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教材对二氧化硫漂白性质的实验一直采取以下操作 :将SO2 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 ,品红溶液的红色退去 ,再加热试管 ,红色又恢复 ,装置见图图 1 原实验装置    图 2 改进的实验装置1。由此教材得出结论 :“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有色物质 ,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这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某些物质化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 ,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教师对该反应原理很清楚 ,但是学生不知道 ,这种操作能不能说明该反应原理 ?学生心中留有疑问 ,更重要的是 ,加热又分解出的SO2 不经处理 ,直接排入空气中 ,没有…  相似文献   

2.
1.化学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分别向装有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的两支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都变成红色,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二化学课本(必修加选修)第89页的[4-10]实验,“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收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难度极大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中的作法 ,很难看到白色沉淀 ,往往直接看到绿色。致使教师在讲授时倍感牵强。在其它资料上也经常看到一些改进方法 ,措施亦多为降低溶液中的含氧量。但不是现象不明显 ,就是过程复杂 ,不方便演示。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我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1 主要仪器、试剂普通试管 2支、试管夹、酒精灯、固体氢氧化钠、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蒸馏水2 操作步骤2 .1 对比实验先用药匙取一粒氢氧化钠固体 ,送入试管底部 ,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约 2毫升蒸馏水 ,加热试管 ,观察现象。2 .2 演…  相似文献   

5.
刘宜树  孟力 《化学教学》2000,(12):10-10
二氧化硫的制取与性质 (溶于水显酸性 ,氧化性 ,还原性和漂白性 )实验内容较多 ,如实验分开来做会有一系列不便之处 ,所以许多老师将其设计成组合实验。但组合实验也有它本身的问题 :1.实验装置繁琐 ,耗时较长 ;2 .气密性难以保证 ,易造成污染 ;3.药品用量太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实验进行改进 ,克服了组合实验的缺点 ,具体如下 :1 实验装置  1.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  2 .石蕊纸环  3 .品红溶液纸环  4 .KMnO4溶液纸环  5.Na2 S溶液纸环  6.Na2 SO3 H2 SO4(浓 )   2 实验步骤(1)取一支大试管 ,向试管内加入 1…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现在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探究做如下说明。1分解速率探究教科书中对双氧水的分解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实验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如图1  相似文献   

7.
1 三种物质“醛基”结构的验证实验1.1 银镜反应(1)甲醛与银镜反应:取一洁净的试管,配制银氨溶液,然后滴入1mL 10%甲醛溶液,将混合物放在80~90℃热水浴中静置。实验现象:试管壁出现黑色银镜。(2)葡萄糖与银镜反应:取一洁净的试管,配制银氨溶液,然后滴入1mL 10%葡萄糖溶液,将混合物放在  相似文献   

8.
丁烷是一种易液化的还原性气体 ,其密度比空气大 ,难溶于水。用市售丁烷做一系列的化学或物理实验 ,具有取气方便、操作简单、实验效果好等特点。现介绍如下 :1 做制取Fe(OH) 2 的保护气Fe(OH) 2 是一种白色的不溶性物质 ,因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难以观察到它的白色。若把新制的FeSO4溶液倒入试管中 ,在试管中通入丁烷气体至满。由于丁烷比空气密度大 ,因而试管中的丁烷不易外溢。把刚刚煮沸除氧的热NaOH浓溶液 (煮沸时间不低于 2分钟 )用滴管滴入试管中 (滴管应插在管口以下 ,以防液滴接触空气 ) ,会发现试管中有大量…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51面~52面"活动与探究"中安排了如下实验探究温度与平衡移动的关系。一、活动与探究将 CoCl_2溶于浓盐酸中能形成 CoCl_4~(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2 ) 4Cl~-(?)CoCl_4~(2-) ΔH>0粉红色蓝色取3支试管,向其中加入适量 CoCl_2的盐酸溶液,将试管分别置于热水、冰水和室温下,观察实验现象,把观察到的实验现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二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三节"硝酸"中有一验证硝酸的氧化性的实验:铜与硝酸的反应. 实验操作: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活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通入另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反应片刻后将加稀硝酸的试管上的活塞取下,使空气进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人教版(化学第二册2003年6月第1版)实验实验:在3支试管里各加入6滴乙酸乙酯。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5 mL;向第二支试管里加稀硫酸(1:5)0.5 mL、蒸馏水5 mL;向第三支试管里加入30%的氖氧化钠溶液0.5 mL、蒸馏水5 mL。振荡均匀后,把三支试管都放入70℃~80℃的水浴里加热。几分钟后,第三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消失了;第二支试管里还有一点儿乙酸乙酯的气味;第一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没有多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卤素间置换反应的教学常以两个化学实验为引子展开,具体做法如下。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实验现象见表1。表1氯水和碘化钾以及溴化钾溶液反应现象实验操作2~3ml 0.1mol/L KBr溶液2~3ml0.1mol/L KI溶液说明实验前溶液颜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滴加少量新  相似文献   

