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说句真心话,我是抱着到部队考军校的目的参军的。但事与愿违,到部队后不久,正值团报道组青黄不接,宣传股长得知我入伍前曾在家乡小报上刊登过文章的情况后,便把我调到报道组担任了一名报道员。   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到报道组时,我不管稿子写的怎样,接二连三地向军报及军区《前卫报》投稿。结果三个月下来,寄出去的稿件都“泥牛入海”,杳无音讯。在那段时间里,我是在沮丧与压力中煎熬,甚至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心中不觉打起了“退堂鼓”……后来,我从《解放军报》上看到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招生启事后,就毫不犹豫地用入伍时父…  相似文献   

2.
1968年参军后,阴差阳错使我这个只上过六年小学的农村孩子参加了部队刚刚成立的通讯报道组,后还被送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学习了三个月。从此我与新闻报道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换,我都坚持为新闻单位写稿。实事求是地说,是新闻报道工作培养了我,锻炼了我,造就了我。我在搞新闻报道工作中尝到了乐趣,我愿与新闻报道工作终生为伴。 在部队专职搞通讯报道时,为保证写作任务的完成,我经常加班加点,以熬夜为乐。后改行干其它工作仍笔耕不辍。1981年,我们部队在解放军报剃了光头,部队领导“盛怒”之下,提出谁在《解放军报》见稿一篇,记三等功一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时任组织股长的我,利用下连蹲点的机会,写了篇《应重视连史的编写工作》,不想此稿被  相似文献   

3.
入伍第一年,团政治处根据我在地方党政机关搞过新闻报道工作的经历,把我调到了报道组。刚到报道组那阵子,感觉自己写部队的稿件很不容易,不知从哪儿下手。后来,我逐渐改变了写作“战法”,重新理清了工作思路,写部队稿件时就顺手多了,近年来我在军内外报刊上稿近四百多篇,其中有好几篇受到了军报编辑的好评。一些同行羡慕地问我有啥好“诀窍” ?说实话,“诀窍”咱没有,体会倒有一些。其中,最重要的体会是:让“丑媳妇”多见“公婆”。   我常把初稿比作“丑媳妇”,第一读者比作“公婆”。将初稿先交给第一读者——连队官兵…  相似文献   

4.
一次特殊的常委会“报道组准备买台摄像机,看看各位委员有什么意见。”这是部队长张新兴在常委会上的发言。报道组配摄像机,是该部落实报道工作“五个一”(一台摄像机、一架照相机、一部电话机、一辆自行车。一个暗室)工程的一个大头。如今最便宜的摄像机也得10000多元。部队在家底不厚实的情况下,依然把报道组购买摄像机放到了常委会上讨论。常委们一听说是配给报道组的,大家二话没说,都同意从家底里拿出经费购买摄像机。报道组从打报告到购买摄像机,不到5天就全部落实到位。就这样,一台松下牌M9000的摄像机就在报道组里安了家,…  相似文献   

5.
沈阳军区某高炮旅常委把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作为自己份内的事,用新闻报道反映、带动部队工作。旅队新闻报道工作连续5年被集团军评为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获得“前进杯”。旅长一条铁规定由于旅队驻地分散,报道人员每次采访都得乘坐公共汽车下连。去年“八一”,驻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部队看望慰问官兵,由于当时报道干事正在部队野训点采访,加上没有车,等赶回部队时,慰问活动已早早结束。旅长刘迎春将此事看在眼里,同时也记在了心上。在旅交班会上,刘旅长向全旅宣布了一条规定:今后只要是报道组用车,值班首长必须不遗余力地帮助解决,机关各部门…  相似文献   

6.
第二炮兵某部连续四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四年间,报道组先后有10人次荣立三等功,三人提干。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报道员们谁都能说出党委“一班人”关心支持报道工作的几个故事。配合新闻采访车九八年初,这个部队开播了“部队一周新闻”,报道员扛着摄像机下连采访,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一次,小陈在连队采访完一名标兵连长后,由于时间太晚,没赶上班车,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步行了三个小时近20公里回到机关,并连夜加班赶制了当天拍摄的新闻。“部队一周新闻”按时播出了,小陈却因劳累过度病倒在了床上,当时担任该部…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声     
解放军驻昆某部政治部邓忠开:去年初,我从基层连队调到部队政治部报道组,当一名报道员。那时,就连新闻“五个W”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采写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新闻干事向我推荐《新闻与写作》。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新闻选择探微”、“新闻标题写作”、“采写体会”等专栏通俗易懂,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我把1992年至今收藏的  相似文献   

