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尝试着从形式主义﹑人物心理﹑历史学﹑社会学﹑读者反应等五个文学批评视角对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进行解读和阐释,旨在说明对同一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打量、去领会,就会有不同的内涵,而各种内涵的汇聚便不断丰富了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长期以来,评论界一直认为此小说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内心世界、细致的场景描写以及主人公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等方面的阐述,分析了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存在主义思想倾向,旨通过这一新角度来阅读小说,能够使读者对作品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一个小时的故事》实质上对19世纪美国南方女性读者起到了一定的规训作用。小说中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呼唤,引发了女性读者对传统女性形象及家庭观念的质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然而小说通过马拉德夫人之死强化了读者对社会制约因素的认知,传递了趋向保守的价值观,承担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剖析《一个小时的故事》对读者身份的建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及时代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凯特·肖邦(1851—1904)是19世纪的美国著名女作家,也是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先驱代表作家之一。《一个小时的故事》用短小精湛的文字描述马拉德夫人在听到"丧夫"消息后一反常态的欣喜若狂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希望,反映出马拉德夫人强烈地想摆脱父权制束缚的心理。马拉德夫人的死亡暗示着这样一个悲剧:在19世纪的西方社会,统治西方社会的父权制无比强大,女性要从根本上逃脱父权制的羁绊、获得真正的自由几乎只是空想。  相似文献   

5.
《一小时故事》是凯特.肖邦的一篇短篇精品。文章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女主人公马夫人在本我与超我两种力量较量下,自我软弱无力,最后失控乃至付出死亡代价的心理过程。另外引用凯特.肖邦同年创作的另外一篇短篇小说《一位正派的女人》,对照证明马夫人的悲剧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发展失衡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杨丽梅 《考试周刊》2011,(70):36-38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著名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者运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认为悲剧中存在两个马兰德夫人: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马兰德夫人,一个是幻象中的,丈夫去世后的马兰德夫人。两个马兰德夫人既认同又竞争。结果是现实中的马兰德夫人认同并接受了幻象中的自我,并开始了自我实现的过程。但是幻象终究是幻象,这个以丈夫去世为前提的主体建构过程,与现实相矛盾,马兰德先生并未去世,最终导致了个人与自我的幻灭。  相似文献   

7.
运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凯特*格朗弗尔 (Kate Grenville) 的小说<丽莲的故事>进行女性主义解读.详细阐释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统治与压迫,女性对父权制的反抗,以及女性话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的再次深度阅读,分析了国内知名叙事研究学者、北京大学申丹教授在<叙事文本与意识形态>一文中对小说原文的几点误读,主要探讨了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追求、婚姻生活和其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而否定了申教授把小说的主题界定为"婚姻枷锁与单身自由的关系".该小说正如女性主义叙事学的领军人物苏珊·兰瑟所主张的.反映了"单一的"、"特别清晰的"反抗男权压迫的女性意识,作品本身始终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利用加写前言和脚注、增补、劫持三大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撒哈拉的故事》英译本进行分析,探究这三大策略在译本中的应用以及作用。研究发现,加写前言和脚注在译文中起到强调女性作者存在,补充文化缺省的作用;增补起到增加女性主义倾向,充分表达原作内涵,增加译文表现力的作用;劫持起到改写带有女性歧视的内容并增加对女性的积极书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揭示语言、权力、意识形态之间潜在关系为目的分析方法,重视语言语篇和社会结构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卡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对小说中使用的隐喻、及物性结构、句式转换、评价性词汇进行阐释,揭示小说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小说的主题意义,婚姻对女性而言是精神和肉体的束缚,女性渴求自由解放的权利被漠视,男权主义弥漫整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蒋天晨 《海外英语》2014,(5):178-179
Kate Chopin,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women writers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in America,focused on women’s social position,marriage and family,love and freedom to fight against patriarchalism.She wrote two novels and about a hundred short stories in the 1890s.And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critics have considered The Story of an Hour as a work of feminism which offers a strikingly feminist perspective on an American housewife of that time.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inner experience of the heroine within an hour and shows us that freedom is so essential to her while her marriage is a yoke to her.  相似文献   

12.
曹玉琴 《海外英语》2014,(7):161-162
By reading the short story The Story of An Hour written by Kate Chopin, we tried to probe the story better by analyzing five characters, plots of the story and rhetorical devices, such as irony and symbolism. With originality and profound meanings, the novel about the small theme of family life had a wide variety of soci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与生命的冲突--评析凯特·肖班《一个小时的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一个小时的故事>,不到两千字,却集中、戏剧性地表现了一个女人的自我意识的突然发现,并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肖邦《觉醒》与张洁《爱 ,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和《方舟》3部中篇小说主要人物的分析和对比 ,探讨她们作品之间所涉及的女性自我意识这种共同话题 ,以及在共同主题、共同形象和可能的共同来源上的相似和形成这种相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邦一部体现女权主义思想的作品,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在一小时内经历的情感起伏。这里剖析了女主人公女性自由意识顿悟的建构过程,并从解构主义的角度阐释她自由意识的不自觉性和被动性,反映了女性自由意识觉醒后注定在男权社会无路可走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与明传奇,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在戏曲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实甫的《破窑记》杂剧和明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是元杂剧和明传奇兴盛时期的两部同题材戏曲作品,这两部剧作从内容到艺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原因与剧作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肖邦《f小调幻想曲》由于其作品强烈深刻的英雄史诗般风格,创作中大量运用了庞大复杂的戏剧性手法,反映在结构形式上更趋综合多样化。文章分别从混合曲式生成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结合该具体作品的细部分析,探寻了混合曲式结构基础的生成原理。  相似文献   

18.
《玉簪记》对《西厢记》的承继是多方面的,但这丝毫无损于《玉簪记》的独特价值。文章从爱情故事的时代特征、寺院道观展示的不同画面和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等方面分析《玉簪记》的独到之处,以展现它对《西厢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