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吃螃蟹”现在频频出现于各种报刊及网站上.它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流行的,用来比喻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和敢于接受各种挑战的行为。“吃螃蟹”指那些“敢为天下先”的先行、冒险家。如:  相似文献   

2.
《陋室铭》中末句“孔子云:何陋之有?”中的“陋”,向来释为:简陋、狭小,即“华贵”“宽大”的反义词。其题中的“陋室”之“陋”,亦作如是解。课本、“教参”及诸多古典学读本均持此见。笔以为,此说为非。  相似文献   

3.
说“影”     
曾庆鸿 《语文知识》2004,(10):11-12
“影”的本义是因挡光产生的阴影.或光线反射的虚像。《庄子·渔父》:“人又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走愈疾.而影不离身。”可以构成“阴影、人影、幻影、投影、杯弓蛇影、浮光掠影、梦幻泡影、捕风捉影、立竿见影、含沙射影、刀光剑影、无影无踪”等词语。  相似文献   

4.
李娟 《学语文》2004,(5):17-17
著名的意象主义诗人庞德对“意象”作过如下的界定:“意象”不是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智慧与情感的复杂经验”,是一种“各种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苏珊·朗格认为:“意象真正的功能是:它可以作为抽象之物,可作为象征,即思想的荷载物。”这就是说,意象是象征的一种表达方式,意象的最终目的是表达复杂丰富的情绪感觉和思想意念。而月光这个意象,在古今中外的作品中负载着丰富的内容,有着较为广阔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说“紫”     
杜甫诗《咏怀古迹》中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句,课本注日:“紫台,即紫宫,汉宫名。”皇宫何以称“紫台”或“紫宫”?为什么要以“紫”来命名呢?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关于诗歌的一个完整的篇幅称为“首”。可是为什么称为“首”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7.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闪耀着大同理想的光辉。“落英缤纷”的河岸,“良田美池桑竹”的丰饶,“怡然自乐”的人群,“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逍遥,经过后世文人的诠释与补充,“桃花源”早已成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桃源”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栖泊地:一个自在的精神家园,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古代文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难解情结。“桃花源”“桃源”“桃源客”“武陵源”等亦成为千古诗人吟唱不绝的经典意象。李白有“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杜甫有“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北征》),戴叔伦有“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世”(《送吉中孚校书归楚洲旧山》),  相似文献   

8.
“君子”一词在《诗经》中多次出现,而且有多个义项。  相似文献   

9.
《故乡》里有这样的描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一个“飞”字使宏儿急切而又活泼可爱的神情跃然纸上,与母亲“迎着出来”的缓慢之态相映成趣。《拿来主义》批判对待大宅子的错误态度:“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昏蛋”不知辨别地全盘接受文化遗产,大肆吸取其中的糟粕。一个“蹩”字,写出了“昏蛋”走  相似文献   

10.
陈昆鹏 《学语文》2005,(2):38-38
2005年是中国干支纪年的乙酉年,即农历生肖纪年的鸡年。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飞禽,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联。据说世上第一只鸡称玉鸡,与鸟类一样是生活在树上的。它出现在传说中的扶桑仙岛,岛上全是桑树,最大的一棵九千年才结一次果,若是吃到这棵树上的果子,便会浑身金光闪闪,成为能在空中飞翔的神仙。玉鸡独立桑树之巅,食果后遂成金鸡。“金鸡独立”一语恐怕便是由此而来。当  相似文献   

11.
说“迎取”     
赵运普 《语文知识》2000,(12):38-40
《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也常省作《焦仲卿妻》),这是中等学校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照一般情况说,文字注释该没有什么大疑问了,然而问题并不很简单。就拿焦仲卿迫于母命不得不遣送刘兰芝之时,与刘兰芝相约“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的“迎取”来说,就很值得探讨一  相似文献   

12.
13.
暗香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代的商人是如何“重利轻别离”的呢?  相似文献   

15.
“青”字确实容易让人上当,其实,在不同语言场合,“青”字表示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比如,“青青河边草”,这里的“青”指翠绿色无疑;韩愈的“青天白日映楼台”,“青天“显然是指蓝天;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当理解为黑色;此外,“青”还可指白色呢,如“鸡叫头遍,天已发青”。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先生在《咬嚼字》一(高语二册)中阐明了“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并“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推敲”的典故最早当见于唐人韦绚撰《刘公嘉话录》(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又见于五代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宋人计有功《唐诗记事》、阮阅《诗话总龟》。阮阅之言最为简洁:  相似文献   

17.
舒广袖 《语文知识》2001,(10):15-17
姚鼐《登泰山记》说:“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戊申”在这里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干支搭配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那么,“戊申”这一日的后面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晦”字呢?反之,“晦”这一日一定是“戊申”日吗?要说清什么叫“晦”,还得从月亮和月相讲起。我们的祖先通过对月相的长期观测,发现月亮圆缺是有规律性的。在一个太阳年中,月亮大致圆缺十二次,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就是这个道理。但不尽人意的是:月亮圆缺十二次仅得354天,比一个太阳年少十一天还多。这个缺陷,人们只得采取闰月的方法加以补救。这样,阴历(以月亮圆缺为依据的记历)和阳历(以太阳环黄道一周为依据的记历)就是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为我们祖先长期使用的“阴阳台历”。  相似文献   

18.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的解释是:“地震,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的地壳的震动,分为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三种。俗称地动。”近几年来,“地震”的一些新用法在各种传媒语言里大量使用,下面先看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里有一个“六一公公”,他为什么叫“六一”呢?是因为他排行六十一.还是因为他六十一岁?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份举行的第57届法国戛纳电影节备受媒体关注,但广播电视中都把“戛纳”之“戛”读成:Ga。查《辞海》,戛纳电影节之“戛”读Jia,与“戛然而止”之“戛”读音相同。《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