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需要考虑和探讨的是:中日间的历史问题是否已经解决,历史问题认知对中日关系意义何在,历史问题是否可以绕过去,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做法,在历史问题上日衣人如何看待中国,影响日本历史认知的因素,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中日间的历史问题认知的正确取向。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八年级学生在本学期要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部分近代史。如何结合史实与现实开展有效教学,完成课程标准要求?本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设有下列问题:1.今年中央电视台“庆中秋”晚会为什么在农历八月十六举行?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标志事件是什么?3.你对这段历史了解最多的是什么?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的?4.你认为近年来中日关系如何?你的这些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5.你认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走向怎样?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调查结果概括如下:第1、2题80%学生能…  相似文献   

3.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因素具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其中。影响中日关系的是主观层面。如果没有主观层面。历史因素就变成了历史事实,不会影响中日关系。因此,要排除中日关系中的历史因素,就必需在日本采取主动的前提下,由双方共同超越,而不是中国单方面的忘却。  相似文献   

4.
中日历史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的矛盾焦点,两国间认识差异相当大,日本的错误言行主要集中在篡改历史教科书、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政客公开为军国主义辩解等几方面.这一问题,表面看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在兴风作浪,实质上与日本政府的发展战略转型密切相关.中日历史问题事关两国关系发展走向,不容忽视,一方面日本肯定应该正视历史,另一方面中国也要本着超越但不忘记历史的原则,不在这一问题上固步自封,不做可能会激化两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事情,强大自身建设,巩固国防力量,以此推动日本回到正确认识历史的正常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日本历史教育的研究,不应局限于日本教科书中有关近现代日本侵华历史的记述,而应该拓展研究的外延和深化研究的内涵,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整个历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不仅从政治角度还要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以现行日本初中社会科教学大纲为线索,通过与中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展现日本当局在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以及有关自古以来中日关系方面所作的规定,揭示中日两国在处理共同历史问题时存在的异同,以及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结构上的差异。为国内学者更全面地认识和研究日本历史教育,促进中日两国历史教育学者的交流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最重要的大国,具有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悠久历史。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空前的进展。但由于历史问题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时常出现波折。历史问题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但中日关系的发展也有诸多有利因素:经济上的相互合作、文化上的频繁交流、安全上的相互借鉴,已成为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中日两国应从大局出发,积极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推动中日关系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淑琴 《江西教育》2009,(11):34-35
中日关系历来都是敏感、复杂、尖锐而又现实的话题,这于历史学科而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高考备考,都是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教师往往以“近代日本侵华史实一近年来中日关系矛盾重重——如何面对中日问题”的思路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上课。  相似文献   

