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幕后角色 ,这是曹禺戏剧创作中的一大特色。在其戏剧中 ,幕后角色一般是线索 ,起着比剧中人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手法的运用 ,与当时社会现实有很大关系 ,但同时也给他的剧作增添了不少审美色彩  相似文献   

2.
曹禺以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广厚的人文关怀,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生动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女性形象,使剧作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曹禺的作品充满内涵地表现了封建家庭中的矛盾冲突,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家”作为最为本质的背景要素,来描绘他对社会、对人生中悲剧的认识。不论是外表光鲜的周公馆,还是腐朽不堪的曾家大院,亦或是茫茫原野上的封建家庭,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演绎着“家庭”内部的矛盾悲剧。并且以“家”为依托,突出了人物在如此家庭背景下所生成的性格悲剧和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旧中国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被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统治着。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依然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仍然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人身自由仍然受到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曹禺是个旧社会的反抗者和暴露者,是个悲剧感很强的作家,他给文坛带来繁漪、陈白露、金子三个典型的光辉女性形象。他不仅把妇女问题放置于封建传统中去讨论,更深化了五四时期关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考。从他的作品中的这些悲剧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妇女解放要获得成功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1949年以后,曹禺塑造了几位“母亲”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没有女性正常的情感欲望,只是作家政治理念的代言人。塑造这类女性形象是作家在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声势浩大的思想改造运动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自由创作的情况下塑造了这些不符合人性特征、也没有女性特征的“女神”形象。  相似文献   

6.
曹禺戏剧中常常运用意象并置的诗化手段将看似散乱的材料进行“聚”与“收”的处理,以达到对材料深层寓意的充分挖掘。其意象并置的运用普遍而又多样;既有相似意象的对等,又有对比性意象的“跳跃衔接”,还有相同意象的多角度重复,它们与剧中浓郁的叙事性相互对抗,形成戏剧的内在结构张力。  相似文献   

7.
谢建文 《文教资料》2010,(21):14-16
曹禺戏剧在讲究情节的复杂性和外在冲突尖锐性的同时,十分注重开掘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执着的探求。在作家的早期戏剧创作中,对此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宗教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存在.无疑时时都在催促作家对现实的高度反思,曹禹剧作强烈的宗教情结正好体现了作家的人文思想与情愫。曹禺利用宗教传播和宗教普及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充分打造悲剧的气氛,使之产生特殊的审美心理效应。曹禺剧作中所运用的现代表现主义艺术手法,从某种角度上讲与宗教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或者说表现主义艺术的某些特征和本质来自于宗教本身。我们必须以审慎的态度作出客观的解析,才能够真正透视曹禺剧作中的宗教文化情结的历史地位、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话剧 ,确立了中国话剧剧场艺术 ,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曹禺的话剧具有诗一般的抒情风格 ,这是因为作者成功运用了缤纷多彩的意象。我们可以从曹禺的四部著名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和《家》中看到这一鲜明的特点 ,从而了解意象对于表现人物性格情绪、传达作者写作意图以及增加作品艺术色彩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死亡一直是千百年来文学家追逐与书写的一个母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的戏剧无论是《雷雨》、《日出》,还是《原野》、《北京人》,都存在着大量诸如自杀抑或其他死亡形式的书写,并在其死亡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对于死亡的认知与思考,浸润了他独特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11.
奠定曹禺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不朽地位的主要是他的悲剧作品.1937年后,在国事和家事的双重影响下,曹禺的现代性立场发生了位移,在悲剧观念方面,国家危亡、匡扶正义等宏大主题成为作家的主要表达对象,从道德立场来臧否人物.值得肯定的是,曾禺以文明对人的异化为出发点,创造了在文明的压迫下遥渐失去人性光彩的戏剧形象,在对文明的反思中,他不仅发出了对传统文明的质疑.也表达了对人性的隐忧,这种反思是具有前瞻性的,曹禺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旧社会压迫人、剥削人的残酷现实.  相似文献   

12.
人物形象塑造是戏剧创作的关键环节,也可以说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是戏剧艺术生命长短的标尺。曹禺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作为一个戏剧创作人员,多年以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觉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画人物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戏剧对曹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在解读他们的剧作时可以发现诸多暗合之处,二人的戏剧表现出如下共同特征:男性主人公性格的懦弱犹疑,在潜意识层面都流露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情节安排上"复仇"主题的渗透;超自然的意象设置。这种借鉴与摹仿是曹禺出于重建中国民族精神,唤醒国人自我独立意识需要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包括他的创作理念和剧作内容。可以说宗教文化构成了曹禺戏剧创作的前在性理式或者观念。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存在,无疑时时都在催促作家对现实的高度反思,曹禺剧作强烈的宗教情结正好体现了作家的人文思想与情愫。曹禺利用宗教传播和宗教普及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充分打造悲剧的气氛,使之产生特殊的审美心理效应。曹禺剧作中所运用的现代表现主义艺术手法,从某种角度上讲与宗教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或者说表现主义艺术的某些特征和本质来自于宗教本身。我们必须以审慎的态度作出客观的解析,才能够真正透视曹禺剧作中的宗教文化情结的历史地位、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凡中外优秀的艺术大师,都不拘于传统和囿于自身狭小的天地,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势,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以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来构建自己丰富深邃厚实的艺术世界。曹禺就是杰出的代表。他在悲剧中成功地运用了喜剧手法。  相似文献   

16.
戏剧作为跨媒介艺术,按“文本-演出”模式分段创作而成。舞台指示部分以其诞生于剧本创作阶段、改造于舞台演出阶段的特殊地位,成为维系戏剧艺术独立性的关键所在。本文概观并深入论述了舞台指示在曹禺剧中的特殊表现,进一步探讨其作用与历史审度,对研究戏剧作为完整统一的艺术体系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曹禺的戏剧创作,分析了曾禺戏剧的讽刺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属于当代文学的创作中,却留下了较多的遗憾。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去世前几十年时间内只创作了3部剧本,且质量不高。本文对建国后曹禺戏剧创作的困惑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9.
曹禺的戏剧与洪深比较,在艺术的真实性、人物的塑造、对外国戏剧的影响借鉴等方面都有高下之分,表现了现实主义戏剧在发展中的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曹禺和奥尼尔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进行综述,一方面力图理出曹禺奥尼尔戏剧比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以供研究和了解者参考:另一方面,力求从综述中找出目前研究现状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