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代表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用矢量三角形法则解题,可避免繁琐的三角函数运算,使求解过程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2.
求解合力与分力的基本方法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原则上讲,该方法能够求解所有力的合成、分解问题.但利用力三角形定则来等效替代它可以使很多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而且非常直观.所谓"三角形定则"就是把代表两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连,则合力就从第一个矢量的起点到第二个矢量的末端,如图1.若一个物体在3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代表3个力的有向线段必定构成封闭三角形,如图2.  相似文献   

3.
求解合力与分力的基本方法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原则上讲,该方法能够求解所有力的合成、分解问题.但利用力_一角形定则来等效替代它可以使很多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而且非常直观.所谓“三角形定则”就是把代表两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连,则合力就从第一个矢量的起点到第二个矢量的末端,如图1.若一个物体在3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代表3个力的有向线段必定构成封闭三角形,如图2.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中有这样一种题型,研究对象受到力系的作用,力系中所有力(或部分力)的大小或方向逐渐发生变化,但每时每刻研究对象均处于平衡状态(合外力为零);当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时,根据矢量合成的三角形定则,代表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将构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闭合矢量三角形,所以对这类题目可以用矢量三角形法解答.以下就相关题目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法则是矢量运算中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简化。如图1,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F1和F2的合力,则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BC,对角线0lB即是合力∑F。我们会发现AB平行且相等于OC(F2),也就是说当我们把F2按原来方向平移与F1首尾相接后,作由F1的箭尾到F2的箭头的有向线段(如图2)就是图1中的对角线OB表示F1和F2的合力∑F,这就是力的三角形法则。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则可以得出: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对应三个力的大小,夹角确定各力的方向;反之,若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也就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本文仅例举几种常见平衡情形,介绍并说明用三角形法则求解三力平衡问题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是三角形中的两条重要线段,也是初中几何中两个易混的概念(concept),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区分. 一、从定义上区分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及其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也有三条中位线,  相似文献   

7.
构成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是互相制约的 ,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构成三角形的。只有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其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的三条线段 ,才能构成三角形。灵活运用三边关系 ,可简捷地解决以下两类问题。一、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设三条线段的长为a、b、c且c≥a ,c≥b ,这时显然有c +b>a ,c +a >b ,故当a +b >c时 ,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由此可得到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的简易方法 :“三条线段中 ,如果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第三条线段 ,则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  相似文献   

8.
一、基础知识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一个角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与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4.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其延长线)引垂线,和之间的线段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在学习这条定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三角形中线与三角形中位线加以区别.这二者只有一字之差,它们的不同点是:“三角形的中线”指的是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的中位线”指的是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而这两个概念又有共同点:一都是线段;二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也都有三条中位线.  相似文献   

10.
以线段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否存在,这要由三条线段长短关系来决定:(1)如果其中最长线段小于其他两线段之和,则三角形存在;(2)如果其中有一条线段大于或等于其他两线段之和,则三角形不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一、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的矢量几何图解和结论如果两分力F1、F2的合力为F,则三个力矢量必构成平行四边形.如图1(A)所示,该平行四边形含有两个全等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都包含了三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取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一 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 1、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画垂线,所得线段称为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线。  相似文献   

13.
用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巧解物体平衡问题。如果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组成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如果其中某个力的大小、方向发生变化或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平衡就会破坏.如果物体要重新处于平衡状态,则所受各力将发生变化,重新平衡后,这三个力又组成一个闭合矢量三角形.只要对比变化前后各力关  相似文献   

14.
力学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石,也是进入物理殿堂的门庭,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学好力学是关键.静力平衡类问题又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处理该类问题有一重要的手段,那就是构建矢量三角形.一、矢量三角形的建立矢量三角形1:两分力F1、F2的合力为F3,构成平行四边形,如图1甲,该平行四边形含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都包含了三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因此,如果我们只取其中的一个三角形,如图1乙,利用三角形知识求力的问题,则很多力学问题就会变的简单的多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对于线段的和(差)、倍(倍数关系)、分(分数关系)的相关结论或证明都比较熟悉.但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也常常会遇到线段的"倒数"及其相关的和(差)、倍(分)的证明(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线段的"倒数",是指该线段长度的倒数,它是一个数).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能否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以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的"倒数"为长度的线段能否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很容易举出一个反例来,例如,对于两腰很长而底边很短的一个等腰三角形来说,它的三条高显然不能构成三角形.但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却可以十分肯定地讲: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的倒数"一定能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即这个新三角形的三边,就是由原三角形的"三  相似文献   

16.
知识展台 1.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必大于第三边,两边差必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三内角的关系: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4.按三角形内角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角直角三角形. 例题研读 1.三角形个数确定  相似文献   

17.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它也是学习多边形的基础,所以要学好三角形这部分的知识.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定义: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图形.2.分类:按其最大内角与90°比较,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类.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均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一点;②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均在三角形内部且交于一点;③三角形的三条高,请按不同类型(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画图自行归纳.二、三角形中的角的关系一个三角形有三个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给定一个三角形及其边上的一点,通过该点作两条线段将此三角形的面积三等分比较容易解决.如果给定的点在三角形内部,通过该点作三条线段将三角形面积三等分,则比较复杂,本文将利用面积割补技巧对该问题进行讨论。辅助问题:过凸五边形ABCD的顶点A(如图1)作一线段将其面积平分。分析:由于四边形ABCD的形状不规则,直接平分有一定的困难.不妨把它分解成两个三角形试探一下。先看△ABD  相似文献   

19.
三角形     
实质追索三角形是一种简单而又常见的基本图形 .在生产和生活中 ,形状为三角形结构的处处可见 .例如 ,大桥的钢梁 ,起重机的支架 ,房顶的框架 ,照相机的三脚支架等等 ,都给我们以三角形的具体形象 .因此 ,学习三角形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从而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莫大的好处 .本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首先从认识三角形出发 ,介绍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它有三个顶点 ,三个内角 ,三条边 .这样就把点、线段、角、相交线联系在一起了 .进而指出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构成三角形 ,必须满足任意两条线段之和大…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 1.回忆平角有关知识 教师出示一个平角,引导学生说出有关平角的知识. 2.复习三角形有关知识 (1)师出示三角形卡片,组织学生说出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引导生回答:①三角形就是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③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三条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