8.
武警8681部队政冶处主任刘学建是报道队伍中的一名“老兵”,多年来,他一直倾心热爱、支持、参与报道工作,被官兵誉为“新闻顾问”。这里采摘的只是几朵“小花。一部直拨电话。由于营院综合治理,报道组的直拨电话一时难以接通,平时向报社汇报线索,报道组的同志要跑到一公里外的公用电话亭,很不方便。刘主任得知情况后,在处交班会上宣布了一条“特殊规定”:凡报道组的同志发稿,可优先使用他本人装的直拨电话,随到随用。今年初,驻地嵩山发生火灾,该部奉命出动。经过一天战斗,终将大火扑灭。报道组吴干事将此稿写好后已是深夜十一…  相似文献   

9.
“范长江新闻奖”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而“吴金河新闻奖”恐怕您是第一次听说。其实,这是济南军区某团政委吴金河为了鼓励本部队官兵搞好报道工作而以个人名义设立的奖项。1991年,吴金河到某团任政委,两个月过去了,竟没有在报纸上发现一篇关于本团官兵事迹的报道。原来,由于部队报道骨干青黄不接,新组建的业余报道组整体素质不高,报道骨干工作缺乏动力,影响了部队的报道工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吴政委指示政治处召开了报道工作会议,研究报道工作形势,制定报道工作计划,为报道骨干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还推荐了两名报道骨干分别…  相似文献   

10.
九分作人,一分作文“写新闻要九分作人,一分作文”,这是某坦克师政治部刘同福主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D某团报道组战士小王,每年都在报刊上见稿几十篇,被官兵们称做“小才子”。面对成绩,小王开始有些骄傲自满了。有时跟战友们相处,他说大家没知识,没文化,档次低,谈不来。股长给他布置工作,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便置之不理。还说:“自己能写稿,调到哪里都可以”。刘主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利用下部队的机会找到小王,跟他谈心。刘主任给他讲述立身处事的道理,作人与作文的关系,使小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快摆正了自己的位…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枝笔     
中学起,我便喜欢上了“爬格子”,也便有了一枝从不离身的笔。从中学时代的作文,写到中专时的校刊;从工作单位的文宣材料,写到部队的绿色情怀……无论是参军前还是参军后,手中的笔都给我带来了不少的光环。只要说起“笔杆子”,周围的人都会首先想到我。参军后,我曾轻狂地认为,在整个营里,写作上我是首屈一指的。只凭借手中的笔,以后立功受奖肯定没问题。而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由于稿件迟迟不能变成铅字,两年义务兵期间我都与立功受奖擦肩而过。“非典”肆虐的2003年,已经是士官的我像全国人民抗击“非典”一样铆足了劲“爬格子”。为了让自…  相似文献   

12.
谢顾问:我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后,由于在新闻报道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不久前被调到报道组工作。这一来,老觉得压力太大,难以支撑。领导上规定的上稿篇数太多,我实在无法完成。我心理上越是紧张,越是手忙脚乱,写不出好稿子,整天为匕不了搞发愁,常常失眠。有人说要善于“把压力变为动力”,可压力怎样才能变为动力呢?请帮助我!81360部队汪军才汪军才同志:初当报道员,见报稿的数量、质量总与领导的要求有距离,因此思想上产生压力,这是不奇怪的。压力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正确对待压力,压力便会变…  相似文献   

13.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武装系统,谁都知道政委李树林对报道工作“偏心”,机关有的同志开玩笑时叫他“偏心政委”。说他“偏心”报道工作并不冤枉,有例为证:事例一:给报道组购买照相机增添暗房,特事特办,出了事我负责。1996年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报道组人员进行了调整,仅有的一部破旧照相机不能使用,当报道组把购买一部新照相机和增添暗房的报告呈上请李政委批示时,党委会上有的同志因初建经费紧张等理由对此有不同意见时,李政委说,给报道组买相机是支持人武部宣传工作,也是宣传人武部的成绩,报道组没有采访工具是抓拍不了好新闻…  相似文献   

