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反映着两种根本不同的生产关系。前者是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后者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二者从概念上说是比较明了的。从形态上看,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均采取了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形式。许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谈到社会主义工资形式时认为,计时工资是社会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态。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是对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工资形式相互关系的科学概括。资本主义工资作为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不是以劳动量或劳动成果为依据,而是以潜在劳动技能为依据,表现为劳动力买卖中的价格。为了使劳动者能够不断出售劳动力,保持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2.
第八章工资劳动力价格(一二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就是说,工资按其实质来说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表面上看来,却好像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采取了“劳动价值”或“劳动价格”的形态。为什么劳动力的价值与价格会表现为劳动的价值与价格的形态呢?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造成的:第一,劳动力的价格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给付,这样,一方面是工人为资本家劳动,另一方面是资本家支付工人工资,好像工资就是购买劳动的价格;第二,工资是按工作时间或产品件数来支付的,这样,劳动力的价格就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直接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工资是个历史的范畴,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的。工资也属于经济的范畴,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也在不断的调整。工资是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假象,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发挥作用需要客观条件,它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劳动的存在形式有潜在的、流动的及物化的三种状态。脑、体劳动的合一、分离、再合一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上一直认为,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范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独有范畴,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是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如果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工资也是劳动力价值的结论,“就会否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社会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不是等量劳动相交换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述按劳分配时指出,每一个生产者,“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如果一个社会劳动力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相等,则称此种劳动力市场为非均衡态的劳动力市场。当市场工资上涨到已经超过了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企业仍然不能得到足够的劳动力时,此种劳动力市场便是供给约束型劳动力市场。相反,当市场工资下降到低于劳动力市场的边际产出,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的非自愿失业的劳动力时,则此种劳动力市场为需求约束型劳动力市场。供给约束型劳动力市场与需求约束型劳动市场是非均衡状态劳动力市场的两种理论模式。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需求约束型非均衡态势动力市场,并且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这一状况都不可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传统的社会主义工资模式必将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新型的工资模式。由于这种新型工资模式是以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的,所以,我们称它为社会主义市场工资模式。本文将在较为纯粹的理论层次上讨论这种工资模式形成的必然性及其社会经济功能。一、市场工资模式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传统的社会主义工资模式必将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新型的工资模式。由于这种新型工资模式是以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的,所以,我们称它为社会主义市场工资模式。本文将在较为纯粹的理论层次上讨论这种工资模式形成的必然性及其社会经济功能。一、市场工资模式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所谓社会主义市场工资模式,就是由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工资水平的工资模式。具体说来,在这种工资模式中,工资水平的高低不是由政府规定的,而是通过劳动力的交换,由劳动者和企业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的。当劳动力供过于求时,工资水平呈下降  相似文献   

9.
工资既是生产问题,又是一个分配问题,对于生产者,工资是总成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劳动者,工资是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工资的本质是“工”和“资”的关系,是劳动的货币表现。工资的投入意味着货币的投入。工资是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是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它受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推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钧、企业与职工工资分配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劳动力价格市场化产生的收入与贡献同步等多元化分配形式,改变了工资靠国家的分配形式。企业利益与市场因素联系在一起,职工的利益和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智力资源。贯彻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客观公正、公平合理地搞好工资分配,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是,对工人本身来说,劳动力是归他所有的一种商品的形式,他的劳动因而具有雇佣劳动的形式.”因此,“劳动力”具有商品形式,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马克思对雇佣劳动的分析,就是对资本主义“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分析.“没有雇佣劳动,就没有资本,就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社会.”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的基础.对雇佣劳动的研究,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教育与经济的联系方式是指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制约的具体方法和表现形式。教育与经济发生联系是通过劳动力这个中间环节实现的。因为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社会生产力中最为首要的能动的要素,而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我们把这种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事实也是如此,人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即实际生产劳动过程中,总是将脑力和体力结合起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这一目标的要求,劳动工作要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全面推进劳动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体制。 一、劳动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劳动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全面深化劳动、培训、工资、社会保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劳动资源 一、劳动资源的概念 (一)劳动力的形成 1.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另一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人,只有在他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才能被称为劳动力。而劳动能力是指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由于后一种含义是以前一种含义为基础,所以在学习时只要求着重理解第一种含义。  相似文献   

14.
简讯4则     
北京市劳动局局长刘志华近日在全市劳动工作会议上说,劳动部门肩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说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是检验劳动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的工资、就业、劳动力调配等政策规定的制定,都应该有利于鼓励职工学习技术业务,提高其素质。为此,他提出要着重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分配方式,其他社会都不可能存在按劳分配.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分配方式都是按要素分配,都不可能存在按劳分配.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发给工人的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的反映,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而且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也不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工人的工资的.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初,江西省上杭县就制定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其目标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即农民工培训)8500人,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为落实其计划,上杭县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六条措施,强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 人的劳动能力是全部人的活动能力的核心部分,人的完善和发展无疑要以劳动能力的完善和发展为核心内容。这就决定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的教育,必须把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当作核心内容。劳动能力的概念,一方面在内涵中要包括体力和脑力之外的第三种劳动能力,即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要把外延扩大到非物质资料生产领域中去。劳动力的第一部分,即人的体力,是一种生理上的能力了,表现在劳动者在某一劳动过程中所花费的力气。良好的体育会使受教育者的身体各部分得到有效的定向培养,机体各部分能力得到合理发展,成为体格强健的劳动者。劳动能力的第二部分,即人的脑力,这是人们在  相似文献   

18.
一、人力供需理论的概念 人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是以人为一种资源,任何人由出生到死亡都可以称为人力。狭义的人力是指各国立法上承认的可以从事生产劳动的年龄,即劳动力。人力供需理论主要是在狭义的范围内研究现实社会中人力的供应(supply)与需求(demand)之间关系的学说。一方面,人力供应首先取决于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与社会增长),因为人口供应可以决定劳动力总量的供应;其次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工作意愿与努力程度。影响劳动力上述情况的因素有三:一是工资。工资决定个人工作意愿与努力…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的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劳动力概念的含义以及它的现实意义的研究就更加至关重要了.本文想就劳动者的劳动力概念含义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我国,关于劳动力概念有一种传统说法,即“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上)第83页)我认为这种提法是有商榷余地的.  相似文献   

20.
按照唯物史观,财富在本质上只能从主体及其实践的存在去理解,即财富就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与人本身发展的一种内在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践的现实化就是劳动.为此,社会的财富形式的理解必须以劳动这一本质的规定为依据.西方经济学里所谓的物质、货币、人力、知识、技术、信息的财富形式指称不过是实体性的直观表述,不是科学的识别,需要重新辨识和纠正.而以劳动这一主体本质来看,基于劳动(生产)关系本身的内容和变化,财富形式包括客体的使用价值、中介的交换价值和人作为生产力规定的三种形态,这三种形式的历史呈现具有辩证发展的过程性,表现为特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在自然经济形态下,财富的主导形式是物质客体的使用价值,尺度为具体劳动;在商品经济形态下,财富的主导形式是交换价值(资本),尺度为抽象劳动;在产品经济形态下,财富的主导形式是“人作为生产力发展和占有”的主体形式,尺度为人的发展或本质力量本身.财富及其尺度之间具有辩证关系,即后期的形式和尺度是以前期的形式和尺度作为历史环节发展而来的,处于扬弃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