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计算"技术为数字出版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数字出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应建立统一的"云出版"标准和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并搭建高效的"云"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阅读服务,实现数字出版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领域还没有建立起相配套的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在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建设中,应坚持"基础、急用"标准先行原则,注意推进数字出版标准的国际化,注意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的预测性和合格评定体系的建设。同时,可以采取"先标准,后法规"、"事实标准转化为正式标准"的策略,建立"引标准入法"的程序规则,构建可持续改进和完善的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循环体系,建设数字出版标准与法规体系的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7):7
正作家莫成弱势群体数字出版不只是"看上去很美"《光明日报》报道:在整个数字出版链条中,作者无疑是最弱势的一个群体。在付出了大量辛苦劳动的同时,他们相信数字出版能带来相应的收益,可最终却无奈地发现:数字出版是"水中月,镜中花"。数字出版在出版行业是焦点话题。从前,数字出版只是数字技术公司、互联网站、电信运营商的"狂欢",如今传统出版机构涉足其中,并能将切实收益回馈给作家,数字出版不再只是"看上去很美"。  相似文献   

4.
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教育图书出版作为传统出版的重点方向,其数字化转型更加引人关注。本文以北京出版集团为例,提出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应以资源聚合为中心点,建设各类教育资源内容管理平台,选择合适的数字出版形态,以实现教育图书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刘蒙之  贾瑞雪 《出版广角》2013,(Z1):104-106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方兴未艾,过程曲折。目前,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遇到内容、技术和服务等一系列难题。在这种背景下,数字出版企业"中文在线"在数字出版领域的诸多创新与开拓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受到业界好评。文章从"前瞻的眼光、不断的创新、品牌文化"三个要素,结合相关理论具体剖析"中文在线"品牌构建的成功要素,并试图为数字出版企业的发展提出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迅猛发展,数字出版研究成为出版研究领域的重点.这一时期数字出版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数字版权保护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文章在对"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研究整体情况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从这四个研究热点出发,对"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研究情况进行重点梳理,以期展示这一时期数字出版研究的重点成果,为科研工作者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弘 《出版参考》2013,(18):9-10
随着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以及新闻出版业在"十二五"规划中对数字出版的高度重视,各大出版社都纷纷推出数字出版计划,加快推进数字出版的发展。但是,对大多数出版社而言,数字出版还是一个相对务虚的概念,只是"跟着感觉走",再加上起步较晚,对适合自身的数字出版道路及其未来依然十分迷茫。目前,出版社的数字出版模式主要有网站建设、原版式的电子书、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阐述了出版的本质属性,然后借助于融合出版环境下对"数字出版"概念的探究,旨在进一步明确"出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便于出版从业者在工作中更好地理清思路,看清方向,更好地适应目前整个出版行业的快速转型及升级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9.
董炎 《现代出版》2013,(4):48-50
数字媒介给传媒业带来变革,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不可阻挡的大趋势。相对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媒介对于内容的"伴随文本"传播更为重视,更能吸引新生代读者群,但数字出版媒介带来了碎片化、跟风式及浅阅读等阅读消费危机。数字、传统出版媒介应融合发展,数字出版同样应当对于文化有所担当,而传统出版则应融入数字出版媒介的传播能量。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务流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出版(E-Publishing)是采用数字技术(二进制的技术手段)进行的出版.个人认为,从"数字化的出版"和"出版的数字化"两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广义的数字出版.数字化的出版主要指利用数字出版技术对出版业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它包括数字化的创作、数字化的编辑加工、数字化的复制发行、数字化的阅读消费等;而出版的数字化更多地被业界理解为出版管理的信息化,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工具对传统出版的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造,例如包括编务、出版(印制)、发行、财务等出版环节的ERP管理系统等.而传统出版业务流程包括组稿、编辑(编务)、(出版)印制、发行(储运发货结算)等环节,它们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运行的.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以来,"数字出版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出版即将被数字出版所取代"、"国外STM出版商已经转化为科学内容的提供商"等这些出版界热点话题不断.  相似文献   

12.
首届数博会便对"数字出版"的含义做了解释,直到今天,数字出版业已经发展了6年的时间,如今将进行改革,数字出版是新时代新闻出版业的新型事物,也是今后出版行业发展的目标,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及信息化发展的内容,加大发展数字出版业的力度,是我国出版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6年后,我国数字出版产出值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渠道增广,数字出版作用逐渐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云计算技术的支撑,聚合数字出版内容资源,集聚出版发行渠道云,提供云出版服务,搭建完整的第三方"云出版"数字出版服务平台,为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困境提供理念构建参考和解决具体方案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出版业数字化战略视角,分析出版业数字化战略的两个方面,即出版产业数字化战略与出版事业数字化建设、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作为独立业态的数字出版;探讨"三个关系",即出版业数字化战略与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数字出版的关系,得出出版业数字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基本判断."十四五"期间,数字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将更加凸显,数字出版将体现出产业体系智能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特质,数字出版的市场调节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将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5.
从童书出版的主题看,2020年童书出版由防疫抗疫主题出版、新时代主题出版、"新四史"教育主题出版等几部分构成.从童书出版的网络媒介视角看,面对疫情期间线下实体书店、图书馆等阅读场所的停摆,童书数字出版平台与网络图书营销成为2020年童书出版的重要现象.从童书出版的推荐与展览视角看,童书推荐目录、畅销书榜单、童书展览等为2020年童书出版、童书读者和童书研究者提供了竞争、研究和阅读的动力与指引.从童书出版的"十四五"发展机遇看,我国童书出版将迎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童书的发展机遇,数字童书出版将主要朝着非视力数字出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梁威 《出版广角》2012,(1):73-75
正作为一名数字出版的观察者和实践者,我对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忧思要远大于乐观。透过政府部门有关政策的鼓励态度风向,以及市场的快速升温,我们已经看到数字出版在舆论上的压倒性优势,但若说"数字出版的春天已经来临",显然为时尚早。和业内多关注"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不同,我更关心数字出版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发展。内心有一种越来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传统出版机构在融合发展方面分别取得了机构设置、人才引进、高新技术应用等成果,也适时地推出了部分融合型产品;在未来的五年,出版企业坐拥政府财政支持的利好政策,纷纷在进行融媒体、数字视听、数字动漫等方面的规划布局。要想真正实现传统出版、新兴出版融合性的发展状态,出版企业应该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的前提下,不断创新生产管理流程,力促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生产流程的一体化;应该努力开创覆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数字产品服务体系;应该持之以恒地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以大数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催生出数据出版、智慧出版等出版新业态;要以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为出版融合保驾护航,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直至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对于数字出版的介入日益加深,将在数字出版的整个流程中产生深刻影响。在迎接新技术与数字出版行业进一步融合的同时,由于数字出版业具有的特殊性,人工智能技术也将给数字出版行业带来一些风险。本文将从"把关人"机制失灵、"茧房效应"、"泛娱乐化"、数据与算法霸权四个角度论述人工智能可能给数字出版业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产业升级的潮流和大势所趋.在对数字出版进行深入思考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商务印书馆提出"品牌、主导、分类"的数字出版理念,瞄准世界级出版集团,利用自身的丰富出版资源,开展了辞书语料库及编纂系统、数据库排版系统、工具书在线、按需印刷网等一系列数字出版实践,探索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商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综述数字出版的概念和特点、兴起和发展、数字出版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针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数字出版的4项措施,包括促进科技期刊出版业的整合、创新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重视并掌握"信息网络传播权"、建立科技期刊数字资源登记系统,以探索未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从而加快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