用、整体布局、创造手段、修辞风格等五个方面有着与唐诗、宋词不同的修辞特色。在修辞风格上,它有通俗化倾向;在语体特色上,它有口语化倾向;在语句使用上,它有自由化倾向;在整体布局上,它有精巧化倾向;在创造手段上,它有具体化倾向。它的整体修辞特色表现为一种“精细的通俗”的审美色彩。它以一种近“俗”的修辞艺术来记录普通人民的喜怒哀乐,从而改变了诗词所具有的“一本正经”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讨论式”课堂学习策略,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能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的广阔平台。在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心灵的撞击、思想的对话,可以激起思维的浪花,形成辐射型网络式的信息联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语文教学的大家名师,不约而同地把“讨论”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程”中有它,陈日亮的“自学规程训练”中有它,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法”中有它,黎世法的“五步指导”中有它,张富的“跳摘实验”中有它……足见“讨论式”课堂学习策略效益显著而倍受青睐。  相似文献   

8.
海岛也旅行     
陈琪 《中学科技》2011,(3):21-21
鱼儿有鳍,可邀游四海。有些海岛也长“脚”,它们能在海中“白助游”。比如西印度群岛中有一个名叫“素马它”的海岛。它面积不大,普通海船绕其一周只需半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9.
英文中有所谓“接头语”(Prefix)和“接尾语”(Suffix)。“接头语”也被称为“接头词”、“字首”和“前缀”,它是一种加于一个字之前以增加或改变其意思的音节(syllable)。这种“接头语”,有其本身固定的含义,但却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要有其他的字来配搭,才能生存,才能有生命。例如:“Pre-condition”这个字,是由“接头语”“Pre-”和“condition”配搭而成的,其中“Pre-”这个“接头语”,有“先”,“前”,“预先”或“在……先”的意思,但它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加上“condition”这个字才能存在;而“condition”则有“条件”的意思,因此,“Pre-condition”配搭在一起时,便指“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sɑ本义为“土”或“土地”,引申义为“地点”或“处所”,在藏语和嘉戎语中可能属同源词,当它进入两种不同语言中充当语法成分时,表现出它的相似处和不同点。在嘉戎语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语法形式,在构词构形中都有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花的美丽成为永恒,于是有人发明了假花。花瓣同样娇艳,栩栩如生。但也只局限于一个“如”字,毕竟上帝并没有赋予它“生”的权利,所以它的一生只有“死”。而“死”之后的衰败是什么呢?当尘埃黯淡了它的色彩,当蛛网给它罩上朦胧的面纱,有谁会替它回忆曾经的美丽?(“发明”是不是改为“制造”更适合?)而真花则不同。因为有了生命,美便有了灵魂;因为有了灵魂,美便有了活力;因为有了活力,美便不再肤浅。风中它舞蹈,芬芳是它无声的歌,绿叶是它摇曳的裙,花瓣是它甜美的笑。当露水从受伤的花瓣间坠落,那是它的泪:在生命的旅程中,激情狂舞的最…  相似文献   

12.
在题设条件或结论中包含“恒成立”、“对…总成立”、“恒有…成立”、“对任意的…都成立”、“对所有的…均有…成立”等等词语,我们把它归纳为“恒成立”题型,关于它的解题对策常见有两种:赋值对策与化归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小青虫的梦     
早饭后。宣宣在活动室里大叫起来:“虫子,一条虫子,何老师快来把它弄走。我怕。”我和小朋友们寻声望去,原来。一条小青虫正得意地在琴凳上探头探脑地四处张望。我引导孩子们蹲下来安静地观察,以免吓跑小青虫。楠楠说:“它是绿色的。”依扬说:“它头上还有两个触角呢。”凌峰问:“它有脚吗?它有眼睛吗?”这时,  相似文献   

14.
“有”在古汉语中的用法相当复杂,本文依据“有”所具有的词性为纲,对“有”在古汉语中的各种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与“有”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进行比较,从中归纳出它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句子镶嵌着“得”字,看上去一样,但“得”的语法功能不同。有的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明它后边的成分是补语,它是“结构助词”;有的则与前面的词素构成一个动词在句子中发挥作用。区分这两类“得”很重要,它关系到对“得”后边的句子成分的分析。如果“得”被认作词素,它后边就是宾语,如果“得”是结构助词,它后边的词或词组就肯定为补语。  相似文献   

16.
郭铁成 《学习之友》2011,(11):23-24
“民主”并不是“好”或“坏”、“有用”或“没用”的问题,它是我们生命的一种渴望,一种需求。正如吃喝拉撒睡,正如人的“七情六欲”,你说它们“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没用”?我们需要它们,是我们的生命离不开它们,一旦离开,生命就要受到致命的阻遏。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不是我们的生命需要它,它就是再“好”、再“有用”也与我们不相干。  相似文献   

17.
一个小枕头,小女孩会把它抱在怀里,柔情地摇,轻轻地拍,认真地哄它“睡觉”。幼儿的这种“幼稚”行为,人们通常把它看成是孩子模仿和想象的结果。其实,除了模仿和想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幼儿的“泛灵”心理。什么是“泛灵”心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泛灵”心理是幼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心理倾向,它不同于成人艺术中的“拟人化”。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验都极为有…  相似文献   

18.
鸟“钟”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隔30分钟就叽叽喳喳地叫一阵子,误差只有15秒。虫“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小虫,它每个小时变换一种颜色。当地居民把这种小虫捉回家,以它的颜色推算时间。树“钟”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翻动一次。石“钟”澳大利亚中部的沙漠中,屹立着一块怪石,它每天早晨呈棕色,中午呈灰蓝色,晚上呈鲜红色,当地居民用它来推算“标准时间”。雨“钟”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土隆加贡地区,每天下午的3时左右和5时30分左右都会降一阵雨。自然界的“钟”@张筱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你们见过一种叫“白头翁”的小鸟吗?它是一只挺可爱的小鸟。由于在它的头顶上有一撮白色的羽毛,看上去就像似老公公头上的白发,所以大家都叫它“白头翁”。 其实在很久以前,“白头翁”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它有一头乌黑油亮的羽毛,成天在森林里唱呀跳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赋的艺术本质,在古代就有或说它同于“诗之讽谏”,或说它“欲讽反劝”的争论;而在当代,则又出现了或说它歌功颂德,或说它揭露批判的分歧。但实际上,在现存的大赋作品中,“讽“也有,“劝”也有;既有歌功颂德的内容,也有揭露批判的成分.因此,片面的肯定或者片面的否定,都不够妥当和稳重。事实证明,“某些亦此亦彼的客观实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认识方法所能认识的。”何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