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五四科学思潮并不等同于科学主义思潮,但其中确实包含着科学主义倾向,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五四科学思潮中之所以出现科学主义倾向,既与中国社会自身的内在需求有关,又与五四知识分子没有完全摆脱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联系.它对近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思想启蒙以及科技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权威词典对科学主义的界定,简要分析了其历史上的表现形式;认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叶,中国出现的所谓的"中国的科学主义"实质是与西方科学主义有着某些类似之处的一种科学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并非真正的科学主义;并结合历史和现实,对此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唯科学主义思潮的批评,这既有其思想原因,也有特定的现实原因。“学衡派”的批评集中在对杜威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的批评,对其在中国文化界、教育界的影响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中国近代科学主义思潮兴起及演进的历程,通过与西方近代科学主义思潮的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近代科学思潮中出现的种种认识误区。本文认为,由于中国近代历史文化的特殊原因,致使近代科学主义思潮在急切引进西方科学的同时,丧失了对科学理性本身的反省与检定,混淆了事实判断与人文价值的区别,陷入唯科学主义,忽视了人文价值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80 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科学思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多视角地审视了近代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观念的接纳、吸收、理解的步步深入过程;二是对唯科学主义倾向和科学救国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三是对戊戌科学思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四是对五四科学思潮的主要内容、五四科学精神以及该思潮与民主思潮的关系、该思潮的代表人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浪漫主义思潮对"五四"时期戏剧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它自身的本质属性,更取决于中国当时的历史现实,以及它的被接受和吸纳的程度."五四"时期没有产生意义上充分的浪漫主义剧作.浪漫主义之于"五四"时期戏剧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创作方法上.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文坛上,各种文学流派风起云涌,就实践意义而言,新文学现实主义第一个成形的流派--“乡土文学”兴起的成因比较复杂,其中历史诱因、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潮基础、主体条件、观念准备、艺术视景等五个方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一代文化名人胡适,在“五四”高唱“民主”与“科学”及其“科玄论战”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下,提倡“科学的人生观”,既有合时代的一面,也有“科学主义”的倾向。同时也具有将人生公式化、忽略科学的内在价值、唯意志论的倾向等诸多瑕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以及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现代史学,是在“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开始其真正的建设性历程的。这场运动,不仅使数千年来的旧史观念受到了比二十世纪初新史学思潮兴起时更为深入的批判,还为现代史学的发展直接注入了勃勃生机。而对其时史学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靡一时的“科学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1.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3 0年代 ,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 ,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 ,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到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 ,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 ,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 ,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 ,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对“五四”乡土小说兴起原因的研究,一般只注意从作和他们所处时代化背景及艺风气这一角度着手,读作用的研究成了盲区,而且对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的论述也仅局限于“现实主义”学创作手法的深入生活,未免有些狭隘。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应是包括各种思潮和艺术主张在内的整个坛的发展趋势,那么“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怎样顺应这一趋势?读又起着怎样的作用?章从这两个方面论述“乡土小说”崛起“五四”坛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从"人性张扬"到"世俗关怀",显示出新时期以来文学思潮历时性的嬗变轨迹。对其特征描述与深层根源探讨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客观把握近三十年来文学思潮发展的总体面貌,深刻认识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社会生活对文学思潮样貌及走向的巨大影响、"人性化"思潮对恢复五四传统与文学回归"人学"的意义,以及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世俗化潮流所具有的促进艺术民主化、大众化与反文化、粗俗化的矛盾二重性。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思潮"的传播推动了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和深化,其所倡导的"科学的方法"和"评判的态度",对当时国学研究领域的许多学派学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整理国故运动中,西方的一些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治学方法得以在中国传播,并在学术实践中日益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在建设"合于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华新文化、促进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型等方面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诗不发达,主要表现在基本理论的薄弱,当前更是如此。这都和对白话新诗整个发展史的认识分不开。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下发生的中国启蒙运动,因此,它带有某种盲目反传统的倾向。白语新诗不是五四运动的直接产物,思想的解放不等于思想载体(诗歌形式等等)的解放,因而诗歌形式的研究成了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以倡导白话格律诗的创作作为目标是过去诗歌形式研究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关系,学术界意见很不一致。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出现和存在一种新思潮,这就是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想和洋务派思想构成了这个思潮的左右翼。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是中国化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时期,科学是引导这场转折的伟大旗帜之一,对20世纪中国化与中国思想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今天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Mother's Day--母亲节 Mother's Day falls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 every year. This is the occasion we show appreciation to our mothers and to people who have worked so hard to take care of us. Today, I'm sharing thoughts from a friend about mother, love,and the study of English. When we were young students, a teacher touched our heart,and we all miss her very much on this special day in May.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转变为社会主义者,他的民主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因思想的复杂性使其民主观中出现了情感与理智、目的与手段的二重矛盾,这两大矛盾主导着他对民主的思考,是他的民主观几经变化的内在机缘。  相似文献   

20.
席扬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41-249
“十七年”文学思潮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鲜明的“统一化”和“一元化”状态。它一方面通过对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传统的全面继承体现了政治与文学关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对于那些在“战争语境”中产生的审美理念。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的交替更移中——“文艺运动”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秩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运动”不仅是文学思潮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形式,而且从“文艺运动”之间的“间歇”中,还可以了解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节奏和主导趋向。在文学创作实践领域里。文艺思潮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提倡“写什么”、“怎么写”和反对“写什么”、“怎么写”的两个方面及其两个方面的张力与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