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方位词“左右”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差距,但“左右”在两书中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左右”作为方位词,其各种用法才刚刚萌芽,基本上只能单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形式上对《祖堂集》中有定无定表达的各种手段进行考察,指出:一、有定性表达中,有定性主要由三类定指词及其短语来表达,并且三类定指词中,由专有名词及其短语表达的有定占绝对的优势,有定的光杆名词性成分大多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二、无定性表达中,主语位置上由光杆名词表达的无定多用于特殊的场景语境,这使我们重新审视有定无定的意义;"有"字及其短语是无定表达的主要方式,并且"有"后可以出现专有名词而没有出现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形式。与主语位置相比,无定表达在宾语位置占有较大的比例。三、交际原则的作用,使整部《祖堂集》中有定表达的数量远远多于无定表达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专门的全民健身行政法规。将其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央7号文件"等法规的有关条文规定进行对比之后发现,《条例》具有以下特点:就性质而言,《条例》是一部较高层次的法律;从内容上看,《条例》是由单项立法向综合立法过渡的典范;从操作层面分析,《条例》对学校体育的有关规定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加以细化。为切实保障《条例》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落实,提出了重视领导工作与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配套制度,加强学校基础体育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评点史上,王伯沆的《红楼梦》批校,通过对《红楼梦》情节设计技巧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化出"的方法,认为人事叙述可以变化而得,场景描写也可以从别处"化出"。这种方法体现的无疑是古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种重写行为,值得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5.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小戴记》,凡四十九篇,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记述了先秦时期的典章、名物、制度及冠、婚、丧、祭、燕、享、朝、聘等礼仪。其内容广博,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自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尊为"经",宋代以降,位居"三礼"之首。其中的篇章,如《学记》、《礼运》、《檀弓》等广为学人所重。是古代科举教材,影响中国文化甚深。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礼记》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今日的杏花村文化现象都与托名杜牧的《清明》诗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实,杏花村意象是杏花意象在唐宋文学中的诗意延伸。据考察,"杏花村"词组在今存唐诗中出现过3次,在宋诗中出现过17次,在宋词中出现过4次;"杏村"在宋诗中出现过3次。这27个杏花村除了南宋方回诗中一个"杏村"是实指外,其余全是虚称,则《清明》之中的"杏花村"也当是虚指。学者从目录学、诗韵学、诗歌风格学等角度曾经怀疑过杜牧对《清明》诗的著作权,此外,若从诗意传承的角度去看,《清明》诗也不可能为杜牧所作,它只能产生于两宋之间。南宋以来的个别词选中录有一首署名北宋宋祁的已经化用了《清明》诗意的词《锦缠道·春游》,但至少有四点理由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五灯会元》中的歇后语继承了"风人诗"的特点。"风人诗"是"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如风人诗"石阙生口中,含碑不得语。""石阙生口中"是上句,用来叙述,"含碑不得语"是下句,用来释上句的含义,其中"碑"谐"悲"。《五灯会元》中的歇后语,如"矮子看戏——随人上下"、"猢狲赶蛱蝶——九歩作一歇"等,都是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五灯会元》中的歇后语还是"隐语"的进一步发展。隐语即古之"廋辞",宋代孙奭疏对廋辞做了具体的解释:"大抵廋辞云者如今呼笔为‘城管子’,纸为‘楮先生’,钱为‘白水先生’,又为‘阿堵物’之类是也。"《五灯会元》的歇后语,有许多就是隐语,如:"痖子吃苦瓜"、"纸马过江"、"泥人澡洗"、"鹦鹉唤人"等。《五灯会元》中的歇后语有许多已经具备了现代歇后语的形式,至今流传。  相似文献   

