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是安徽人,没有在省内任过职,但热心桑梓教育,对安徽教育事业影响很大。这里略举数事:一、平民教育一九二三年八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成立,陶先生被推为安徽董事之一。会后亲赴南京,推动旅宁同乡会“决定把南京歙县试馆每月收入拨作提倡歙县平民教育之用,又去上海约集旅沪同乡会商榷平民教育进行方法”。“公决赠送旅沪不识字同乡平民千字课本,使一年内无人不识字,并划一部分收入为推广徽宁两属平民教育之用”。“现在从县而府而省,均已稍有头绪,以后可以为全国效力了”。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我国平民教育的最早倡导者之一,其平民教育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平民教育实践运动影响深远。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及其措施对当前我国普及教育实现“两基”目标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创新,促进普及教育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郭阳 《生活教育》2010,(5):50-5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从事平民教育,以"启发民智"、"教育救国"为最终目标,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的普及。在普及平民教育的过程中,陶行知一直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把普及图书馆当做普及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1923年至1929年,陶行知担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他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将安徽公学办成教育设施全、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的中学。他提出的中学生“德性宜笃实、知识宜富实、身体宜健实”的“实”字校训和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教育方法,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的办学思想和教育实践,是今天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形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杨正蒙 《教师》2011,(23):127-128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陶行知深知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他着力普及女子教育,推行女子教育改革,支持男女同校,在乡村、工厂实践女子教育。他是中国平民女子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教育,儿童教育,教学做合一,整体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等教育思想与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涵义进行比较,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学习,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917年留学归国后,陶行知一直关注着边疆教育。促使他关注的原因主要是与其不满于中国教育的落后状况,担忧着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以及致力于发动全国各族民众参与抗战有关。二十多年间,陶行知参与了许多发展边疆教育的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一系列宝贵思想。通过这些活动和思想,陶行知推动了教育界人士投身边疆教育,增进了各族教育家的交流,培养出一批关心边疆教育的优秀人才,为近代边疆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在中国 2 0世纪上半叶影响广泛 ,他的“社会即学校”、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的社区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教育服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的思想对当今开展乡镇社区教育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轶事     
文启煌 《教师博览》2003,(10):52-52
实施民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批评国民党时期的“奴隶教育太多,主人教育太少”,高呼“民主第一”,“人民万岁”。因此,他在推行平民教育、待人处事、研究学问等方面,都是提倡解放,讲究方法,工作作风豪放而潇洒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与近代中国教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以及教会教育的“中华归主”的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无疑他是一位极富代表性和颇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它不仅符合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为中国的民众教育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且对当代的中国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特别具有启示意义的内容包括:培养人中人的教育宗旨,体现了教育平等的平民意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目标,使社会环境得到净化;重视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自主、实践、创新的教育原则,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丰富生活力的教育评价标准,对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具有积极作用。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当代仍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与我国近代学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引进西方教育思想的倡议者和先驱者,其功绩不仅使我国知识界冲破旧传统以窥世界教育之窗,而且还在建立新的教育体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是出生和成长在中国土壤上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其中国特色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坚持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和教育传统,积极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并使之本土化。文章着重从陶行知的教育观①、教育理论及其教学法三方面探讨了其对近现代教育本土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他的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解放、培养并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在南京北郊劳山脚下的晓庄,实践生活教育的理论,探求教育救国的道路。陶行知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隐逸文人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中吸取营养,其人格魅力感召后世,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对中国传统隐士人格精神的接受,对于当代教师人格教育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作为中国一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然而,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思想也相应地需要不断创新和超越。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超越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反映,是弥补单个个人认识有限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陶行知生前遗愿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陶行知已经提出的教育理论、进一步探讨陶行知办学思想中所涉及的问题、积极探索陶行知少有涉及或研究较少的教育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是超越或创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方向;历史研究、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证、实践)研究高度结合是超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根本路径;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是超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在条件;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支持是超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的义务教育观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并非一味地迎合西式义务教育,而是从“共和主义”角度,即从保护教育机会平等角度去理解和推进义务教育。针对当时面临的非常恶劣的社会环境,他主张开展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普及教育是陶行知义务教育观的精髓,“小先生制”是他独创的开展义务教育的方法,“工学团”是他独创的义务教育内容。陶行知的义务教育思想非常有价值,借鉴他针对中国具体情况而推行的灵活多样的方法与举措,可以促进我国目前义务教育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36年,陶行知在欧美等国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因救国会七君子案受到国民政府通缉,这时,美国华侨领袖司徒关堂给予陶行知经济的支持,人身的安全保障.使陶行知得以继续抗日宣传活动,后来陶行知在重庆引介司徒美堂和周恩来相见,团结了广大的美洲华侨,并吸收司徒美堂参加了新中国的建立,陶行知与司徒美堂的友谊是现代中国政治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秉承生活教育思想精髓、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生活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随着他的教育实践从萌芽走向成熟,包含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为中国近现代德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益于从中汲取营养,指导当前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