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回归学生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包括中学德育课程的共同追求,而此前在政治课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却在新的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没有出现,至少是没有明确的表述。那么,理论联系实际与回归学生生活这两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与生活。当我们面对这些学生时,应该怎样去把高中物理知识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是儿童精神世界的逐步发育期。我们给学生什么样的课程,就给了学生什么样的生活。语文学科具有丰盈的文化内涵、灵动的文化精神,它直接促进儿童的精神发育。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承载体,又是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一、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 民族精神教育首先是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对本民族的自信。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对于全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优秀的传统文化同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作文难教、学生难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作文教学的这种尴尬局面,教者一般都会把责任推给学生,认为这是由于学生基本功差、阅读量少、生活阅历不丰富造成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不禁会自问:到底是谁控制了学生的阅读量?是谁掐断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是谁给学生增加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都明白:兴趣比书本更重要,能力和实践比蛮干更重要。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多少人能一以贯之地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们经常反躬自问:"一所好的幼儿园究竟魅力何在?"我认为,这种魅力来自于幼儿园的精神,一种昂扬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在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文明的成果,进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三级课改的背景下,在关于“构建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的教研训一体化的研究”的实施中,在学校一笑一特的呼声中,安南伬民乐队的组建给学校注入了新的血液,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给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课余生活。最重要的伬是安南乐队的成功组建传承了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弘扬了民族音乐文化,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意识,传承了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一种德育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感恩教育:一种新的德育尝试 德育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化,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我们所期望的德育实效性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达到内在的质变效果。这种效果既有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又有隐性效果,但最终都指向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在以往长期的德育实践中,那种“高、大、全”完人式的德育要求,那种注重德育知识灌输的贫乏的道德说教,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无从体验而让学生失去了热情。那么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的心灵?感恩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而在这些管理中,学生管理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声誉。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中专生的整体素质趋于下降,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就给学生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面对这种新的挑战?我认为主要应明确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管理工作的内容及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管理,保证学生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使学生健康成长,达到培养…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与生活方式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脑网络的出现及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很大改变,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学习、工作、交友及休闲等趋势,并努力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新的技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重新构筑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新读写》2010,(5):4-4
我认为让每个人共享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城市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意义,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和意义发扬光大。世博会是一个大节日,主宾双方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让生活更美好”。它也给了我们一个梳理人类文明道路的机会,再次提醒我们,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上海世博会就是要给人类精神生活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老师那里,“德育为首“是否仅是一个交待式的口号和标榜式的标签?我们潜意识中是否分数硬件更硬,育人软件更软?我们可否己不正而欲正人?我们可否自贱而贱人?我们给学生的有多少真实,多少虚假?我们面对学生有多少真诚,多少虚伪?我们的道德目标是否过于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离学生真实的生活到底有多远?我们的德育手段有多少科学成分?我们用多少诚意和理解去打开学生的心扉?上级评给的“德育先进”让我们沾沾自喜,我们可知道学生心目中对此有多大程度的认可?我们是否平心静气地倾听学生倾吐心中的苦…  相似文献   

13.
刘宗慧 《科学教育》2007,13(4):73-74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新课程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应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自己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尤其像生物这种不属于中考学科的课堂,学生的“插嘴”现象更容易出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把学生的“插嘴”作为一种资源,让生物课堂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开始实施,带给我们的是挑战与希望,站在一线的教师由学习与树立新课程理念变为其实践者,有欣喜,有困惑,有期盼,有失落,更有新课程实施中的许多思考。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初启蒙阶段,学校带给他们的是全新的课堂生活,他们的发展便由此开始。那么,在新课程中,究竟给学生带来的是什么呢?进入新课程已一个多月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发生了新的变化,是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给学生的发展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在教学工作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玥 《现代语文》2006,(11):97-98
随着城市房地产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楼盘涌入我们的生活,它们在改变我们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语言文化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楼盘命名就体现了这种社会新风尚.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使网络越来越具有文化的功能,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正起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在学校里(特别是在非义务教育学校里),网络生活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塑造着学生新的精神生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如何在坚持传统校园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特征,积极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让健康的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是近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帮着分一分。(教师出示月饼模型。)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分的?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3)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生:半个。 师:分得的结果是2和1时,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采撷实例,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1.提高学生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民族精神教育首先是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对本民族的自信。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对于全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优秀的传统文化同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可以说,民族传统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  相似文献   

19.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作文的教与学当然也不例外。近年来.作文难教、学生难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作文教学的这种尴尬局面.教者一般都会把责任推给学生.认为这是由于学生基本功差、阅读量少、生活阅历不丰富造成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不禁会自问:到底是谁控制了学生的阅读量?是谁掐断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是谁给学生增加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都明白:兴趣比书本更重要,能力实践比说教更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杨书林 《新高考》2008,(5):43-48
2008年的高考即将来临,新的高考最有可能考查哪些知识点?我们应如何应对?我们没有能力猜测高考原题,但是可以预见高考一定会体现新课改精神,关注生活、关注热点。本文就有关重要考点进行预测和思考,引导同学们考前冲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