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明确纳入德育范畴。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制约一个人生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或者说是一个人德、智、体、美、劳等其他方面全面发展不可欠缺的重要条件,因此,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德育是培养“四化”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德育评估是高等学校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德育评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完成这一任务,高等学校必须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德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高等学校的德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呢?近几年来,我校一方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为依据,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机制、新方法;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调研活动,进行一些深层次的理论思考,构建德育工作新思路、新观念,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实践中的探索1.以学…  相似文献   

4.
重视和加强学生德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许多国家在探索德育的改革之路,这些也许可以给我们改进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借鉴。一、通过决议、立法等形式,确立德育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日本一直都是按照“智、德、体”的顺序来排列教育的组成都分的,而日本临教审1986年4月在《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审议报告》中则第一次把“智、德、体”的顺序改为“德、智、体”的顺序,要求对科学专门人才“在精心培养德、智、体协调发展中寻求‘真、善、美’和‘宽广的胸怀’与‘健康的体魄’”。认为只有重视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新时期党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期望和要求。作为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重任的高等学校,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原国家教委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规定,德育主要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要求通过13项具体教育内容来实现这三方面的教育。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以及我国许多高校德育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当前有必要了解、分析高校德育…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中女生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育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应把体育摆在应有的重要地位,这是事关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保证培养人才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精辟地阐述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学知识、长身体、树立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提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其“德”的素质,又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合力的结果。尽管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形十分复杂,但由于大学时代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就决定了高校德育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德育,把德育放在高校工作的首位,已成了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德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育的实效,而德育实效的取得和提高,又离不开对德育过程的科学认识,因为德育过程是实施德育的具体活动,它是通向德育目标的桥梁。没有过程,实效就无从谈起,目标也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抽象之物了。  相似文献   

8.
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决不单纯是一个智育问题,而是涉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专长的人才问题。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有些学校没有把德、智、体三者溶为一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片面地认为学校教育就是读书,有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的问题。同时,在进行德育、体育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我在高校担任多年体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谈谈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童坤荣 《中国教师》2014,(14):82-83
<正>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小学教育的始终和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目前小学德育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小学德育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虽然排在前面,但在小学的课程安排上,常常用思想品德课涵盖德育教育的全部,缺少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教师往往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智育方面,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常常敷衍了事、不认真备课,课堂上不与学生互动,课下不布置作业。由于小学德育课  相似文献   

10.
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教育时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他明确地把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内容调整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人认为,德育包含了美育,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极其有害的。德育与美育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但是美育有其独特的内涵、独特的作用,德育包含不了美育,美育不是德育的一部分。德育包括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德育与心育的渗透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①“真正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重要。”②在我们的官方文件和教科书中,德育也被排在德、智、体、美诸育之首(即所谓“德育首位”)。尽管“一手硬,一手软”是中国社会的一个事实,但是,对于德育,在观念上还是倍受重视的。然而,多年以来,德育的低效益和效果差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事实既令学校德育工作者感到沮丧,也招致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德育提…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圣人贤达、仁人志士无不重视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孔子就有“德者为人(仁)之本,为政之本”的说法,清代名臣曾国藩也有“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的论述。建国初期,我国就制定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虽由三方面延展到“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德育始终处于首位。  相似文献   

13.
德育 ,在中外教育史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中国的传统教育就非常重视德育。孔子认为 :“德”是人的行为立身的准则。这位至圣先师无论是论文还是论人 ,都“先之以德”。在学校培养目标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中 ,德育是主导 ,是灵魂。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这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委一道 ,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 ,不断加强改进学校的德育和智育工作 ,开创了学校…  相似文献   

14.
李德军 《课外阅读》2010,(12):35-35
“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也”。这两句话是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科学地阐明德、智、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也一贯把体育看成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在当今课改中,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教育方针 ,现在的正式提法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没有把美育明确地列进去。我觉得不把美育明确地列进去 ,教育方针是不完整的。我建议把美育正式地、明确地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一、德育不能包括美育过去没有把美育明确列入教育方针 ,一个重要的认识上的原因 ,是把美育看作是德育的一部分 ,或把美育看作是实施德育的手段 (工具 )。按照这种看法 ,美育在教育体系中是依附于德育的 ,本身并无独立的价值。对美育的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美育和德育当然是有密切联系的 ,它们…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可见,国家早已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指明方向,体育要与德育、智育融合构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天府一小的“雅正”课程体系里,体育不仅是“育体”的课程,更是一门“育体”“育德”“育智”三育相融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一、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子孙后代幸福的大事。对于“三育”的关系,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先生说得好:“德育是根本,智育是关键,体育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的学校教育任重道远,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要深刻理解“德育不好,将出危险品;智育不好,将出次品;体育不好,将出废品”的浅显哲…  相似文献   

18.
将教育的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通常的作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大体划分为三类:中国人的传统排列顺序为德、智、体;西方人自亚里斯多德起,多排列为体、德、智,如洛克、裴斯塔洛齐,也有排列为智、德、体者,如19世纪英国的斯宾塞。他被认为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述三者的性质、内容、方法的教育家。中国的教育家,从教育目的、功效出发,强调人才的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然将品德伦理教育作为首要内容,始于西周的“六艺”教育——礼、乐、书、数、射、御,以今天的眼光界定,当然可以理解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要从多方面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其中,尤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则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那么文章就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对写文章、评文章的要求是“文以载道”,即要求文道统一,这充分说明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当今素质教育理论也提出: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德育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一个人的道德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