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学生虽然基本清楚语病的类型,但是对复杂的句子特别是复句往往无法检查出病因,感到束手无策。为了便于考生简便、快速地识别此类病句,本文拟介绍透视复句语病的一般程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辨析病句,是语文高考的必考题。也是考生的一个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抓标志性词语来辨析病句是突破这一难点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结合高考例句来谈谈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运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2005年高考重庆卷的第22题为修改病句: “科技下乡”的热潮,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县“科技下乡”小分队来到桃花乡,大约半个小时左右,近千份科技信息资料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相似文献   

5.
并列结构使用不当导致句子产生语病的情况相当复杂,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此类情况比较多见,常见的语病原因有:造成句子歧义。造成相关成分搭配不当。造成句意不合事理,造成语意重复,造成句式杂糅,等等。辨析语病时一定要注意抓住这些易错点,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6.
辨析语病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2003年,语病类试题把以前判断病句类型中的"结构性错误"和"语义性错误"两种情况分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类题目的难度.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对辨析语病普遍感到困难.下面针对2004年全国及各省高考试题中的语病辨析题作一病例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8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第4道语病辨析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相似文献   

8.
《语学习》2004年7、8期合刊封底刊登了一则《走近经典》的广告,广告语出自该书主编于漪先生之手。广告语的第一句这样写道:“人类创造了几千年的明,单是见诸于字的书籍就浩如烟海,怎么读?穷毕生精力也难以做到。”笔认为,此句中的“见诸于字”有明显语病。遗憾的是,有些同仁对“见诸于字”之类到底有无语病还颇为模糊,故  相似文献   

9.
能否“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能力高低的直接表现,因而“辨析并修改病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然而对很多同学来说这却是难点,历年高考本题的正答率都较低,有时仅达二十点几。因为病句类型多,往往把握不住头绪.其实分析一下历年高考题,我们会发现很多病句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从中模到一些规律,掌握了它,也就找到了辨析病句的捷径。  相似文献   

10.
11.
杂糅作为高考六种类型病句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身囊括内容较多,修改难度大。杂糅就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相互套用,纠缠不清,表现形式为①是举棋不定。偶用这种结构,又夹杂着那种结构,两种结构混杂。②是藕断丝连。一句话结构已完整,却把其最后一句作为另一句开头另起锅炉。③是中途易辙,一句话未说完,突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④是反客为主,即把上半句的主语以外的成份,用来作下半句的主语,  相似文献   

12.
2005年高考重庆卷的第22题为:下面两段话中各有两处错误,请将修改后的两段话写在答题卡上。(1)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是明末清初。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13.
2012年高考语文17套试题,有15套涉及语病辨析或修改,现盘点如下:一、命题特点高考对病句的考查,题型仍然以客观辨析题为主,重在考查对句子正误的判断能力。类型还是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赋分绝大多数是3分。  相似文献   

14.
拜读《名词误用例析》(《语知识》2004年8期)一,获益匪浅。但对其中一个例句的评析未敢苟同,特提出与作商榷。例句是:  相似文献   

15.
2011年高考语文17套试题,有15套42项涉及语病辨析或修改,现梳理如下: 一、命题特点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题型仍然以客观辨析题为主,重在考查对句子正误的判断能力。类型还是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赋分绝大多数是3分。取材多为当前社会关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等热点题材,  相似文献   

16.
焦文林 《考试》2004,(3):16-18
考生要提高“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除了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语病归类复习训练外,还要了解一些诊断语病的切入点,以便快速准确地找出语病的症结,做出正确的选择或修改。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八种诊断语病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第5小题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8期上载有贺鹏老师写的《造成歧义的原因与消除方法》一文,该文对高三老师备课颇有帮助。但是,贺老师在分析语言表达中产生歧义的原因之四“结构层次不清导致歧义”时所举的一个例句不恰当,而且对此例的分析也不准确,现不揣浅陋提出以备商榷。  相似文献   

19.
语病辨析题是高考语文必考题,虽然这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命题者有意增加其迷惑性,但是只要考生积极关注句子的易致病的部位。熟练掌握常见易错结构和常见类型标志,就能够快速判断出这道题中每个句子是否存在语病。下面就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病句为例.谈谈病句辨析的常见切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病句辨析是历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重点和难点,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突破。在系统梳理六种基本病句类型,大量训练的基础之上,还可以熟中生巧,泛中求精,抓住特征,巧识病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