8.
渠长根 《红领巾》2005,(4):34-37
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清理日本侵华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领域,是一个深层次的方面.日本侵华思想导致了残暴的日本侵华战争,并把1945年之前的中日两国关系写实为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而且日本侵华思想也并未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销声匿迹.相反,直到战后,它还潜在地影响着中日关系,使现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态势.清理清除潜伏暗藏的日本侵华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康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中日关系中,教科书问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影响着两国关系的进退。日本政界、财界及学界保守势力一直试图通过修改进步的历史教科书或批准反动的教科书,来试图掩盖对外侵略的历史。这遭到了战争受害国中的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也引起了中日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日关系历来都是敏感、复杂、尖锐而又现实的话题,这于历史学科而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高考备考,都是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教师往往以"近代日本侵华史实--近年来中日关系矛盾重重--如何面对中日问题"的思路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上课.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895年至1945年这五十年是中日关系复杂变化的五十年。由中国之败到日本之败,这不仅仅是中日两国势力的较量,也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半期远东局势乃至世界局势的变化。其中,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甲午战败作为一段耻辱史,对中华民族来说锥心刺骨,历史教训非常深刻。虽然学界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已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关于甲午战争的细节仍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细究的地方,如战前日本是否就已经蓄谋发动?中国是否还有其他应对策略可以选择?《中日修好条规》为何未发挥制止战争的作用?战争的惨败又是如何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由渐变到嬗变的?本刊特邀三位学者对这些细节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895年至1945年这五十年是中日关系复杂变化的五十年。由中国之败到日本之败,这不仅仅是中日两国势力的较量,也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半期远东局势乃至世界局势的变化。其中,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甲午战败作为一段耻辱史,对中华民族来说锥心刺骨,历史教训非常深刻。虽然学界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已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关于甲午战争的细节仍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细究的地方,如战前日本是否就已经蓄谋发动?中国是否还有其他应对策略可以选择?《中日修好条规》为何未发挥制止战争的作用?战争的惨败又是如何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由渐变到嬗变的?本刊特邀三位学者对这些细节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895年至1945年这五十年是中日关系复杂变化的五十年。由中国之败到日本之败,这不仅仅是中日两国势力的较量,也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半期远东局势乃至世界局势的变化。其中,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甲午战败作为一段耻辱史,对中华民族来说锥心刺骨,历史教训非常深刻。虽然学界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已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关于甲午战争的细节仍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细究的地方,如战前日本是否就已经蓄谋发动?中国是否还有其他应对策略可以选择?《中日修好条规》为何未发挥制止战争的作用?战争的惨败又是如何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由渐变到嬗变的?本刊特邀三位学者对这些细节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关于妨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历史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中方在历史问题上的一贯方针和做法是正视历史、向前看 ,而日方对待历史的态度仍缺乏足够的真诚 ,甚至不断有人在此问题上制造事端。彻底解决两国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 ,是中日双方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 ,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日方。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认识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中方在历史问题上的一贯方针和做法是正视历史、向前看,而日方对待历史的态度仍缺乏足够的真诚,甚至不断有人在此问题上制造事端。彻底解决两国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双方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日方。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是中日关系既重要又敏感的一年。在近一个时期,中日之间各种矛盾不断凸显,严重地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国内外有远见的专家学者提出将中日关系纳入整个东亚的视野,在区域合作中看待中日两国关系。2005年9月23-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中日战略研究促进会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协办,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东亚合作论坛2005: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邀请了国内数十位日本问题及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日关系发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人归纳出“中日敏感问题”,即历史认识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安全合作问题,战争赔偿问题,光华寮问题和教科书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法律性质的争端。该文通过对战后中日法律关系文件及规约内容的考察。来解读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以及日本违反国际法发动侵略战争这种犯罪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主题是友好的,但也存在着磨擦,尤其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如日本的侵华战争、日本当局中有些人采取了回避、扭怩甚至否认这段历史的态度(而且反复过).为什么会这样?作者认为就其进行思考对如何能冷静地看待当今乃至21世纪的中日关系这一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这是中国近代以来遭到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帝国主义侵略。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本单元的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均有所涉及。有些重点内容反复变换角度考查。考生在复习时。着力把握三条基本线索:1.一对矛盾: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2.国共两党推行的两条抗战路线和领导的两个战场:3.抗战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另外,考生可联系有关时事,分析、理解当前的中日关系。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借鉴功能。使中日关系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精神的指示下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各国以不同方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以及中国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刻,作为发动这场人类大浩劫的责任国之一的日本却逆时代大潮而动,日本某些政客近日更是公然为日本的侵略历史和战争罪犯“翻案”。由于日方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一再违背三个文件的基本原则,失信于中国人民,致使中日关系受到严重损害。日本政府在否定历史、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抢占钓鱼岛、干涉台海局势、争夺东海油气资源等问题上,已经走得越来越远。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频频以政府官方形式,公然做出一连串挑衅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挑战现代国际法的极为恶劣的动作,使得中日关系降至冰点。日本必须遵守战后国际秩序,恪守三个政治文件,维护国际正义,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和处理中日关系,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处理好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只有这样中日关系才能长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