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字,《说文》解释为:“省视也,从目从木.”本义是“看、审视”.如“相机行事”,即:察看机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办事的意思.又引申为“辅助”.如“吉人天相”,“天相”即“天助”.这里,“相”都是用作动词.另如:“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的“相”,是用作名词.不论“相”字用作动词或名词,均读第四声xi(?)ng.  相似文献   

2.
名词动用是词类交叉转借的修辞手法之一。不仅在现代汉语中常见,而且在古代汉语中也常见。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因自皮面抉眼。”这里的皮用作动词,是剥去皮的意思。又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一句话:“境内莫衣紫。”这里的衣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服的意思。一个皮字,一个衣字,不仅表现了动作的本身,同时又指明了动作的对象。剥皮、穿衣巧妙地把行为及其对象二者融为一体,绘声绘色,使原有的静的概念立即生动化,形象化。在英语中,名词动用的现象更为常见。这里我就其英语名词动用后的修辞色彩谈谈我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十二册第15课《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一些词语,如果理解错了,就会在解释诗句时产生偏差。“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里的“衣裳”是两个词:“衣”和“裳”。古人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chang)”。所谓“下衣”,也不完全像现代人穿的裤子,而像今天妇女穿的裙裤,不过古人男女都穿。而在现代汉语中,“衣裳”是一个词,泛指衣服,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它保留了诸多古汉语语法现象。教师在讲文言文时,若引之入课堂,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知识视野,又有助于学生以熟知的成语带动古文的学习,可谓一石双鸟。现分类列举如下:一、名词用做动词这类现象指成语中的某些词本为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活用做动词。如:一目·了然一·鼓作气不胫·而走不蔓·不·枝不衫·不履·不期·而遇有口皆·碑春华·秋实·衣·锦还乡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砥·节砺·行无所事·事南·辕北·辙这些活用的名词位于数词、副词后或两个名词用在一起。我们在讲《采草药》“二月草已芽”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 ,除开和现代汉语一致的“时间名词作状语”的情况以外 ,普通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名词状语可以用来表示比喻 ,如 :“豕人立而啼。”(人 :像人一样 /《左传·庄公八年》) ;可以表示行为的依据或工具 ,如 :“失期 ,法皆斩。”(法 :依照法律 /《史记·陈涉世家》)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用箕畚 /《列子·汤问》) ;可以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面 :当面 /《战国策·齐策》) ;可以用来表示方位 ,如 :“陈良……北学于中国。”(北 :向北 /《孟子·滕文公上…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汉语中,就动词和宾语的关系而言,一般包括“一般的动宾关系”,“使动关系”,“意动关系”,“为动关系”四种。例如:一、坎坎伐檀兮。(《诗经·伐檀》)“伐檀”是一般的动宾关系。二、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生民心”是使动关系。三、友风而子雨。(《荀子·赋·云》)“友风”、“子雨”都是意动关系。四、上好富则民死利矣。(《荀子·大略》)“死利”是为动关系。第一种,现代汉语中也有相似的概念;第二三种,古代汉语书籍都有详细的论述,有较一致的观点;而第四种“为动关系”,则是众  相似文献   

7.
一形式和用途被动式“为……所·动”的完整形式是“为+名词土之十所·动词”。其用途主要在被动句中充当谓语,此外还可在一般句子中充当某种成分。例: (1) 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庄子·盗跖) (2) 德若尧禹,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荀子·尧问) (3) 释致虏之术,而从为虏所致之道,臣愚以为不便。(汉书·赵充国辛庆忌  相似文献   

8.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赤壁赋》里的名句。如何理解?课本这样解释:“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意思很清楚,“明月之诗”就是指《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是指“舒窈纠兮”那一章。吴小如先生在《读苏轼〈赤壁赋〉》中亦作如此解。吴先生在文中说:“此处写月未出而先用《诗经·陈风·月出》作引子,‘诵明月之诗’两句是互文见义,但有时这种互文见义的句子是不能前后互换的。因为‘窈窕之章’…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字、词、句、篇章的知识。目前有些同志感到字、词、句教学的内容比较明确,容易落实,而篇章教学究竟如何进行,还在摸索中。这里,我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大家共同讨论。什么是篇章?分而言之:一是篇,二是章。篇是指串连若干段落,能表达一个中心思想,首尾完整的诗文。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说的是约一百篇诗;《汉书·枚乘传》:“其可读者百二十篇”,指的一百二十篇文章。章是诗文的段落,它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文心雕龙·章句》说:“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就是说,一章里具有一个意思,需要把意思说得完整才构成一个段落。而篇与章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般说来,一篇里往往包含若干章,如《诗经·(?)风·东山序》:“一章言其完成,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也。”  相似文献   

