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民工潮”实质上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入90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了新一轮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进而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思路,尤其提出了以大中城市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载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目前的转移状况尚不满足农村实际的需要,为了加快转移的速度,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其吸纳就业的能力;(2)通过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加强区域间劳务协作、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和增加劳务输出等措施,引导民工潮向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是一种历史现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与一个国家工业化开始的早晚和进程的快慢、土地集中的程度、农业的内部结构、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生产率的高低、人口的增速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工业化的互动着手,提出科技进步条件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是三个层次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民工潮”实质上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入90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了新一轮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进而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思路,尤其是提出了以大中城市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载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等非农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针对存在于劳动力转移浪潮当中的制约因素,从根本上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推进农民工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应从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畅不仅影响了农民的就业和收入,而且成为制约我国城乡发展的"瓶颈",深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探讨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对加快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及其转移状况的研究,目前尚未建立起系统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经常性的定期调查制度,缺乏系统的统计数据资料.其在该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大都越过了基本统计信息获取这一环节,往往是在没有数据或数据匮乏的前提下获得的.文章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指出了这一问题,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及转移状况基本数据的采集方案,讨论了这种方案所需要的统计指标体系和常规统计分析、统计调查条目和数据采集、抽样调查等基本内容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9.
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从总体上看,只能通过适当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就地安置,逐步转移,因地制宜,广开门路。"在当前和一段时期内,则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进行综合开发,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创造必要条件。农业劳动力超前转移和盲目流动,必将带来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从总体上看,只能通过适当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就地安置,逐步转移,因地制宜,广开门路。”在当前和一段时期内,则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进行综合开发,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创造必要条件。农业劳动力超前转移和盲目流动,必将带来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关键.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外转移成为一种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受到非农部门吸纳能力和外部环境的限制,也受到农业吐出能力和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内在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以就业和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压力增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瓶颈。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要从政策制定、强化培训、完善服务、创造环境等方面制定策略,以破解转移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从法律层面创新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并不断完善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担负起对农民工管理、服务的法定责任,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政策支撑;同时不断完善劳动法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富余问题,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并为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劳动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当前,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转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很多问题。要真正实现有效转移,必须加快我国社会改革,同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回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形成原因、构成来源、生存状态考察,我国农村剩余人口分为三种类型。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对农业刺余劳动力进行产业性转移,对其他农村刺余人口进行城市化转移。这种转移能否成功,取决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城市产业的容纳能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和新老市民的融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目前的情况下,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所以说,职业教育引领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论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分析了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紧密结合农业和农村实际,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与农村内部空间,通过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积极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整合与优化,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居住和生活环境,从而实现唐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