14.
房子、车子和票子,都是敏感问题,作为领导干部谁在这上面费心思、打主意,谁就会失去民心。然而,济南军区某炮兵旅政治部主任孔庆法在这“三子”上煞费心机,却受到好评。不信,请看下文。房子这个部队机关地处闹市区,住房紧张一直是旅里的挠头事。孔主任上任第二天便到了报道组,一进门,就皱起了眉头。原来,报道组4个报道员挤在一个1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既当宿舍又当办公室,因摆不下桌子,4人只好趴在床上写稿。孔主任一声未吭就走了。几天来,孔主任为给报道组找一间办公室,在办公楼上东瞅瞅、西望望。经多次“勘察”与做工作,终…  相似文献   

15.
沈阳军区某部政委张云林爱念他的“新闻经”。经过他传经的报道人员,像重新发现了自我一样,在新闻路上走出了劲头,也使该部的新闻报道工作长盛不衰。脚底板子下面出新闻——你不下,我带你下上等兵刘佳雪爱写故事,来报道组前就在《故事会》、《小小说》上发表过作品。小刘调到机关后,工作劲头特别足,经常看见他在电脑前“奋笔疾书”,报道组的灯光也跟着亮到深夜,可他却鲜有作品发表。一天下午,张政委来到了报道组对小刘说:“怎么样,刘大记者,最近发了多少大作了!”小刘惭愧地低下了头。政委说:“你底子很好,劲头也足,可新闻不是坐在报道组想…  相似文献   

16.
刘晨 《青年记者》2004,(5):31-31
在部队实习期间,听一位同志讲了这样一件事:某部报道组一位新闻干事,在审读下级报道人员采写的9名干部战士捐款,为驻地一户遭火灾的村民修缮房子的稿件时,觉得稿件结尾“村民×××接过钱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一句不够劲儿,便大笔一挥,当即改为“×××热泪盈眶地说:‘你们真是雷锋式的好战士啊!’”稿  相似文献   

17.
在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有许多事情都淡忘了,唯有我的稿件第一次被刊用后战友们向我祝贺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过完组织生活后大家正在闲聊,公务员送报纸来了。忘了是谁翻看《国防战士报》(原昆明军区报纸)时,看到了我写的小故事《南瓜生蛋的秘密》,高兴地嚷了起来,“小向的文章见报啦!”大家不约而同地凑过来看,有的还鼓起掌来。我们的报道组长程维满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好样的,到报道组才一个月就上了军区的报纸。”与我一同进报道组的新战友也过来祝贺:“我真替你高兴。”战友们的真诚祝贺,像一…  相似文献   

18.
刚迷上“爬格子”那阵子,我的写作热情很高,尤其是到报道组以后,更加勤奋,几乎每晚都要写作到一两点钟。由于我写的稿子没有感动过自己,自然也就打动不了编辑,结果“报道员”的头衔扛了几个月,竟然毫无收获。一次,我听说有个女兵连队的指导员,不顾“小家”顾“大家”,整天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一天她回到家,替3岁的儿子过生日时,孩子却叫她一阿姨”。于是,每逢周末,战士们便将她“撵”回家。采访到她的事迹后,我很受感动。回去后顾不上吃饭,连夜动手写稿,将采访的材料整理成为一篇1000多字的通讯。稿子发出没几天,便在《…  相似文献   

19.
在济南军区某“双大功团”,政委黄元宰、主任韩建平以及宣传股长迟建忠都曾从事过多年的新闻报道工作。如今,这些老报道员又与报道组的新手们结成了对子,展现了新的风采。政委撑腰杆。报道员小李思想活跃,尤其对在部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敢于反映、敢于曝光。有一次,他的一篇写问题的稿子由于触及到一位连队主官而受到非难,对方还扬言要给他点颜色看看。这之后,小李遇到类似有价值的线索也因有顾虑而不敢动笔了。为此,黄政委亲自找到小李鼓励他:“不要怕,只要是对部队建设有好处、不失真,你就大胆去写、大胆去投,有我为你撑腰。”…  相似文献   

20.
武警新疆兵团指挥所党委重视新闻报道工作,连续6年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这个部队自1984年创建后,部队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把新闻报道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制定了《关于新闻报道工作规定》等措施,从指挥所到支队、大(中)队都成立了报道领导小组。同时狠抓通讯报道队伍建设,做到排有报道员,大(中)队有业余报道组、支队有专职报道组。每年将报道员刊稿情况作为年终立功受奖及部队争先创优考评的依据。截至目前,全部队累计刊(播)稿件9442篇,其中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