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催化剂载体的制作: 以瓷土(高岭土)粉100目和硅胶80目以1:1混和,加入少量水,以能互相粘合又不粘手为度。混匀,通过8—12目过筛,烘干,再加热至1000℃左右15分钟,冷却,再用60目筛,筛去过细部分,即可。 1.催化剂的制备 这里介绍几种具有高活性的合成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如下装置进行合成氨的实验,简单易做效果很好。 如图,A试管为产生H_2部分,加入废电池壳和1:4的硫酸。 B试管产生N_2,选择能套入A的试管,加入约试管1/3的固体NaNO_2和饱和NH_4Cl溶液,使其发生反应不会溢出管口为宜。微热后套装入A试管,然后将支管连接干燥管。 C管内装入催化剂,并在两端堵上棉花作固定催化剂用。催化剂的处理,将打火石研细、  相似文献   

3.
利用H2在储气瓶中燃烧的方法制备H2、N2混合气,以“暖宝宝”贴片中的发热剂与砖屑混合物为催化剂,用气室法检验微量NH3,改进了合成氨的演示实验。本实验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可重复使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仪器:500毫升细口瓶一个,50毫升试剂瓶1个并配有带有短玻管的胶塞,水槽(2000ml)一个,(20×2cm)玻管一支,酒精灯一个,烧杯(100ml),酚酞溶液,锌粒,1:5硫酸,还原铁粉,打火石(锌铁),导管 (二)“氢灯”的制作  相似文献   

5.
组合、优化中学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完成了在常压、酒精灯加热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装置的设计.该实验装置还能用以完成氨的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等通常实验室较难完成的实验.改进实验操作简单、用时少、效果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取一硬质玻管在其中部放入催化剂(催化剂由1∶1的还原铁粉和打火石粉组成,为防止催化剂移动,可在它两边堵上玻璃丝。在玻管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第一册(上)植物学部分,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涉及到一个验证性实验——光合作用吸收CO_2。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1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2 实验步骤①取一只洗净的蛋壳,用稀盐酸处理制成半透膜,然后将半透膜用细绳扎紧在普通漏斗的下端管口上。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约40mL的蒸馏水,再把扎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做《热的传递》实验时,是取长方形的薄铁片,用蜡将几根火柴立在上面,用铁架台支着,将酒精灯放在铁片的中间加热,观察热的传递现  相似文献   

10.
木材干馏实验装置改进仙桃市通海口一中余孝忠(433000)初中化学课本第108页,图3~2是实验室木材干馏的装置。在此实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如下几个问题:1.装置中的硬质大试管经过实验后,常常会出现试管破裂或变形。2.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木材加热,温度不...  相似文献   

11.
学生实验中,经常用到搅拌装置,如液固两相反应、液液两相反应、气液固三相反应以及物质的制备合成等。这些实验中,搅拌效果的好坏,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在实验中,一般每组实验需要一套搅拌装置(图1),因此所需的搅拌设备数量多,使设备的投资增大,同时电能消耗也大;为此,我们对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材料 U形管、铁架台、直流电源各1个,注射器2支,橡皮塞2个(每个各插1根导线,各钻1个小孔),导线,NaOH溶液,火柴,肥皂水.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实验4—8: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人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快。  相似文献   

14.
现行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九章第四节中(人教社版),用第196页图9—5的装置,定性演示焦耳定律,实验时需要煤油,而煤油膨胀在玻璃管中上升的现象区分度不够大。因此,我对此实验装置作了如下改进。结构说明:A、B、C是三段“4B”铅笔芯。A、C等长(8~10厘米),B长为A长的一半。用多股铜丝芯导线按上图将它们缠接紧(用小刀把铅笔芯两端刻出一圈小槽,导线缠接在槽内),固定于有底座的竖直木板上,用  相似文献   

15.
对教材上的电解实验和已有的电解实验改进案例梳理分析,利用塑料板等易得材料对电解装置进行改进。新设计的改进装置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耗时短,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做分组实验,教学效果良好。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便于更换电极和电解液,用一个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电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6.
焦耳定律是初三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 ,属“理解”层次的知识点。而做好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人教社课本第 1 1 5页图9- 7的实验装置及课文中所述的实验过程有两个明显的不足之处 :一是要求密封后烧瓶中没有空气 ,这是较难办到的 ,原因是橡皮塞有弹性 ,压紧松手后要回缩。二是实验所需时间长 ,原因是在比较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的电流关系时 ,要求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到原来的高度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办到。为此 ,我们设计了两种改进方案 ,实验效果很好。第一种方案。1 .电路设计如图 1。  说明 :T为 0~ 2 50 V自耦变压器 ,初级接 2 2 0…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装置: 二、实验操作过程: 按着图的装置往250毫升广口瓶里加入水和少量的浓硫酸(8:1)为了观察方便加入几滴红钢笔水,然后碳棒(阴极)和铅(阳极)作为电极(或铂作为电极)接通电源(电压可达18V左右)几分钟  相似文献   

18.
在教人教版五年级<热传导>一课时,按照书中的实验装置操作,实验花费的时间过长,火柴棍不易掉下,效果不够理想,现将自己重新设计的实验装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制作:用市售2000W/220V电炉丝(废旧的也可以),截取2Ω、4Ω或3Ω、6Ω的几段电阻圈,用接线柱和导线固定在一竖直的木板上即可.  相似文献   

20.
1 改进实验目的 喷泉实验[1]是中学化学中比较经典、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实验.关于喷泉实验改进的介绍也有很多[2,3,4].传统方法收集氯化氢气体是在圆底烧瓶口塞一团棉花,根据瓶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来确定氯化氢气体是否收集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