8.
《诗经》不但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而且其重言的运用也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诗经》重言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各类重言在现代汉语中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发展是本文论述的重点。谈到了它的发展成因及渊源,并举例说明了它在形式和数量上的发展。最后简要谈到了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对《诗经》重言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废都》中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意识社会"的附庸玩物,还是作为作品中完成知识分子迷茫困境中突围的不可或缺的拼图,文坛历来广有争议。我们可以借助西蒙.德.波伏瓦的理论,从"废都"社会背景、女性自主意识迷失原因、作者关于女性形象的思考、女性形象抗争的结局四方面分析,对《废都》中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个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忽悠"是近些年深受老百姓喜爱、使用频率较高的流行词语。流行词语最终能否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需确定其在新词新语中的地位以及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新词的原则。"忽悠"新义不仅基本满足了新词新语规范的四条基本原则,也大致符合《现代汉语词典》对新词语的收录原则,可以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1.
从时间上观察,《边城》并非完全居于理想未来的时间段,它没有"凝固"在某一时间点上,而是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的动态演变,"湘西世界"发展的印迹在其间得到缩影式的展现,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文化思考也融铸于其间。  相似文献   

12.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著一部重要的唐传奇集,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几乎每篇都和音乐密不可分,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音乐小说"。  相似文献   

13.
《古诗十九首》属于东汉末年中下层宦游文人的作品,它上承汉乐府、下启建安文学,从主题、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显现了其过渡性所在。《古诗十九首》是社会动荡、价值观念体系崩溃的文人心声的抒情载体,特殊的情感心理开拓了后代的"寒士悲秋"、"闺妇伤春"的文学典型范式。哲理性的加强以及更加关注自我、人生的特点,与后来的"建安风骨"相应和;抒情性的加强和五言诗模式的形成是它形式与表现的过渡性特征。因此《古诗十九首》具有不同于此前、此后的诗歌而又与之相关联的过渡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12,(2):11-13,30
《临江仙》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历史上没有是非成败。这样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不会有积极意义和正面效果。杨慎的《临江仙》只是对自己过去坚持原则坚持正义行为的一种忏悔乃至背叛,绝对不是什么"天下第一词"!更不要说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对它进行评论了!因此,请不要再对《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词大唱赞歌。  相似文献   

15.
爱伦·坡的哥特小说《黑猫》和《泄密的心》在继承了英国哥特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哥特式小说的美学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坡的小说中,由于叙事视角的变化,使作品在更多的层面上呈现出情节的丰富和人物的多变;对纠缠于极端矛盾中的人物内心的深层挖掘,又使作品专注于对心理状态和心智之间的相互转变的探索;在达到一种"效果或印象的统一"的同时,更使作品隐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文选》三个问题进行考辨。一则考证清初著名选学家何焯,当初校勘《文选》所据底本系康熙钱士谧重刻明末毛氏汲古阁本,并非其初刻本及重修本。进而略述确定何校底本于《文选》何校及版本研究之意义及实用价值。一则考证吴希贤先生辑汇之《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中"明州本文选"书影,不是六臣注明州本,而是明万历间邓原岳刊单李善注本。一则辨证《文选·西京赋》"齐栧女"之"栧"字,非关避讳,乃俗写。  相似文献   

17.
对《国民体育法》修改情况进行了研究。《国民体育法》前后共修改了7次,从修改原因看,社会原因、政治原因等直接原因成为主流,从修改模式看,突出了全面修改及滞后修改的特点,从法律修改程序看,比较严格地施行了"三读"程序。我国体育法修改可以考虑借鉴《国民体育法》修改的一些情况,顺应形势,进行全面、直接修改。  相似文献   

18.
《阿斗》是一部近似鲁迅《故事新编》的历史叙事类文本,它对三国历史别具一格的重写,与《故事新编》对传统"故事"的"新"说如出一辙,反映了不同时代作家对"历史"共同的思考与理解。然而,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语境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并体现出不同的叙述风格。同时,《故事新编》是启蒙精神对传统思想的全盘否定,而《阿斗》则是对传统与启蒙的双重批判与继承,主张用道家自然主义精神疗治启蒙的"现代性"弊病。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存在着矛盾和一些其它的问题,《诗经》不仅是"诗"而且是"经",是"诗"与"经"的辩证统一,"诗"与"经"二者缺一不可,"诗"与"经"二者共同构成《诗经》的内在矛盾(内因)。由此可见,《诗经》的性质包涵"诗"与"经"两方面的内容,即《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辑,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故事新编》中"油滑"现象的分类探讨《故事新编》的体裁定性问题。对《故事新编》中存在的两种"油滑"进行了阐释,分析两者各自的成因及优劣;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故事新编》中八个单篇的体裁并给出个人的体裁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