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昌武 《湖北教育》2003,(12):30-32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立了基础教育“三段式”发展目标,即: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全市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上海基础教育要立足于“四个率先”实现的重任,大力推进改革,实现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进行先导性、开创性实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上海基础教育必须大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坚持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和谐,关注与国际大都市定位匹配,推进基础教育促进城市发展的和谐;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诸育和谐;追求教育内容统整,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建设和谐;加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推进以教育领军人才为重点的师资和谐。  相似文献   

3.
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新余基础教育的现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认识、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应对措施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行动指南。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决定举办“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论文评审活动,具体工作委托河北省教育学会承办。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行动指南。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决定举办“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论文评审活动,具体工作委托河北省教育学会承办。  相似文献   

6.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立身之本、初心使命和活力之源。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无法也不可能规避人的发展。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既是构建优质基础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期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从生存论角度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行动。推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高质量的依法治教的教育法治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健全高标准融合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高水平一体化的学校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注重统筹保障,建设高效能协同化的联动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基础教育是重点保障对象。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取消建重点中学和按学生学习成绩分班的做法,对于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中的"优质",意味着两种均衡,一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均衡,另一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均衡。时下的基础教育发展,开始重视教育机会均等的"均衡"了,但尚未能善待全面的课程,是忽视了这里的另一种均衡。《纲要》中主张的坚持德育为先和坚持全面发展,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引导推进的正是另一种均衡。以合格性教育与教学评价理念,调整并实践均衡的课程,是促进另一种均衡的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的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作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我国今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一要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要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三要更加重视统筹兼顾,大力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结合讲话精神,我县在巩固去年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坚持科学全面的质量观,拓展学校的内涵发展,实践和落实新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莉 《上海教育》2023,(13):20-2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十四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方向和新任务。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亟须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新优质学校作为上海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上海基础教育的一张名片,十二年来,  相似文献   

12.
均衡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它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淮北市烈山区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协调、持续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在更大范围内让更多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基础教育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 2001年基础教育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领域各项改革,加快发展,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依法治教,加强监督,严谨求实,为实现基础教育新的跨越式发展开好局.  相似文献   

14.
一、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二、完善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四、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五、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日,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结合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就2003年至2007年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意见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西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为契机,以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我区教育跨越式发展。要坚持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服务的原则,教育信息化应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上下功夫;要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基础。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经历了初步均衡、基本均衡,已经进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基础教育自身的发展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动因。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坚持社会发展与个人需求相结合、坚持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相结合,是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均衡化对于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正,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布局不合理,现行政策方面的偏误,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是基础教育失衡的重要原因。要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追求基础教育均衡化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原则;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薄弱学校;借助网络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改进教育评价;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契合时代特征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其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目标取向和策略选择,对于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立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体现了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新的发展观:在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和“普九”、扫盲“重中之重”不动摇的同时,突出体现了“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推动不同类型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坚决贯彻国务院《决定》关于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要求,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以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推进为龙头,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扶持县镇普通高中的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高中。▲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研究解决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性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和前瞻性思考,形成了统筹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三论"教育观.坚持差异论,正确把握教育的本质特征,科学面对差异;坚持博弈论,推进教育健康发展;坚持均衡论,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