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长媚大     
报纸上的大块文章越来越多,我自己总有一种惶惶不安之感:自己是干这一行的,对长文章尚且望而  相似文献   

2.
市场报道是众多企业媒体越来越关注的题材和越来越投入的领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随着各大企业市场机制的形成与市场舞台的扩大,各大企业媒体市场报道的升势也越来越旺,触角越来越长。比如,钢铁行业一些大的集团有的已跨进世界500强,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有的  相似文献   

3.
长风难刹     
读者讨厌长文章, 作者偏爱文章长。你说应该短一些, 他说你是下懂行。一则消息几十句, 小眉小眼瞧不上; 一篇特写千把字, 登在报上打不响;  相似文献   

4.
为何写不短     
我爱看报纸上的理论和政论文章,但觉得有一个通病,就是太长。写文章当长则长,宜短则短,本不应有什么硬性规定。然则实际是,现在报纸上的理论和政论文章,可短的不短,可长的更长,水份太多。为什么写不短呢?据我观察,至少有五个原因。一是缺乏深度的文章写不短。大家也许知道高僧  相似文献   

5.
编辑絮语     
与大街上男女老少都穿唐装一样,现在的报纸上也刮着一股流行风,那就是文章越来越长标题却越来越短,在这些短标题中又以四字标题居多,且有许多字词成为流行的配件,如经常有“××黑幕”、“××搅局”、“××困境”、“××突围”、“×  相似文献   

6.
系列评论是一种新兴的评论形式,有系列评论员文章、系列个人署名评论,系列社论亦有,笔者曾读过《人民日报》1982年11月17日至1983年2月10日的连载7篇反对“大锅饭”的系列社论,但在地方报纸上尚不多见。系列评论是针对一些重大问题或事件而刊发的一组评论文章,一般三篇以上,大多连续刊发。笔者在策划和写作系列评论的实践中体会到,一些问题比较重大、涉及面比较广泛的题材,做一篇评论文章势必篇幅长、中心多,使文章重点不突出,影响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宏谊 《新闻记者》2000,(11):94-94
时下,新闻作品篇幅越来越大, 报纸的版面格式越来越“简洁”。文章长,若是内容翔实,报道全面,归入“深度报道”范畴,倒也说得过去。问题是各种文体的作品一律长起来,却常常像从水里捞起来,水份很多。笔者在编辑实践中归纳出新闻作品中的七种水份: 一为无关背景。一些记者通讯员在提供背景资料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八竿子沾上点边,就一古脑地捅出来。如笔者处理过一篇稿子,主要的新闻事实是某海运公司里最老的一艘海轮在国际港口安全检查中多次通过“无缺陷检查”。但在背景中,通讯员用了较多的笔墨介绍了这家公司开展“海上…  相似文献   

8.
报刊上的文章,应当讲求朴实。虚张声势,想用一些虚夸的字眼来获取宣传效果,反倒会事与愿违。例如,目前一些报刊上滥用“大”字的现象仍不少,有必要提请搞宣传工作的同志们注意。有的作者写文章时,很爱用“大”字。诸如大学习、大宣传、大发动,一个接一个,有的甚至还要再加上一个“大落实”。对党的一些重要指示,是应当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坚  相似文献   

9.
中外作家都在“短”字上做过文章。普希金说:准确和简短是散文最重要的要求。鲁迅说: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对文学作品尚且如此要求,何况被称为“轻骑兵”的新闻报道! 但是,我们从报纸上见到的长新闻,仍旧很多,短小的,一两百字的新闻,几乎是鲜见的。这样,篇幅拥挤、版面呆板、报道面狭窄等等问题,就都相继出现了。可见,“长风”实不可长! 新闻怎样才写得短呢? 找出长的原因,改掉它,就短了。长的原因是复杂的,有认识问题,有观点问题,也有表现方法问题。最近读了报上的一些新闻,觉得从表现方法上看,造成冗长的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越拍越长。越拍越长的电视剧让耐心的观众越来越失去了耐心。这些年来,尽管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机会,一再呼吁电视剧拍得短一些,内容更充实,更精辟一些,但屏幕上长风劲吹,丝毫不见减弱。如今,十集已不足论,百集近百集超百集的也有了。听说有人欲拍中国历代后妃全传,长达一千集,真不知拍些什么!诚然,长和短是相对的概念。我并不一概地反对长,长而有物,长而有趣,长而有味,就没什么不好。问题是,绝大多数电视剧的“长”都和“空”纠缠在一起,给人一种生硬的、不自然的感觉,一看便知是人为的。曾有用语尖锐人士…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再一次提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干不出新的事业,还批评现在形式主义多,文章长,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总的精神是强调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小平同志的谈话,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做好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別是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这对于做  相似文献   

