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科学论坛》2002,(6):70-70
进入5月以来,高考的气氛赵来越浓厚,“十年磨一剑”,高考在这时成为了考生们的头等大事,而这时对他们的心理辅导也就尤其重要,现在,大部分地区的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已经结束了。一模是考生的第一次实战演习,也是对一年来复习成果的第一次检验,所以无论是考生还是老师都对一模成绩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2.
人生有许多“第一次”,但没有哪一次是永恒的,我那宝贵的第一次,奉献在了那个小厨房。  相似文献   

3.
就像一位常胜将军往往忘不了他指挥的第一次战斗一样,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同样也忘不了自己第一次走向讲台、认识班上第一位同学的情景。那是7年前一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初为人师的我,离上课还有20多分钟,就整了整洁白的连衣裙,正了正鼻梁上的近视镜,理了理  相似文献   

4.
一位语文教师说:“第一课时无非就是破题读文,总体感知,教字教词,扫清障碍而已。只不过每个第一课时都这么上,教学实在没劲,学生也没有兴趣。”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话一方面揭示了第一课时的一般教学程序和任务,另一方面,从“每个第一课时都这么上”也反映了当前第一课时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僵化(对第一课时的划分界限的认识僵化)、简单化(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理解简单化)、模式化(对第一课时教学方法的操作模式化)。  相似文献   

5.
坚强的眼泪     
老师说这周有拔河比赛,我们全班可高兴了,老师先选了拔河队员,当然其中有我,不用说剩下的人就是拉拉队员了。我们班在一、二年级时就荣获了年级组拔河比赛第一名,我们认为这次一定也能荣获第一名。  相似文献   

6.
落叶的风景     
9月10日 晴 第一缕秋风来了,第一片落叶随风飘落了……拾起一片落叶,它早已是千疮百孔,轻轻一抓,便碎了。原来生命是如此短暂,又是如此的脆弱与无力。就像人生!我迟疑了,不愿也不敢再拾起。忽然心头一晃,那些落叶离开了养育它们的母亲,失去了母亲的爱抚,不孤独吗?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年曾中途接班教过一届高三语文,《威尼斯商人》是接班后上的第一课,教材是上海市高中语文课本(H版)第五册。课文从原剧本中节选了两节:第四幕第一场和第三幕第一场。根据教材的安排,我在讲完第四幕第一场后,再分析单元练习题中的第三幕第一场。  相似文献   

8.
一、上好第一节课,开启兴趣的大门 有一位老教师说过,上好第一节课,学生会喜欢你半年。虽说有点夸张,但道出了第一节课的重要性。在第一节课上,要尽最大可能吸引学生的目光。上课时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当然,多数学生会说,因为考试要考啊。我说学习生物有三个原因:第一,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曾经为了“人是什么”持续争论了好几个凿纪,并发出了“人啊,认识你自己!”的感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学习生物科学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又迎来了一批一年级的学生,在第一节课和第一周的其他每节课上,我都不准备给他们讲学习的意义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否则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失去对学校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最后的成功     
李明 《阳光搜索》2005,(5):47-47
记得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两段看似矛盾但同样精彩的话。一次,他说:你在小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中学呢;你在中学考了第一名,不算什么,还有大学呢;你在大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你还没参加工作呢;你参加工作谋了个好差事,这也不算什么,有个好差事,你并不一定就有了好位置;你有个好位置,不一定就能扮好你的社会角色。只有你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勇气和毅力赢得了社会财富,你才算成功了,但这也不是最后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阿童木是我第一次见到童可后给他起的外号。他在高三转学过来,第一天报到时穿着一件有一个大大的阿童木的T恤,在一群蓝白相间的校服里格外扎眼。于是童可变成了阿童木,在我的带领下,连老师也叫“阿童木”顺了口。  相似文献   

12.
红军的第一张报纸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张报纸,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用植物叶子做成。创始人是红军某军团的宣传员郭小才。1930年12月,红军一举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歼灭敌人9000余人,活捉其前敌总指挥张辉港。这一震惊中外的特大新闻传来,郭小...  相似文献   

13.
今天是小朋友第一次上识字课《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意蕴清远,隽永流畅的儿童诗。全诗只有四句话,但充满了诗情画意。因为是第一次,我认真钻研了教材,精心设计了教案。基于体现新课程精神,我把结合插图启发学生想像,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歌。想像着学生第一次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一种异样的新奇感:也想像着有的学生早已将此诗念得滚瓜烂  相似文献   

14.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一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一中学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硬件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学校管理工作居全市前列,成为自治区高中管理先进校。作为校长,王禹在第一中学不平凡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高考失败之后,母亲说:娃,复读一年吧!于是,我就成了一名“高四生”。  相似文献   

17.
刘祥 《师道》2004,(10):48-49
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是实习的时候,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了上好这一课,我查阅了学校图书馆中能找到的所有本课教案,然后在此基础上撰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我的小传     
1987年6月27日傍晚,在电闪雷鸣的陪伴下,一个小丫头降生了。小丫头很贪吃,因此很胖,上下一般粗,脸颊粉嘟嘟、圆滚滚的,人见了都要捏一把,嫩嫩的小脸都快被捏出老茧了。这个胖乎乎的小丫头就是我。小学时我是一个好学生,但在好学生的“光环”后面,我也有很多不光彩的第一次:第一次撒谎,第一次不写作业,第一次偷钱……其中第一次偷钱让我终生难忘。那时候还小,身上多出的10元钱不知该怎么花,放回去,但妈妈已经发现少了钱。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最终那10块钱还是没敢用出去,被我塞在衣橱底下,直到搬家时…  相似文献   

19.
方达 《教书育人》2006,(6):37-37
参加课改的第一年,学期将半,学校安排我讲一节公开课,从接到通知那一刻,我的头就痛了起来。我不是一个善于表演的人,虽然教学成绩一直不错,但很少讲公开课。那种花里胡哨的讲课方式,对我几乎就是一种折磨。没有办法,作为第一批试验者,大家还等着观摩我的改革成果呢!  相似文献   

20.
晏燕 《今日教育》2012,(10):14-14
“从自然的大美,人性的真善美,到社会的和谐美,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在教孩子们认识美的同时,也开启了他们寻找美的心智。”初中的一位教师在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