10.
一  “创新”这一名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中就提到过,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而今天人们对“创新”的理解则最初是从经济学范畴里探寻的,创新的词源是从英文Innovate(动词)或Innovation(名词)翻译过来的。根据韦氏词典所下定义,创新的含义有两点: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创新”概念,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后来,人们又把这种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一、使动用法的几种特殊形式 在“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将”是使动用法。这种主语、谓语、宾语具全的句子是常式句。使动用法在常式句中是比较容易辨认的。语言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含有使动词的句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须要我们了解含有使动用法的种种句式,以确切地理解文意。 (一)没有宾语的使动式 虽然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发出动作,但宾语有时却不出现。如: ①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赤壁之战》)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 )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句①的“走”是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操军),意思是使(操军)败逃。句②的“食”是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冯谖),意思是“食之以草具”,以粗恶的食物让冯谖吃。这种省略使动宾语的句子,在理解和翻译时,须把省略的宾语补出来。 (二)双宾语的使动式 用作使动的词有时带两个宾语,若不详审文意,便会错解其义或不知其解。如: ③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初学古文的人常把句③理解为“晋侯喝赵盾的酒”,而实际上,“赵盾”和“酒”并不组成定中词组,它们都是动词“饮”的宾语。“饮”和“赵盾”是使动关系,使赵盾饮;“饮”  相似文献   

12.
一、释《召南·行露》中的“家”字这首诗有些词句较难解释。前人疑第一章的词句有讹夺,以致意思隐晦不明;特别难解释的是第二、三章中这样的句子:“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汝)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汝)无家?何以速我讼!”历来注家大多把“家”字解释为“室家”,却没有照顾到这一句和下一句“何以速我狱”、“何以速我讼”  相似文献   

13.
第八册《基础训练3》包括“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四个部分。在“字·词·句”的训练中 ,第一题要求学生熟练拼读音节 ,理解成语意思 ,掌握成语 ,不写错别字 ;第二题要求学生先弄懂词语的意思 ,再找出与各词意思相近的词 ;第三题是认识、掌握多义词的练习 ;第四题是修改病句的练习。“听话·说话”的训练内容是说一次实验的过程 ,目的是训练学生在自己动手进行某项实验的基础上 ,把实验过程说清楚。“阅读”部分安排的是一篇介绍手绢的说明文 ,要求学生读懂短文 ,给第一自然段分层。“作文”有两个题目 ,都是要…  相似文献   

14.
通常来讲 ,我们赏析《诗经》总是特别注意赋比兴的手法以及重章叠句 (也有叫“重章叠唱”的 )的结构方式等等。若论赋的手法 ,《诗经》中有《硕鼠》、《伐檀》之歌 ;若论比兴 ,又有《关雎》、《蒹葭》之属 ;讲到重章叠句 ,也有《黍离》、《采葛》显得更为典型。而高中语文 (试验本 )第三册选择的《〈诗经〉三首》(《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 ,其着眼点却是如同天籁一般的自然和不事雕琢。一、《卫风·氓》《卫风·氓》是一首叙事的民歌 ,它讲述了一个弃妇错误的爱情、不幸的婚姻以及她的悔恨和决绝。从正常的时间顺序来…  相似文献   

15.
二十二,《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又,“(公西华)对曰:‘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此中两个连词“如”,现行多种选本均注为“或者”。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亦注云: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用“薄”、“薄言”处甚多,如“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周南·葛覃》)、“薄伐西征”、薄言还归”(《小雅出车》) “薄言采之”、“薄言有之”(《周南·芣苜》)、薄言采芑”(《小雅·采芑》)、“薄言归沫”(《小雅·采绿》),“薄言震之”(《周颂·时迈》)、“薄言追之”(《周颂·有客》)等等,对于“薄言”的解释,历来的训诂家们皆训它为语助辞,如陈奂《诗毛氏传疏》在《芣苜》中云:“薄,词也。”  相似文献   

17.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饣甫)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东门行》,《乐府诗集》卷三十七)此诗属汉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定为东汉作品。  相似文献   

18.
立体几何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尽管近几年考试内容和要求每年都有调整,但立体几何这一章内容却保持相对稳定·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最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命题形式也不断地有新尝试,出现了一些亮点·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几年高考中立体几何“亮点”考题,希望能对复习立体几何有所帮助·1·定义型该类型立体几何问题一般分定义新概念和定义新定理或性质型;给出的新定义一般是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没有的,但经过学生自己的自学又是可以掌握的,着重考查学生自学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例1(2001年上海春季)如图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点…  相似文献   

19.
我们能够根据字面意思对大多数成语进行解释。但也有一些常用成语,如果我们仍然是“望文生义”,那么得到的往往是错误理解。出错的原因就在于这些成语中往往有个别关键词语的意思跟它现在通常使用的意思有很大差别。现将这些容易引起错解的成语小集如下,并对其中的关键词语作简要的解释,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挥·金如土(散)智尽能索·(尽)求全责·备(求)·格杀勿论(打)孔·武有力(很)秋扇见·捐(被)口诵心惟·(思)闭·关却扫(门)解衣推·食(让)·危言危行(正)及·锋而试(趁)无庸·讳言(用)养·尊处优(生活)一·败涂地(一旦)推…  相似文献   

20.
辟(bì) “辟”有“君主”的意思,如《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皇王维辟。”“复辟”一词最早就是“恢复帝位”之意。策“策”是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如《木兰词》:“策勋十二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受策以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