13.
1 实验的设想先将硝酸铜溶液蒸干 ,再加热硝酸铜 ,使其受热分解 ,生成的氮的氧化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生成的氧化铜可以还原为铜盐 ,生成的铜又可以与稀硝酸反应生成铜 ,并实现了铜的循环实验。2 改进后的实验2 1 实验仪器 :试管两支、烧杯、锥形瓶、漏斗、酒精灯、铁架台、橡皮塞、导管。2 2 实验用品 :硝酸铜溶液、稀硫酸、锌粒、水。2 3 实验步骤 :图 1如图装配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在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铜溶液 ,并摇动试管使硝酸铜溶液均匀地附于试管内壁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小火加热硝酸铜溶液 ,当水分蒸干后 ,停止加热 ,…  相似文献   

14.
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爆炸的实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爆炸的实验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成功率很低、危险性很大 ,而且耗时 ,许多教师都不做该实验。为了简化实验过程 ,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现改进如下。一、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 (铁架台等仪器省略 )。附图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   1 .从漏斗处向试管注入饱和NaCl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溶液至试管口 ,并用带塞干燥管塞好。2 接通直流电源 ( 1 0V~ 1 2V)进行电解。3 当观察到干燥管上端出现黄绿色的气体后 ,立即在干燥管口套上小气球。4 当电解生成的气体达到试管体积的一半时 ,停止电解。调节漏斗的…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_2SO_4溶液,在试管2里加人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1)就试管3的后续实验而言,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时,加入NaOH溶液要适量,使水解后的溶液呈中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情境 在对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互相转化"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的学习方式.其中一组学生设计的"Fe2+转变成Fe3+并验证Fe2+的存在"的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1.用过量的铁粉和稀盐酸溶液反应制备FeCl2溶液. 2.取新制备的FeCl2溶液5ml置于一支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约10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3.往上述溶液中滴入H2O2溶液,观察现象. 这组学生在各自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滴入KSCN溶液时,试管中浅绿色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再滴入H2O2溶液时,有三名学生的试管中出现了血红色,另有二名学生的试管中先出现了血红色而后又褪色.这一实验现象使学生产生了疑问: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高三化学新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未知物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渗透赏识教育。教学重点:未知物质组的检验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评价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品:试管、酒精灯、试管夹、Na2 SiO3固体、约0 5mol·L- 1的NaOH溶液、AgNO3溶液和稀盐酸、酚酞指示剂、Na2 SiO3溶液。教学过程:1 创设探究的情境高二(9)班的学雷锋小组在化学实验室义…  相似文献   

18.
李焱 《化学教与学》2013,(9):88-88,90
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P37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实验2-5](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关于"Fe3+和Fe2+的转化"实验:人教版《必修1》实验方案如下:在盛有2 m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把上层清液倒人另一试管,再加入几滴氯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实践证明,实验效果很差:没有预期的红色出现,而是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从直观教学手段中形成化学概念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发现很多基本概念特别是微观世界,摸不到,看不见,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尽量做到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看得真切,印象深刻,易于记忆.比如在教学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时,教师演示实验:(1)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2)在研钵中研磨硫酸铜晶体;(3)在试管中加热硫酸铜晶体;(4)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