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探讨汉译佛经《六度集经》中两词同义连用的情况,从词义上将其中的同义词连用分为本义同本义连用、本义同引申义连用、引申义同引申义连用三类,并力图从词性分类、产生及结果等方面分析《六度集经》同义词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同义连用是古汉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同义连用现象也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对由其组成的双音同义复合词的词义和结构形式的分析加深对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着重介绍了英语同义词连用结构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并对此结构汉译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古代汉语的典范, 它的词汇对后代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同义词的丰富是语言丰富的一种反映,《论语》中的同义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基本上具备了当代同义词的类别, 对这些同义词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对古汉语同义词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同义词使用的特殊修辞功能在《公羊传》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体现了"王鲁"的政治倾向;2.明确了"正定名分,拨乱世反诸正"的目的;3.显示了不同诸侯国的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6.
<左传>是一部伟大的史书,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其预言是实现<左传>文学性的重要手段,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使得小说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同时,它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题材,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为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写作提供了技法经验等.  相似文献   

7.
《左传》特别擅长于叙述战争,可谓篇篇换局,各各争新,为战争描写确定了一种基本的叙述模式:战争结果的预先告知,叙述者并不特别留意接受者的感受而以预言的方式先期透露结局,带给接受者另一种惊喜和享受,那便是对战争胜负原因的追究,包括着重分析战争的起因、集中叙述战争双方胜负的缘由以及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如此,战争过程就变得省略简洁,或以战前的谋划、或以战后的说明替代战争过程,即使个别战争过程没有省略然也相当简洁,能做到逼真动人。此种战争叙述模式对后之历史叙述和虚构叙述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左传》虚饰与史官叙事的理性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虚饰,包括杜撰情节、修饰人物语言、描写细节和场面,也包括史官对不同来源的材料的自由组合。这些载录中都包括了史官的想象、选择等主观性因素,是前所未有的。《左传》虚饰并非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追寻事件中的道德意义,符合当时的“实录”观念,是叙事理性化的一个必然阶段。史官对人物德性的重视、自我在场的道德实践以及立言之志等,都必然会导致虚饰的产生。《左传》是史官的“传闻”之史,它与“典策”文献相互支持,而《春秋》笔法对《左传》的虚饰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传闻”之史较为自由的传播、载录方式,也为虚饰提供了条件。虚饰将巫史文化中的神秘审判,转变为现实社会的道义审判。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视点检测,原因标记连用有"因为+因"、"因+因为"、"因+由于"、"由于+因"、"因为+由于"和"由于+因为"等多种形式,不能简单地视为误用或病句.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原因标记连用背后的理据.  相似文献   

10.
考察《左传》和《史记》的称《诗》、引《诗》资料,并与《毛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与《毛序》所论《诗》义相同者。仅见于《左传》而不见于《史记》。又发现,《毛序》说《诗》所用史实,一部分仅见于《左传》,而不见于《史记》;一部分虽既见于《左传》也见于(史记》,但《左传》所述史实,远比《史记》翔实,甚至《毛序》说《诗》所用史实的一些关键情节,于《史记》中无见。由此认为,《毛序》不可能依据《史记》而写成,《毛序》的基本完成,不会晚至西汉偏晚和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11.
《左传》所引逸《诗》 ,沈德潜辑录 3条 ,逯钦立辑录 7条 ,似有疏略。另有 7条 ,是否逸《诗》 ,历来或有疑议 ,应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2.
虽然《左传》叙事的文学性与历史真实性是一种彼此互构的关系,对于《左传》成书有至为重要的作用,但《左传》的这种文学性对历史真实性的消解,使《左传》叙事游离于文学与历史真实之间,使得《左传》虽有史之用,而非史之体,使得《左传》既不属于纯粹的文学著作,也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3.
<左传>中的战争思想,包括战争的本质观、战争与国家治乱的关系、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的关系、战略思想等各个方面.对于战争的本质观,书中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代表了作者对战争在国家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在战争与治乱关系方面,作者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国家的政治状态,政通人和者胜;民的作用与民心的向背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因此特别强调安民抚民的重要;在军阵建设上,作者提出帅乘和、同心同德者胜以及以德取胜的思想;在战略思想方面,提出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主张.<左传>战争思想的特点是哲理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左传》作为史传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包含有诸多的小说因素,主要原因可以从修史者方面去探求。这一特点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萌芽于三代而形成于春秋之际的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记载这一时期历史的“信史”——《左传》,比较集中而深切地反映了这一思想,章通过对左传中民本思想的考察,阐述了春秋之际民本思想中关于神、民关系和君、民关系的认识,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思想,指出:民本思想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但其本质仍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定秩序。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左传》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当有所发展,深刻的研究只能来自正确的理解,因此 们在理解注释《左传》时应有一些与前人不同的观点和方法,首先,注释《左传》必须考察当时的历史环境,共次,必须语法上来分析《左传》字词在句中的意义。第三,还须注意方言这个领域,第四,在无法解读《左传》字时可以从理校上考虑,以解疑难。  相似文献   

17.
贿赂是国家的伴生物,在《左传》中也有相关记载。本文着重分析《左传》中的贿赂所涉及的受贿者、行贿目的、以及贿赂的危害等。《左传》中的受贿者大致可分为国家与个人两类;诸侯国之间行贿多是为了避免战争或追讨叛乱之人,个人行贿一般是为了一己私利。贿赂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可喜的是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用实际言行来反对贿赂。  相似文献   

18.
《左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众多走进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国家事务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她们在历史事件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时期,女性能够走进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国家事务,主要有历史环境、政治联姻、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女性形象多具杰出的政治才干、强烈的权力意识及鲜明的宗国观念。这些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左传》在我国历史上既是一部历史名著,又是一部颇有特色的兵学文化著作,它以其特有方式和特有视角表现了其时代的不同的兵学文化意识,如"以礼为本"、"唯人所贵"、"有德不可敌"、"师克不和,不在众"等。它对于研究从春秋前期到中后期各种文化理念的发展和演变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0.
论<左传>中的预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叙是《左传》中一类风格独具的叙事时间。《左传》中的预叙可以分为两类 :实写性预叙和虚写性预叙。实写性预叙又有言预叙和行为预叙 ;虚写性预叙有梦、占卜和异象三类预叙。《左传》中的预叙分别在叙事作品的接受 ,避免叙事时间的单调以及叙事文本的结构等方面表现出独有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