12.
习惯于从手机获取信息的用户发现,现在很多文章的标题是越来越长了.在网上小范围的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70人中,有三分之二的认为现在的标题越来越长. 笔者专门统计了几个微信公众号的标题字数,发现现在公众号的标题确实比较长.其中,杭州网公众号近10期推送了56篇文章,平均每篇标题为28个字.扬子晚报公众号近10期推送了46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标题为29个字.人民日报公众号近10期推送了21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标题为22个字.  相似文献   

13.
“脱水”     
编辑改稿,可以说十次有十次都是把长稿改短、把冗稿改简;我称其为“脱水”——即挤掉这一类稿件中的水份是也。堆放在编辑案头的不少来稿(包括一些水平在发表线以上的来稿)水份太多,这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报刊上关于“短些,再短些”的呼吁也时有所见;不过呼吁归呼吁,给文章中掺“水”者却依然如故,照掺不误。缘何会如此?我以为这里面有一个作者的水平问题。不要以为短文章就一定比长文章好写。我是写短  相似文献   

14.
以文章的长短论“优劣”的看法在新闻界尤其“走红”,不仅有不少读者“瞧不起”短文章,就连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似乎也没有把“火柴盒”、“豆腐块”一类的文章放在眼里,不愿意采写短新闻,唯恐自己的文章写短了显示不出“真才实学”而贻笑大方。诚然,文章的长短对作者的要求不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的长文章需要的技法可能要高一些,但即便如此,也并不等于说文章的“身价”可以随篇  相似文献   

15.
现在宣传典型上有一种倾向——长。要说典型,必定是几千字,甚至是一两万字的大块文章。翻一翻近两年的报纸,典型——从一个版转到另一个版,典型——分上、中、下篇,典型——分一、二、三集,有的报纸上宣传的典型文章,如同连载小说,常常是“要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最近看到某报宣传的一个先进党支部典型,从2月下旬开始一直到4月下旬,文章还没有做完,历时两个多月,先是长篇通讯之一、之二、之三,接着是连续报道,三天一篇、五天一章,不紧不慢。无怪呼,有的读者说,要学典型先要有耐心,要耐着性子把典型文章看下去。现在新闻界在提倡写短新闻,深得读者、编者的欢迎。笔者以为,新闻长、主要是长在典型文章上,要短,必须先把典型文章短下来。我们有些作者总以为文章越长、份量越重,采取“以长取胜”,企图以长来证明典型的过硬,吸引读  相似文献   

16.
少说废话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忌无病呻吟,这是写文章的起码要求。最近翻阅一些来稿,其中颇有一些长篇大论的作品,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让人望而生畏。耐着性子读下去,越读越觉得乏味,通篇废话不断,不知所云,令人如墜五里雾中。一般的政论文,只要论点新颖,论据充足,论证有力,即可达到让人心悦诚服的目的。一位老学者说:“一般的文章,写两三千字就足可以把问题说清楚,写得太长肯定会使人感到累赘。”中外历史上短小精悍的传世名篇是不乏其例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仅有几千字。而我们有些同志总怕文章写短了,似乎写得越长越有学问,结果却事与  相似文献   

17.
一些报纸上的文字越来越长,势不可遏,读者惊呼之曰“长风”。风由何起?就管见所及,析因如下: 一曰:思想加工粗糙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但好的新闻,不仅应是所报道的具体事实“真实、准确”的反映,而且应是所报道的具体事实在“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所处位置的反映。一条消息,尤其是一篇通讯,需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02,(6)
对明星的宣传,特别是报道“星”们的隐私及其并不高尚的趣事轶闻,媒体的管理部门曾多次提出要求,一些正真的读者也慷慨陈辞,进行过尖税批评。然而,仍有那么些报刊对“星”兴趣甚浓,跟在“星”的屁股后面,围首“星”闻作文章。在这些报刊看来;“星”闻即等于新闻,而且报道的内容越来越广,挖掘越来越深,情节越来越细,色调越来越“艳”,大有一股沙里掏“金”,不掏个“金娃娃’誓不罢休之势!  相似文献   

19.
归来兮,短文     
近年来一些地方报纸的“长风”又开始兴盛起来。报纸上长文坐正中,一些领导的讲话动辄以万字计,令人生畏。在一些人看来,文章以“长短”论得失,文人以“长短”论英雄.文不长则不够味。 其实,文章不在长短,而在意境,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短文也有短文的绝活:《史记》中《滑稽列传》里的人物,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唐人元稹那首《古行宫》只有20个字,给人留下了与《长恨歌》一样的余味,《古文观止》中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报纸上的征文,大有一发而不可止之势。然而对版面上越来越多的征文,社会上和新闻界都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实践中感受到的问题,作一些探讨。是手段还是号角对征文的作用,以往比较流行的看法大体有二:一是为稿件,二是为纪念。开展征文能丰富稿源和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